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五十四)岳麓山上若无雨,灵峰顶头正有云

  吴教授按照同学戴先强指定的宾馆早早来到,在宽阔的大堂静候她读大学期间的知己见面。她发了几张在宾馆金碧辉煌大堂的图片取名为“等待”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刷存在感。

  戴先强与她曾经在邻省的大学毕业前一年谈了几个月的恋爱。因为家庭地位悬殊、不是同一个省份的人等原因,大学毕业后各自选择一方。戴先强留在省城,她却遵照父母的嘱咐回到了原籍。

  戴先强是农民的儿子,而吴教授是书香门第,父母均是大学教师,仅一个宝贝女儿,舍不得她嫁给一个不同省份的穷学生。

  吴教授的丈夫曾是省里某单位一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早几年因为贪腐被判刑7年关在监狱。这位副厅级在单位里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在私底下被下属戏称为天蓬元帅。此人经常在酒后失德,言行粗野调戏下属,炫耀自身拥有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威猛持久,女下属心里十分厌恶其言行侮辱,遂联名状告他贪腐线索使其锒铛入狱。如今他俩唯一的儿子在英国读博后留在英国了,与一名英国女孩结婚生子定居在异国他乡了。

  吴教授这些年孤独度过,现在初恋同学来长沙相聚,她旧情复燃,决定主动向戴先强示爱,说不论他目前如何狂热追求严敏都不影响她对于戴先强的真爱,愿意一辈子做他的地下情人。这令戴先强十分感动和纠结。考虑再三,遂撇开在长沙培训的严敏与她在此先见见面、叙叙旧。

  他在吴教授发的朋友圈信息里留言道:年轻过、强壮过、爱过、幸福过、辉煌过,如今落寞孤独一人过,但我对生活与女人始终怀有一往情深的期待!

  吴教授阅后,心里咯噔一下,讪讪一乐,私信里调侃他,“不害臊,你也是只馋猫!?”丰腴的身材里埋藏炽热的向往被瞬间点燃。他回复,你有气质、气韵,沉淀修炼半生,岁月从不败美人,散发着知识分子女性内涵丰盈独有的迷人魅力。她被赞誉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快感与愉悦,慢慢地回复道:人的嘴巴有两大功能吃喝、讲话,你戴某的嘴还多了一个,有灌迷魂汤的功能。他及时回道,你稍等,我马上打车过来灌迷魂汤。

  吴教授回忆起许多年前与他聊起《聊斋志异》的有趣片段:她说他象《崂山道士》里的那个不愿吃苦而学了点穿墙之术的人,回到家乡丢尽了脸。要他洁身自爱。而他说自己是《罗刹海市》里的马骥,吉人天相,自有福气。还说自己是书里的《席方平》,好人自有好报的。又接着吹嘘自己会象《瑞云》里的贺生一般钟爱一人,无论她是妓女。她笑道,你就是《秦桧》,死后变猪也没有人吃你的肉,甚至连狗都不吃恶臭的肉。他苦笑道,你这**象蒲松龄先生书里的《犬奸》的荡妇一样么?小心我把你和那条公狗一同凌迟处死。她接话,来呀,相公动手吧!他紧紧搂抱她,亲吻道:你是我的神女、狐女、聂小倩呀。

  而严敏对此却蒙在鼓里,在她到长沙后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戴先强的。在他支支吾吾的推辞中,她发现他心不在焉,怀疑他瞒有隐情,她知道他处事一贯是留有余地与后手的,尤其是情感方面,丰富得很,据他自己向她坦白交代,自从离异后,至少有不少10位女性朋友青睐他并示爱于他,甚至还包括他年轻的女博士学生,但承认与之发生过关系的屈指可数。

  郁闷的严敏洗漱完毕后,给姜德仁发微信作方才他俩岳麓夜行的感怀,并要求他唱和:身轻如燕香满袖,乘风与君逍遥游。曾经千年书院静,除却岳麓人挽留。

  严敏与姜德仁是不久前被派往长沙进行任职前的一个培训相遇在长沙税务培训基地的。

  很久才收到他的和诗,一首打油却亦浪漫:岳麓书院漫步走,铭记过往税月稠。书声朗朗今不见,梦想学院做教授。

  她发去一个微信里“请喝茶”的表情。

  他回复:最爱晚亭窃窃语,谷雨时分品香茗。并微信里发送一束鲜花。

  她回应:过尽千帆皆无定,湘江北去水悠悠。

  二人意犹未尽,一直对诗到深夜。最后还是她发来“晚安”。他却说今夜无眠,并在微信里发给她一个咂嘴亲吻的表情。

  以上是几个小时之前,他俩从岳麓山游览后一次深切的身心交流。

  在长沙税务培训基地,严敏与姜德仁不期而遇。他们到此是分别参加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培训班,也是作为税务系统后备干部的一次培训。他将要提拔为副厅级领导,她将由副处转为正处领导干部。

