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集:子午救中暑
推荐阅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红楼群芳谱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
奸臣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3集:子午救中暑沙暴过后的戈壁,日光像淬了火的钢针,扎得人皮肉发疼。双经渡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望着商队里那些蔫头耷脑的人,眉头拧成了个疙瘩。昨日那场沙暴来得凶,虽靠着骆驼围成的圈障暂避了性命,可暴晒接踵而至,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温度,脚踩在沙砾上,能清晰感觉到热气顺着鞋底往上蹿。
“师父,你看!”徒弟阿石突然低呼,手指向商队末尾。两个负责牵骆驼的脚夫正走着,忽然身子一歪,直挺挺倒在地上。周围的人慌了神,商主刚缓过些劲来,见状又急得直跺脚:“这、这又是怎么了?刚躲过沙暴,难道还要折在这里?”
双经渡快步上前,蹲下身翻开其中一个脚夫的眼皮,见眼白布满红丝,又探了探他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再摸脉搏,跳得又快又急,像要挣脱皮肉的束缚。他又检查了另一个,症状如出一辙。“是暑邪侵体。”双经渡沉声道,“这日头毒得很,加上沙地里热气蒸腾,他们本就脱水虚弱,被这么一蒸,暑气直往骨头缝里钻。”
商主急得团团转:“那、那怎么办?先生,你可得救救他们!这趟路要是再损人,我回去没法跟东家交代啊!”
双经渡没答话,先让阿石取来水囊,又从自己的药篓里翻出些绿豆和甘草。“谁有水囊?先取些干净水来。”他扬声问道,几个商队伙计赶紧递过水壶。双经渡将绿豆和甘草倒进一个陶罐里,又兑了水,让阿石找些枯枝生火。“这甘草能清热解毒,绿豆性凉,煮成汤灌下去,先把内里的火气压一压。”
趁着煮汤的功夫,他从药箱里取出银针,在两个脚夫的劳宫穴上各扎了一针。劳宫穴属心包经,按《黄帝内经》里的说法,“心为君主之官”,暑气攻心,就得从这里泄热。他捻动针尾,手法又快又稳,不过片刻,两个脚夫的额头便渗出汗珠,只是那汗黏糊糊的,带着股焦味。
“师父,这针真管用?”阿石一边添柴一边问,眼睛瞪得溜圆。他跟着双经渡学了些日子,虽懂些基础医理,可亲眼见这急症被几针缓解,还是觉得神奇。
“《内经》里讲‘子午流注’,”双经渡一边留意着脚夫的呼吸,一边解释,“午时是心经当令,这时候暑邪最容易伤心脏。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刺这里能最快把热邪泄出去。”
说话间,绿豆甘草汤煮好了。双经渡让伙计把汤晾温,小心地给两个脚夫灌下去。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两个脚夫的脸色渐渐缓和,呼吸也平稳了些,其中一个还轻轻哼唧了一声,缓缓睁开了眼睛。
“醒了!醒了!”商队里有人欢呼起来,商主悬着的心也落了大半,对着双经渡连连作揖:“多谢先生!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双经渡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又对商主说:“他们这只是暂时缓过来了,暑气没那么容易去根。这戈壁里的日头毒,尤其是午时,太阳最烈,这时候赶路,最容易中暑。”
商主面露难色:“可我们耽误不起啊,货虽然丢了些,可总得赶紧到下一个驿站补给,不然剩下的人也得困死在这儿。”
“不是不让赶路,是要懂得避着时辰走。”双经渡指着太阳,“《黄帝内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咱们得顺着天时来。午时阳气最盛,这时候就该找个阴凉处歇脚,让身体养养气。等到日头偏西,傍晚再走;还有子时,阴气最盛,那时候就得好好睡觉,养足精神。这样才能避开暑邪,也省力气。”
他顿了顿,又看向商队里的其他人:“你们也都累了,刚才沙暴里耗了不少气力,现在又被烈日烤着,个个嘴唇干裂,眼窝发黑,再硬撑着,保不齐还会有人倒下。听我的,先找个背阴的沙丘歇着,等过了午时再走。”
商主有些犹豫,可看看地上刚醒过来还虚弱着的脚夫,又看看其他人疲惫的样子,最终点了点头:“就听先生的!大家都找地方歇歇,捡些枯枝,再烧点水喝!”
众人七手八脚地行动起来,有的去牵骆驼找背阴处,有的去拾柴,还有人学着双经渡的样子,给那两个脚夫按揉手腕,想让他们舒服些。双经渡则走到刚醒的脚夫身边,又给他把了把脉,问道:“感觉怎么样?胸口还闷吗?”
脚夫虚弱地摇摇头,声音沙哑:“好多了……刚才就觉得心里像着了火,头也晕得厉害,啥都不知道了。”
“嗯,暑气还没全消,再喝些汤,好好歇着。”双经渡叮嘱道,又起身对众人说,“不光是歇脚,平时也得注意。渴了别猛灌水,小口慢饮;觉得热了,别往有风的地方猛凑,那风看着凉快,其实带着沙砾,吹多了容易伤着肺。”
他一边说,一边从药篓里拿出些薄荷和藿香,分给大家:“这两种草药,你们拿些泡水喝,能解暑气。要是觉得头晕恶心,就嚼几片,能缓过来。”
商主看着双经渡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心里又感激又佩服,凑过来说:“先生懂得真多,不光会治病,还知道怎么在这鬼地方保命。要是早遇到先生,也不至于……”他话说到一半,又想起丢失的丝绸,眼圈红了。
双经渡看出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世间事,本就有顺有逆。就像这暑热和阴凉,有盛就有衰。咱们能做的,就是顺着时节避害,遇到难处了就想办法应对,急也没用。你看这戈壁,白天热得能烤熟鸡蛋,到了夜里说不定就冷得让人发抖,可它不也一年年这么过着?人也一样,得学着跟境遇和解。”
商主愣了愣,琢磨着双经渡的话,慢慢点了点头:“先生说得是……是我太急躁了。”
大家歇了约莫两个时辰,日头往西斜了些,热气散了不少。双经渡又给两个脚夫检查了一遍,确认没大碍了,才让商队启程。走的时候,商主特意让伙计把双经渡师徒的水囊都灌满了,还塞过来一小袋干粮:“先生,这点东西您一定得拿着,不然我心里不安。”
双经渡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叮嘱道:“晚上宿营的时候,记得让大家盖些东西,夜里凉,别受了寒。一热一寒,最容易生病。”
商队继续西行,戈壁上的风带着沙砾,刮得人脸颊生疼。双经渡望着前方起伏的沙丘,心里清楚,这只是西行路上的一道小坎,往后的难处还多着呢。他看了看身边的阿石,见徒弟正认真地记着刚才处理中暑的法子,嘴角微微上扬。
只是,他没留意到,商队里有个伙计,从刚才起就一直揉着眼睛,眼角红红的,像是进了沙,可怎么揉都不舒服,反而越来越痒……
这戈壁之中,除了暑热,还藏着什么隐患?那伙计的眼睛到底怎么了?“双经问渡”且看下集。
http://www.hlys.cc/41417/2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