翰龙中文网 > 知不可忽骤得 >第418章 蛛丝马迹(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18章 蛛丝马迹(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次日一早,苏明远便换上一身旧衣裳,扮作一个外地来的落魄书生,在县城里闲逛。

  良乡县虽然不大,却也有几处热闹的集市。苏明远混在人群中,留心听着百姓们的闲谈。

  唉,这日子是越过越难了。一个卖菜的老妇人叹气。

  可不是嘛。旁边的顾客也抱怨道,前些日子不是说朝廷拨了赈灾款吗?怎么到我们手里就几文钱?

  你还不知道啊?老妇人压低声音,那些银子都被县令大人了。

  嘘——小声点!顾客惊恐地四下张望,这话可不能乱说。

  有什么不能说的?老妇人不满地说,咱们良乡县的百姓,哪个不知道孙县令是个贪官?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苏明远听着,心中暗暗记下。

  他又在集市上转了一圈,发现不少百姓都在议论孙铭的贪墨之事。看来,孙铭在良乡的恶名早已传开了,只是没人敢公开举报而已。

  中午时分,苏明远来到一家茶馆。茶馆里聚集着不少闲人,正在说书先生的带领下,听着《三国演义》的故事。

  苏明远要了壶茶,坐在角落里。

  不一会儿,说书先生讲到精彩处,众人都拍手叫好。趁着这个间隙,苏明远招手叫来伙计:小二,这县里可有什么新鲜事?

  新鲜事?伙计想了想,倒是有一件。县衙的书办李大,被县令关进大牢了,说是盗窃官银。

  苏明远装作好奇,这书办为何要盗窃官银?

  谁知道呢。伙计压低声音,不过外面都在传,说李大其实是发现了县令贪墨,才被陷害的。

  有这种事?苏明远惊讶地说。

  嘘——伙计连忙四下看了看,客官,这话可不能乱说。县令的耳目多得很,若是被他听到,只怕要吃苦头。

  我明白,我明白。苏明远塞了几文钱给他,多谢小二提醒。

  伙计收了钱,笑呵呵地走了。

  苏明远坐在那里,慢慢喝着茶,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现在基本可以确认,孙铭确实贪墨了赈灾款,而且陷害了书办李大。但这些都只是民间传闻,没有确凿的证据。

  要想找到证据,必须要接触到县衙内部的人,或者找到那些账目。

  正想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苏明远抬头看去,只见几个衙役押着一个披枷戴锁的囚犯从街上走过。

  那囚犯看起来三十出头,面容憔悴,身上的囚衣破破烂烂。他低着头,跌跌撞撞地走着,引来街上百姓的围观。

  这是谁啊?有人问。

  是李大。有人认出来了,县衙的书办。

  听说他盗窃官银,要发配了。

  唉,可怜啊……

  苏明远看着那个囚犯,心中一动。这应该就是老者的儿子李大了。

  他站起身,跟了出去。

  囚车缓缓前行,最终停在了县衙门口。几个衙役押着李大进了衙门,准备过堂。

  苏明远混在围观的人群中,远远地看着。

  县衙大门洞开,可以看见里面的大堂。堂上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官员,正是县令孙铭。此人面色红润,大腹便便,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惯了。

  带李大。孙铭拍了拍惊堂木。

  李大被押上堂来,跪在地上。

  李大,你可认罪?孙铭厉声问道。

  草民冤枉!李大抬起头,草民并未盗窃官银,是大人诬陷草民!

  还敢狡辩!孙铭怒道,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来人,给我重责二十!

  两个衙役上前,按住李大就要行刑。

  且慢!一个声音忽然响起。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孙铭。

  苏明远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拱手道:在下有几句话要说。

  你是何人?孙铭皱眉,竟敢擅闯公堂?

  在下姓苏,是从京城来的。苏明远镇定地说,路过此地,听闻有冤案,特来看看。

  京城来的?孙铭脸色微变,你可有功名?可是朝廷命官?

  在下只是一介书生,倒也考过进士。苏明远含糊其词,不过,功名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冤案发生。

  放肆!孙铭拍案而起,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本官面前说三道四?来人,给我轰出去!

  几个衙役上前,就要动手。

  慢着。苏明远不慌不忙地从怀中取出一样东西,孙大人,你可认得这个?