  那天晚饭后,他俩与几个本省的学员散步到学院门口。姜德仁提议大家去岳麓山看看夜景,游览岳麓书院。大家都说去过了,说那里又太远了,而且晚上也没有白天看得清晰,没有人表示愿意同他去,看着几个学员朝学院门外的街道走去的背影,他拉住严敏,轻声问她愿不愿意一起前往。严敏犹豫着点点头勉强同意。

  姜德仁说,白天课程紧凑,都要上课,中午时间太短,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去。说着用手机滴滴打了车。

  一会儿,一辆车子开了过来。姜德仁拍了拍严敏的肩膀说,“走吧,做个伴嘛,我一个人去多无趣、多孤单呀。”严敏迟疑片刻也上了车,话里有话嘟囔了一句,“我们不是都习惯了孤单吗?”

  10多公里的路程转眼就到了。车子在湖南大学门口停下,姜德仁抬头凝视“湖南大学”四个大字感慨地说,他早十多年还是从湖南大学函授毕业才拿到一张大专文凭的,今天还是第一次来母校呢。

  如今的岳麓书院,坐落在湖南大学里面,古木参天、庭院深深,可以自由参观的。波涛滚滚的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清风峡口,一座幽静、古朴、典雅的院落在夜色里显得格外神秘。这里,既有山水相融的灵秀、泉洁林茂的恬静,又有白墙青瓦的素雅、回廊相连的清趣。

  严敏跟在他后面,听着他停停顿顿如导游一般谈笑风生诗意的讲解,“岳麓书院发端于朱熹、张栻两位巨儒。950年前的一个秋天,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来到湖南长沙,在岳麓书院讲堂与其时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会讲,讨论《中庸》之义,三日三夜不睡觉。朱、张二人声名远播,听其讲学者极多,据史载岳麓书院门前学徒千余,舆马之众至饮池水立竭,可见当时之盛况。当时的读书人,能有幸亲聆朱、张会讲是多么炫耀的一件事呢。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老姜来了!”

  严敏笑道,“你想作一回朱熹?那我就是那个什么张栻了。”“言重了。那是两个圣人。我们二人,一对凡夫俗子咯。”姜德仁兴致勃勃地感奋,宋代的岳麓山,曾流传着“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民谣,可见时人有着怎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理想追求。因受书院名额限制,不少湖湘之地的求学者以“终生不得卒业岳麓为恨”。

  “为什么叫做岳麓?”严敏发问,“你刚才说950年前朱熹来后,岳麓书院才闻名四海,那它以前呢?是锁在春闺无人识啰?”

  姜德仁挠挠头,“我可是做足了功课来这里的。这几天在学院网上读了所有关于岳麓山的文章。”他手指向山下说,“岳麓,岳麓,是南岳衡山之麓。麓,山脚也。西晋以前,这里是一个宗教中心。唐代以后,才逐渐成为读书人安顿精神、交流学术的阵地,演变为湖湘文化的滥觞之地。唐末五代,有两位僧人在岳麓山下购书建屋、初建学校。公元976年,谭州太守朱洞应读书人之请,开疆避土,将其建成一所正式的学府--岳麓书院。”

  凝聚一代代读书人穷经皓首之梦想的岳麓书院,在历经一千多年历史风雨的剥蚀后,仍然顽强地焕发着温暖的光辉。在这个凝聚着梦想的古朴书院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志向高远、才华卓著的求学者。南宋时期被称为“东南三贤”的著名理学家张栻,倾其心血将岳麓书院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理学重镇、湖湘学派的学术基地。南宋的湖湘学派,是那个时代建功立业的骄子。明末王夫之,立志于“六经责我开生面”,后来终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清中期以后,国家饱受内忧外患之苦,岳麓书院学生更是人才鼎盛,从岳麓山下走出去的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唐才常、杨昌济等,或开风气之先,或创不世之功,均名震天下。

  一代代皇朝建立而又瓦解,一个个豪族兴起而又衰落,但是,这个典雅的庭院却保留下来,古老而又常新。到底是什么让岳麓书院竟有如此穿透时空的恒常生命力?

