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观测与推演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家庭活动舱的温暖时光,如同给紧绷的神经进行了一次深度按摩。虽然心底那份关于时间的隐痛依然存在,但林宸和苏慕雪,以及整个“归乡号”的船员们,已经将那份悲伤沉淀为前行燃料。目标重新明确,心态也完成了从“归家游子”到“文明观察者”的艰难转变。

  星舰持续向内太阳系航行,小心翼翼地规避着柯伊伯带稀疏的冰尘天体,如同潜入一片陌生海域的巨鲸,尽可能收敛着自身的存在感。

  舰桥内,气氛专注而审慎。主屏幕上,地球的影像越来越大,那颗蓝白色的星球依旧美丽,但此刻在众人眼中,却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复杂的面纱。

  “启动高分辨率远程观测模式,聚焦近地轨道及地月空间。”苏慕雪下达指令,她的声音恢复了科学官的冷静与精准。

  “观测系统全功率运行,光学、红外、雷达、引力波阵列同步启动。”李维回应道,手指在控制台上舞动。

  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涌入并经过超级计算机的增强处理,主屏幕上的图像和侧翼光屏上的分析结果,开始揭示出令人震惊的细节。

  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地球轨道。

  “近地轨道空间结构物数量……远超历史记录百倍以上!”艾拉盯着数据,语气中充满难以置信,“而且……设计风格……非常不统一。”

  屏幕上,代表空间站、卫星等人工物体的光点密密麻麻,几乎构成了一条环绕地球的、复杂而拥挤的星环。然而,仔细分辨便能看出,这些结构物并非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中一部分呈现出简洁、流线型、高效利用太阳能板的现代设计,与昆仑星科技风格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则显得笨重、棱角分明,覆盖着厚重的装甲和数量众多的武器平台,透着一种冰冷的军事化气息;甚至还有一些结构,外观扭曲怪异,使用了非反射的暗色材料,其能量签名也与常规化学或核能推进器迥异,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陌生感。

  “这不像是一个统一文明的手笔,”苏慕雪凝眉道,“更像是由多个不同技术路线、甚至不同理念的势力……拼凑起来的混合体。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存在着某种隐形的对峙格局。”

  “看月球!”雷烈指着另一块屏幕,那里显示着被放大的月球图像。

  曾经的荒凉卫星,如今表面布满了巨大的人造结构。清晰的、纵横交错的运输管道网络如同血管般蔓延;数个巨大的穹顶建筑矗立在静海和风暴洋等地,穹顶内隐约可见绿色和城市的轮廓;朝向地球的一面,分布着数个规模惊人的能量发射阵列,其口径和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而月背,则似乎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布满传感阵列的监听站。整个月球,仿佛被彻底改造成了一个前哨基地、一个工业中心和一座巨型堡垒的结合体。

  “大规模改造……这种工程规模和技术能力……”李维倒吸一口凉气,“至少在某些应用科技领域,他们走得比我们想象得更远,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昆仑星。”

  这些发现,让舰桥内的情感基调从之前的悲伤,迅速转向了强烈的警惕与按捺不住的好奇。地球文明并未在时间的长河中消亡或倒退,反而以一种极其独特、甚至有些畸形的方式蓬勃发展了起来,走上了一条与昆仑星截然不同的未知道路。

  然而,随着观测的深入,科学组内部对如何解读这些现象,产生了分歧。

  以艾拉和李维为首的年轻派科学家,更倾向于乐观和技术崇拜的解读:

  “虽然风格迥异,但这证明了地球文明强大的技术适应性和多样性!”艾拉兴奋地指着那些怪异的空间站,“看这些非标准能量签名,可能代表了全新的物理理论应用!这太令人兴奋了!”

  李维补充道:“月球的改造规模,说明他们掌握了极高的能源和材料科技。那个‘地球统一理事会’或许是一个高效能的、能够统筹如此庞大工程的先进政体。我们应该尝试与他们进行公开接触,进行技术交流!”

  但以一位资深的、经历过“星穹号”逃亡时代的老科学家周博士为首的另一派,则持谨慎甚至悲观的看法:

  “技术先进不等于社会友善!”周博士指着那些武装到牙齿的空间站和月球背面的监听阵列,“这种军事化程度,这种对峙格局,还有我们之前监听到的‘穹顶’与‘废土’的划分……这更像是一个处于高度紧张、甚至可能经历过惨烈冲突的社会!那个‘统一理事会’,听名字就带有极强的控制意味。贸然接触,我们很可能不是被视为‘归乡的游子’,而是‘送上门的肥羊’或者‘潜在的威胁’!”

  另一位社会学家也赞同:“从空间站风格的割裂来看,‘统一’可能只是表象,内部很可能存在激烈的派系斗争或压迫。我们携带的星舰科技,可能会打破他们脆弱的平衡,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从单纯的技术分析,延伸到了对社会形态、政治结构和潜在风险的判断。乐观者认为风险与机遇并存,悲观者则认为应以绝对安全为首要考量。

  林宸和苏慕雪静静地听着双方的辩论,没有急于表态。这些分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它能帮助团队从多角度审视未知的危险。

  “好了,”在林宸的示意下,争论暂时平息,“无论是机遇还是威胁,都需要更准确的情报来支撑判断。目前的信息,还太模糊。”

  他转向苏慕雪和巴洛克副官:“科学官,副官,基于目前的观测,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更详细的、分阶段的侦察计划。目标: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关于地球现状、科技水平、社会结构以及那个‘理事会’真实面目的情报。”

  苏慕雪立刻接话:“我建议,第一阶段,持续进行远程被动观测和信号监听。重点分析其内部通讯(如果能破译)、能源流向、交通模式,试图构建其社会运行模型。同时,我们可以释放数个微型、高隐形的探测单元,潜入近地轨道和月球附近,进行更近距离的细节侦察和环境采样。”

  巴洛克补充道:“侦察计划必须包含严格的隐匿协议。所有探测单元使用最先进的隐形材料和能量屏蔽技术,通讯采用一次性量子加密中继,一旦有被发现的可能,立即启动自毁程序。‘归乡号’本体保持在外围机动,随时准备启动超空间引擎撤离。”

  “同意。”林宸最终拍板,“就按此制定详细方案。科学组负责探测单元的技术准备和数据分析;安全部门负责制定隐匿与应急预案。我们要像影子一样观察,在看清全貌之前,绝不能轻易踏入舞台。”

  新的、更为复杂的任务下达了。团队的目标变得更加具体:从“寻找锚点”细化到“安全地获取关键情报”。科学组内部的争论虽然没有达成一致,但通过这种思想碰撞,催生出了一个更加谨慎、更加系统的行动计划。

  “归乡号”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开始悄然布下它的感知网络,试图穿透那层笼罩在故乡之上的、由时间与未知共同织就的迷雾。警惕与好奇交织,推动着他们,向着那颗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更近一步。
  http://www.hlys.cc/42054/3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