  那是一块御史台的腰牌。

  孙铭看清楚后,脸色瞬间煞白。

  御史台!

  这人竟然是御史台的官员!

  你……你是御史?孙铭结结巴巴地问。

  正是。苏明远收起腰牌,监察御史苏明远,奉命来良乡察访。孙大人,看来本官来得正是时候。

  苏……苏御史……孙铭额头上冒出冷汗,下官不知御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恕罪?苏明远冷笑,你贪墨赈灾款,陷害无辜,这也能恕罪?

  下官冤枉!孙铭立刻喊冤,下官清清白白,从未贪墨!

  清白不清白,查一查账目就知道了。苏明远说,来人,把县衙的账册都拿来,本官要一一查验。

  这……孙铭为难了,御史大人,这恐怕不合规矩吧?下官虽然只是一县之长,但也是朝廷命官。御史台要查县衙账目,应该先报备顺天府,再由顺天府下令查验才对。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按照规矩,御史虽然可以纠察百官,但要查地方官员,确实应该通过上级衙门。

  但苏明远岂会被这点小规矩绊住?

  孙大人说得对,按规矩确实应该报备。他点头道,但本官此次来良乡,是奉了顺天府府尹的密令,暗中察访。所以,不需要再报备了。

  这话是假的,但孙铭却不敢去核实。万一是真的,他去核实就等于暴露了御史在查他,那更麻烦。

  既然是府尹大人的密令,下官自当配合。孙铭勉强挤出笑容,来人,把账册拿来给苏御史查验。

  不一会儿,衙役抱来一堆账册。

  苏明远翻开细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账目记载得清清楚楚,赈灾款的使用都有明细,看不出什么问题。

  可他知道,真正的账目肯定不是这些。这些账册,多半是做出来应付检查的。

  孙大人,这些就是全部的账册了?苏明远问。

  是的,苏御史。孙铭说,下官一向清白,账目都在这里,御史大人尽管查验。

  苏明远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说:那本官问你,赈灾款总共三千两,按照这账册上的记录,每户百姓分得一百文。良乡县有多少户百姓?

  这个……孙铭迟疑了一下,大约三百余户。

  三百户,每户一百文,总共才三十两。苏明远冷笑,那剩下的两千九百七十两呢?

  孙铭脸色大变:这……这账目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修桥、修路、采购粮食……

  那你把收据拿来。苏明远说,修桥修路采购粮食,都应该有相应的收据和验收文书。拿来给本官看看。

  这……孙铭支支吾吾,收据都在库房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

  找不到?苏明远站起身,那本官就在这里等着,你慢慢找。

  苏御史,这……

  怎么?苏明远眼神一厉,孙大人是不愿意配合本官查案?

  不敢不敢。孙铭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下官这就让人去找。

  他挥手让衙役去找收据,自己却在心中盘算着对策。

  那些收据都是假的,根本经不起细查。若是让这位御史查下去,自己的贪墨之事必然暴露。

  怎么办?

  正在这时,一个衙役匆匆走进来,在孙铭耳边低语了几句。

  孙铭听完,脸色微微一松。

  苏御史,不好意思。他站起身,下官刚接到顺天府的急报,说是有要事需要下官立刻前去。这边的账目查验,恐怕要改日了。

  改日?苏明远冷笑,孙大人,你这是想拖延时间,好去销毁证据吗?

  御史大人,下官岂敢。孙铭陪笑道,实在是顺天府那边有急事,下官不得不去。要不这样,下官先派人去找收据,等下官从顺天府回来,再给御史大人查验,如何?

  苏明远看着他,知道对方是在拖延时间。

  但自己也没有充分的证据,无法立刻拿下他。

  好,本官就给你一天时间。苏明远说,明日午时之前,若是找不到收据,本官就要上报朝廷,弹劾你渎职。

  是是是。孙铭连连点头,下官一定找到。

  说完,他匆匆离开了大堂。

  苏明远站在原地,眉头紧锁。

  他知道,孙铭这是要去求救了。以孙铭的能量,求救的对象只能是张邦昌。

  而一旦张邦昌知道有御史在查孙铭,必然会采取行动。

  看来,接下来要小心了。
  http://www.hlys.cc/41220/5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