  严敏思虑,这也许是一代代求学者执著理想和追求所铸就的。是他们以深沉的忧患意识、凌厉的批判精神、温暖的人文情怀、高贵的理想良知、敢于担当的道义、强烈的使命责任,在长夜青灯的寂寞,楚人怀玉的孤独里,孜孜以求浩繁典籍里寻找人生的意义,镕铸自己的灵魂,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之责。

  姜德仁发出慨言,求学者从遥远的地方汇聚到这清幽的庭院,不只是因为这里的书楼收藏着中华文化的浩繁典籍,讲堂有启人心智的开讲与辩难,祠庙供奉着历代景仰的前贤,更重要的是于此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啊!后人到此重温墨香,向历代先贤、鸿儒巨学致敬,增添“又踏层峰望眼开”的豪情。

  严敏感知:朱熹,是一位继孔子之后的文化巨人,两度讲学岳麓书院。在湖南任职期间,他经常是白天理政,晚上过江讲学至深夜,竭力将岳麓书院建设成“道南正脉”的文化驿站。元朝刘必大、刘安仁、吴澄,明代王守仁、邹元标、吴道行。清代车万育、李文炤、王文清等大儒先后在此主持讲席。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经营,才使这所千古常新的书院,焕发出强烈的文化吸引力、教育融铸力和思想创造力。也许求学者寻找自己精神家园只是个人的梦想,但是无数的梦想累积起来,就可以创造文化的奇迹、历史的丰功。

  姜德仁被眼前的景色感染,对她叙述:在历史渐进中,岳麓书院逐步演变成为湖湘文化的源泉,成为湖南人的精神圣殿。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又居有重要地位的地域文化,在两宋时期,中华文化重心南移与儒佛道文化综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中,湖湘文化开始成型并崛起。在中国学术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宋元明清时期,岳麓书院一直是新兴学术思潮的重镇,是民族文化更新发展的主力军。南宋时期,理学大盛,理学家张栻主持岳麓书院讲席,形成了当时学界很有影响的湖湘学派;朱熹两次在岳麓书院讲学传道,更是奠定了学术鼎盛、文化繁荣的历史局面。如今的岳麓书院,东望湘水,西屏青山。是湖南大学的传统国学教学、研究基地,千年学府还在延续其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的功能,岳麓书院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奇迹。

  严敏如学生一般聆听他的真知灼见,轻声询问:追寻长沙悠久的历史,必定要从岳麓山开始?

  是的。他手指着远处道,麓,山足也。岳,指南岳衡山。岳麓山,南岳72峰之末峰。

  二人继续朝上迈步。在一个亭子的附近,有一座舍利塔。

  他告诉她,舍利,梵语sarira,意为不化的灵骨。塔是供奉有佛骨、舍利子。

  一会儿,他俩进入白鹤泉景区,泉上有亭,刻有“鹤去泉仍冽,山深亭自幽。”旁边是整修后蔡公松坡(蔡锷)的墓庐,刻有“再创共和摧帝制,长留浩气壮名山。”

  再往上,便是黄兴墓。有联:“血染黄花,魂归岳麓;名垂青史,首建中华。”讴歌了这位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革命先驱者。这里树木古朴,弯曲的石径,穿行于丛林溪涧,象是一缕袅袅的香烟飘向天空,又连接凡间。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啊,姜德仁有感而发。

  他俩信步走到岳麓书院大门口,驻足仰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睥睨时空的对联。

  他向严敏讲解:这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始创于唐末,大兴于清代,当时成为全国教育中心。人才辈出,群星闪烁,所谓“中兴将相,十九湖湘。”王夫之、严复、魏源、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谭嗣同等叱咤风云,彪炳史册。青年伟人东曾3次寓居书院的半月斋,问学杨昌济,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从事革命活动。曾在一个雨骤风急雷鸣的深夜,独自从岳麓山顶下来,投宿蔡和森家。蔡母问他为何这样?他说是为了体会《尚书》中所说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流露出一种王者的胆魄与气质。你看,大门两侧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对书院极高的赞誉。中国古文化儒、佛、道三教在此共存,交流融汇,特色独绝。“三教”在最高的人格理想、修养方法上均有相通之处,尤其是三教关于“顿悟”、“渐修”的问题的讨论,成为岳麓山文化史上一段佳话。

