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怕他们哪里发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保险柜的红灯还在闪。

  苏逸站在面板前,手指悬在验证区上方,没有按下去。刚才那声“嘀”像是从柜子深处传来的启动音,又像是某种回应。他盯着红色指示灯,一眨不眨。系统日志显示访问请求被拦截,可这种拦截不该触发反馈信号——除非内部已经有东西在运行。

  他收回手,转身走向走廊另一头的数据终端。脚步很稳,但脑子里转得快。永生会的基因库、承鼎者适配度九十一、那个守卫临死前的眼神……这些事还没理清,现在连保险柜都出了问题。

  但他没继续查。

  他调出全球舆情监控界面。屏幕自动分成了十几个小窗,全是实时新闻推送。一条标题跳出来:“觉醒者失控,三名平民重伤”。点进去是段视频,拍得晃,画面里一个年轻人双手冒火,把一辆翻倒的车掀开,救出卡在里面的司机。可镜头只截了前半段,停在他抬手喷火那一瞬。

  另一条写着:“非觉醒者请远离高能区域”。配图是个戴口罩的女人贴着墙根走,远处有个穿黑夹克的男人正收起手臂上的雷光。

  苏逸关掉页面。

  他知道现在最危险的不是外敌,也不是数据泄露。而是人跟人之间开始互相害怕了。

  第二天上午,联合国临时议事厅。

  长桌两边坐满了人,有政府代表,也有民间组织负责人。空气有点闷,没人说话。李若琳坐在靠前的位置,手里拿着平板,正在翻一份草案。她抬头看了眼门口,苏逸准时走进来,坐下没吭声。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第一个发言的是北方国的代表,语气强硬:“所有觉醒者必须登记备案,能力分级管理,这是基本安全措施。”

  南洲联盟立刻反对:“你们是要搞能力歧视?谁来定级?怎么防止滥用?”

  争论很快升级。有人提到前几天某城市爆发的骚乱,说是一群普通人围攻觉醒者家庭,理由是“怕他们哪天发疯”。也有人说觉醒者已经开始组建私人武装,拒绝接受任何监管。

  眼看会议要崩,苏逸站起来。

  他没拿稿子,也没看屏幕,直接调出一段录像。画面上是个少年,十七八岁,满脸烟灰,在一栋着火的居民楼前跪着。他的手已经焦黑,身上多处烧伤,可还是撑着墙想往里爬。消防员拉住他,他已经站不起来了。

  旁白说,这孩子刚觉醒火焰异能,邻居家里煤气爆炸,他冲进去救了五个人,自己倒在门口。送医途中心跳停了两次。醒来第一句话是:“里面还有人吗?”

  视频结束,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苏逸开口:“你们刚才吵的那些规则,能不能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要审判英雄,还是保护他们?”

  没人接话。

  李若琳这时接过话筒:“我提议成立三方共治机制。政府负责监管框架,科学团队评估能力边界,公众参与监督流程。不是谁更强,而是谁更负责任。”

  她顿了顿,“灵气不是特权,它是责任。就像电,能点亮城市,也能电死人。关键是怎么用。”

  坐在角落的银框眼镜女人点点头,举起手。她是林知秋,社会学家。她说的话不带情绪,但句句扎在点上。

  “技术进步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蒸汽机来了,工人砸机器;互联网来了,隐私战打了二十年。现在灵气复苏,我们面对的是更深的裂痕——能力差异正在变成社会断层。”

  她看向各国代表:“你们怕失控,所以想管。可如果管的方式制造更多不公,那只会催生更大的反抗。”

  有人质疑:“难道让强者为所欲为?”

  林知秋反问:“你现在上班打卡,是因为法律逼你,还是因为你知道工作才有饭吃?规则的本质不是压制,是建立共识。”

  讨论重新开始。

  这次不再只是争权夺利。有人提出设立“觉醒者行为白名单”,记录合法使用案例;也有人建议建立跨区域仲裁小组,处理纠纷。争议依然存在,但方向变了。

  中午休会。

  苏逸留在会议室,靠窗站着。阳光照进来,落在桌面上那份草案上。标题是《灵气使用伦理准则(初稿)》。

  李若琳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你觉得能成吗?”

  “不知道。”他说,“但总得有人先写第一行字。”

  下午继续开会。

  争议焦点集中到一点:要不要强制公开觉醒者信息。

  反对派说这是侵犯隐私,支持方坚持“公众有权知情”。吵到一半,一个极端组织的声明被投到大屏上。标题嚣张:“强者天生有权,弱者闭嘴服从”。

  全场哗然。

  苏逸看完,直接拿起手机拨通媒体频道,申请接入全球直播系统。

  五分钟后,他出现在公共访谈节目中。

  主持人问他:“你有这么强的力量,真的愿意被规则约束吗?”

  “我有吞噬万物的能力。”苏逸看着镜头,“我能吞下灵药、妖兽、能量,甚至机械核心。但我不能吞下正义,也不该去吞。”

  他停了一下,“从今天起,我自愿接受《伦理准则》约束。我的部分能力运行数据,会定期交给独立审计机构查看。”

  直播间炸了。

  有人刷“吹牛吧”,也有人留言“终于有人站出来了”。

  当天晚上,林知秋团队发布《灵气平等白皮书》。里面提到几个关键点:能力不应决定权利、非觉醒者保护机制必须建立、设立“灵气公平基金”帮助弱势觉醒者完成初期适应。

  舆论慢慢转向。

  第三天清晨,委员会正式成立。名称定了:“灵气社会适应委员会”。林知秋任首席协调人,李若琳作为执行代表,苏逸列席提供技术支持。

  初稿十二条准则通过初步审议。

  包括:禁止以能力压制他人基本权利;觉醒者行动需遵循现行法律;重大能力使用须事后报备;设立公众申诉通道;严禁任何形式的能力胁迫。

  也写了例外条款:在救援、战争、灾难等紧急状态下,可临时突破限制,但需事后审查。

  签字仪式很简单。

  没有闪光灯,也没有演讲。三人围坐在一间小会议室里,纸本打印出来,一人签一笔。

  苏逸签下名字时,手腕上的鼎纹轻轻动了一下。不是警觉,也不是战斗状态,像是一种回应。

  林知秋合上文件夹,说:“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最难的部分——让所有人相信,这套规则是真的有用的。”

  李若琳点头:“但我们已经迈出去了。”

  苏逸没说话,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他知道外面还有很多事没解决。保险柜的异常还没查清,永生会的线索才刚开始追,基因库里那些编号X-9的人到底是什么,也还是个谜。

  但现在,他选择先把眼前这一关过好。

  会议室灯光柔和,窗外是深夜的城市。高楼亮着零星的灯,街道安静。远处有辆救护车鸣笛驶过,声音渐远。

  林知秋翻开下一页草案,指着其中一条:“关于觉醒儿童的教育体系,我们需要尽快拿出方案。”

  李若琳凑过去看,手指划过文字:“这部分可以联合教育部和心理干预组一起做。”

  苏逸听着,忽然说:“我认识一个孩子,前阵子觉醒了治疗能力。他爸妈怕他被人抓走,一直藏在家里,不敢上学。”

  两人停下动作,看向他。

  “他救过人。”苏逸说,“可现在连门都不敢出。”
  http://www.hlys.cc/41292/5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