  严敏阅读过一些宗教书籍,便试作评论:道教最高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宝天尊),是模仿佛教中的三身佛(法身、应身、报身)而塑造的。依我看来,儒家的三种最高精神境界(道、德、仁)又与其有融汇贯通之处。

  他右手竖起拇指,左手揉着自己的腹部,夸赞她经纶满腹,自愧弗如。

  旗鼓相当。她得意的神情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吧。

  珠联璧合,他纠正道,一物降一物吧。

  他俩走到爱晚亭,在亭外一条石凳子上坐了下来小憩。

  爱晚亭,中国古代亭台中的经典建筑,它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浙江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他东所书手迹而制。

  观赏着这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似凌空欲飞状的爱晚亭。姜德仁问坐在一旁的严敏,“小敏,你知道这爱晚亭名字的由来么?”

  “嗯,我猜一定是是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吧?”严敏以肯定的语气作答,并诵读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坐爱?”他诡秘一笑,“作爱,难道也还会分早与晚么?”

  德仁,这儒家最高境界的道、德、仁,你倒是占据了两个,能不能正经一点。坐爱,是“因为爱”的意思,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意思,懂不懂?她装作非常正经的姿态提醒道,你可不要尽往邪念里钻。

  他推了推眼镜,也故作深沉,言及岳麓书院是毛**曾经读过书的地方。

  延伸地讲述:伟人东对书院“实事求是”的校训很有考究。《汉书》有一句话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其思想东思想的精髓。1937年,毛**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课后,曾仿岳麓书院书“实事求是”作为该校的校训。可见毛**当时对党内的严要求。他还亲笔写下“实事求是努力工作”及“实事求是努力为人民服务”,现存放在岳麓书院展厅内。

  姜德仁追忆历史,伟人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姜德仁仰望东手书爱晚亭中的繁体字“爱”,赞誉这“爱”字写得多么地隽永。

  她感念道,爱,那“心”字在中间位置,显得多么含蓄深沉、庄重静穆之美!

  他俩起身细步于亭内,观看碑上刻毛**手书的《沁园春•长沙》诗句,该书法笔走龙蛇,雄浑自如,大气磅礴,他们更觉古亭流光溢彩。

  严敏心情激奋,设想如果是深秋,想必这里是四周皆枫林,红叶满山中。“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激情地跟着她朗诵其《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

  “我看你呀,倒是最想携来百侣曾游的。”严敏讥笑他,“只是可惜你到现在目前眼皮下,连一个伴侣也找不到。”

  “不要打击我的自尊嘛,这不是还有你不离不弃、一路同行的吗?”他不自在的搭话,携来小敏曾游啰。

  “什么不离不弃的,充其量是若即若离呢。”她纠正他的意图,似乎口是心非说,“我可也是不情愿跟同你来游的哦。德仁同志,你不要自作多情,混淆视听哦,我的姜大局长。”

  他沮丧地又推了推眼镜架,双手张开,尴尬颔首,“呦呵!”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虚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应该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他纠正她并背诵该词,温情的语气试探地问,“你愿意成为我的知己吗?”

  “又来了不是,你身边有这么多漂亮的女性下属,我可不想与她们争风吃醋哦。”严敏脸色冷峻带有批评意味,“传说你与清溪国税的女局长什么琼、机关服务中心的主任什么瑶等人,有说不明、扯不清的瓜葛。”

  “这不瞎扯蛋嘛。”他发誓道,“在此向毛**他老人家保证,本人在生活作风上一贯正派,如有假话……”

  此时天边放出几道闪电,一连串闷雷随即响起。严敏应声笑道,“如有假话,天打雷劈。老天爷在替你证明你的清白咯。”一副不信的架势。你那几个经常陪你打球的女下属是怎么一回事?莫非也有非正常的工作关系?

  其实,严敏是猜测中随意而说的,传说是因为他曾经常与下属女性打打羽毛球的缘故,比如前几年交流到清溪国税局做局长的蔡琼。当然她自己也与他打过一段时间的球,那时候在球馆常看见他与多名市国税局年轻女性切磋球技的身影。

  “你这些传闻是从哪里得来的?作为一个纪检组长你可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他神情严肃,不无遗憾地感愤,“陪我打打球,就怀疑不正当的关系了,真他妈的扯淡,无聊透顶之极!”

  “嘿,开个玩笑,别往心里去。同志之间扯扯袖子、咬咬耳朵也应该嘛。”她迅速转移话题,又回到杜牧刚才的诗句上来,“嘿,你说这白云深处有人家里面的深字,到底是深浅的深,还是生疏的生?”并自问自答,是“深”,还是“生”字,学术界确实还存在争议的。《古今图书集成》作“白云深处有人家”。《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当代学生课本中,在注释处说明“生处,也作深处”。

  他接过话,描述这首诗所呈现的景象:这首诗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画卷。小敏,这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多么和谐统一的画面呀。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我感觉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乐观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不同凡响的见地。

  她随声附和,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我感觉杜牧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他的《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包括这首《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以别于杜甫。

  姜德仁顿了顿,言之凿凿试着释义起“停车”一词。本人猜测这个杜牧,是一个官二代,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杜牧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他坐的车一定是“公车”。

  “何以见得?”严敏为他的博学所折服,不解地咨询,“唐代就有公车吗?那是怎样的一款车呀?”

  “容我细细道来。”他不无得意地论证:现代人出行都是五花八门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摩托还有共享单车等等。在古代,人们出行乘坐的是什么车?区分朝代来看,先秦时期,最能显示身份的是“路车”,也叫辂车,“辂”是绑在车辕上用来牵挽的横木,其驱动方式是,一木横遮车前,二人挽之,一人推之。路车,是先秦时期周天子及王后乘坐的车。贵族一般拥有“田车”,就是打猎时的代步工具。这种车用四匹膘肥体壮的马牵拉,“马力”十足。另有一种“輶车”,这是一种轻车,带帷幕,供王的使臣乘坐。先秦时人乘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用不同的车子,侯、卿、大夫、士、庶人乘坐的车子,分别叫夏篆、夏缦、墨车、栈车、役车。这些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豪华程度和所用材料上,一个比一个差。役车最差,是一种带货箱的车子,老百姓常用其拉货拖柴草什么的,当然也载人。先秦时期,主要是马车、牛车,这一时期除了马车、牛车,还出现了现代仍能看到的驴车、骡马车。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道路系统的同时,也统一了车轨,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当时陆上的交通工具除马之外,主要是车。车以马车为主,其次是牛车和其他类型的车。

  严敏身躯婀娜,露齿而笑,目视他的嘴唇,道,“我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看见过秦陵铜车马。那是相当的威风凛凛,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绝世气派。

  姜德仁端详她,忘记讲话了。严敏嘲笑他思绪乱飞了。他缓过神来,继而又象考古似的发表有关车子的史论:

  你所说的是秦始皇东游乘坐的是“辒辌车”。秦朝皇帝专车主要有金根车、安车、步辇车,秦始皇东游坐的就是安车。安车是当时的顶级豪车,辒辌车的厢体是封闭的,有可开启的窗户,便于调节车内温度,可坐可卧,与现代的房车很相似。

  而在周代,王后也有专用豪车,款式同样有五种,称为“王后之五路”: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其中的辇车,系人力牵引的小车,这从“辇”字的结构上就能看出来:两“夫”拉一“车”。

  汉代,民间开始使用驴车。《集解》中提到的“衣车”,则是古代贵妇人乘用的专车,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也是一种高级车,又称为軿车,可乘坐多人。

  你知道吗,汉献帝刘协出行乘坐的是牛车。乘坐牛车最为时髦。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年到长安“读大学”期间,与同宿舍的韩生合伙买了头毛驴,供人租用,赚钱补贴在长安的生活开支,不少现代人戏称刘秀此举是勤工俭学。

  而西晋武帝司马炎就喜欢在后宫里坐羊车乱逛,羊车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口,就夜宿哪个妃子处。据《晋书胡贵妃传》记载,一些妃子为与胡贵妃争宠,想出了不少招儿,或将竹叶插在门前,或是在地上洒盐水,诱引羊过来。

  严敏心想,他喜爱在她面前掉书袋,装作博学多闻、高深莫测的样子。便以不屑的表情道,你探究这些古物倒是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的,简要讲一讲其重点吧。

  这也是一门学问啊。姜德仁概述:魏晋南北朝时,造车技术有很大进步,在中国车具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指南车”和与现代计程车原理相同的“记里鼓车”出现了。

  到了唐代,出现了提供运输用车的车坊,以及生产和修理车辆的手工工场。当时的文人喜欢坐马车或牛车游山玩水,诗人杜牧便是爱车一族,出游总要乘车,其《山行》描写的便是乘车外出时所见。杜牧作为政府官员,他就是坐在这种车上去山观赏霜叶的。

  严敏为他的博学暗中击掌称妙,心忖,这个姜局长真是有趣,今日又见识了他业余爱好丰富多彩的另一面。

  他继续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讲述车的话题:

  隋炀帝首巡这里(今扬州)时,用工10余万,大造车舆,仪仗队长达20余里。而元代出现旅游观光的“长车”;明代,已出现了载人的“轿车”。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载,当时的骡马车有四轮、两轮之分。这种轿车当时是供官员、商旅使用的。

  清朝中前期的车与明朝没有多大的区别。到了晚清,变化就大了。随着火车、汽车、电车等西方现代交通工具的引入,中国普通人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多……

  学识的碰撞、精神的交流使得时空仿佛停在了岳麓,定格于与古人神交里,她都不愿意打破这美妙的平衡。

  说实在的,严敏从心底敬佩这个与她读MPA同班的优秀同学。

  姜德仁从对面起身往她那边坐过来,两情相悦的美妙感觉与吸引,使得她同时也往他那边紧挨了一下。

  旁边幽静树林里似乎有几对情侣在依偎拥抱,隐隐约约听见柔情蜜意的对话与接吻声,此情此景,惹得他俩又情不自禁紧紧地向对方身上紧紧靠了一下,空气仿佛立刻凝滞了。

  参透人生,作一会最美、最真实的自己吧。她眼神迷乱、心情迷离、心不由主,严敏真切体会到一个男人雄性气息的真实存在,身心有点不能自拔,她用手轻轻刮了他的鼻梁,并顺势拿下他的眼镜把玩在手里。

  他顿了顿,忽的失去理智,由一个谦谦君子瞬间嬗变成一头怪兽,脱下眼镜后面的一双眼睛放射一种她从未看过的光亮。他凑近她的脸庞仔细端详着,流露出食肉动物遇见猎物肆无忌惮碾压过来的目光。理性有时候总是会败给冲动。

  这样的一幅面孔,使她红晕满面、芳心狂跳,欣喜激动之中又不寒而栗,怕他下一步可能明火执仗、轻浮粗暴的举止。

  此时,严敏包里的手机有微信视屏通话的铃声。她极不情愿拿起手机与与戴先强视频,漫不经心聊着天。他说长沙是一年四季没有淡季的好地方,一杯奶茶、一碗臭豆腐、一份小龙虾会让你痴迷上这座城,建议她去文和友街道上沉浸式体念老长沙的市井丰富的生活。而姜德仁则索然寡味地起身走开到亭外吸着烟,抬头望了望天空,不无扫兴地抱怨,“这鬼天气,可能快下雨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

  视频里戴先强告诉她,正在长沙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知道她也在长沙培训,已经预定了一个离学院不远的一个宾馆住宿,希望她能来宾馆见见面,喝杯茶,叙叙同学之情,还告诉她请了一个湘籍知名女作家、长沙一个大学吴教授来陪她,并说你们俩一定有许多文学上的共同语言。

  “那个女教授兼作家是你大学同学吧?”严敏曾经听同学说过他俩浪漫的故事,他也曾经在微信上跟严敏谈及过此事,还征求她的意见说是否可以继续与她保持亲密来往,当时严敏回答说没有兴趣管他俩私人之间的事情。这时严敏冷冷地似乎是有意要姜德仁也听得清楚一些便大声说,“她可是你的红颜知己,又是单身,我就不来凑这个热闹打搅你俩甜蜜的幽会。”说完便气涌如山地把手机狠狠地挂了。

  姜德仁在一旁细心地听着她与戴先强的通话,早已推测到了是那个曾经在灵山见过一面口若悬河的戴院长。姜德仁一边滴滴打车了,等她一挂电话,便心情索然催促她:“走吧,车子一会儿就到山下了。天快下雨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眼下这位姜局长仅仅也是自己在社会上的一个关系而已。严敏心里沉闷地念叨,这戴同学好像跗骨之蛆,侵入自己心灵而难以除掉的一股讨厌势力。唉,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交给时间去验证你们这些男人的真心吧,没有什么困境是逾越不了的。他俩悻悻地下了山。
  http://www.hlys.cc/41365/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