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生命的价码
推荐阅读:
叶辰夏若雪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我的谍战岁月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行走江湖那些年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星语网络”所带来的联结感尚未完全融入昆仑星社会的肌理,另一项足以动摇文明根基的科技成果,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巨石,激起了更为汹涌的波澜。由苏慕雪主导的生物灵能医学团队,在结合了地球尖端基因编辑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与宗门秘传的“乙木长生诀”、“星辰养魂法”后,终于在延寿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理论上,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治疗,可以将当前人类(包括地球人和昆仑星本土居民)的自然寿命极限,稳定延长至三百至三百五十年。这项被暂命名为 “长生项目” 的技术,其意义远超“灵枢生肌仪”甚至“星语网络”。它直接触碰了生命最本质的渴望——对时间的征服。
消息在严格控制下,依旧如同野火般在高层和科研圈内蔓延,随之而来的并非纯粹的喜悦,而是一场席卷整个社会的、关于生命、公平与未来的巨大风暴。
初晓城,某处市井茶馆。
人们不再仅仅议论“星语网络”带来的新奇体验,一个更沉重的话题成为了焦点。
“听说了吗?那边,”一个穿着工装的地球移民压低声音,指了指星港方向,“弄出了能活三百岁的药!”
“三百岁?!老天,那不成老妖怪了?”他的同伴,一位本地出生的手艺人咂舌道,眼神中混杂着惊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
“什么老妖怪!那是科学!是……是神迹!”工装男子反驳,眼中闪烁着炽热的渴望,“要是能多活两百年,我能学多少东西,看多少风景,陪家人多久……”
“想得美哦,”旁边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宗门外围弟子冷冷插话,他因早年受伤修为停滞,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清晰的痕迹,“这等逆天改命的神药,岂是寻常人能享用的?怕不是只有那些长老、真人,还有地球来的大人物们才有资格吧?”
一句话,如同冰水浇熄了最初的兴奋。茶馆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一种名为焦虑的情绪开始弥漫。每个人都开始下意识地衡量自身——我的贡献够大吗?我的地位够高吗?我的资源足够吗?
昆仑主城,宗门议事堂偏殿。
这里的气氛更加凝重。一份关于“长生项目”初步成果及资源评估的报告,摆在了林宸、苏慕雪、严岳、张澜等少数核心决策者面前。
苏慕雪冷静地陈述着现实:“……治疗过程极度复杂,需要消耗海量的特定灵能药材、高度提纯的星穹晶石能量,以及‘火种’超算和多位高阶修士长达数月的协同操作。以我们目前所能调动的资源,一年内,最多只能完成不到一百人的完整延寿治疗。”
一百人。
这个冰冷的数字,像一把利剑,悬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头顶。昆仑星上,地球移民与宗门弟子及相关民众加起来,数量已逾千万。
“一百人……”张澜缓缓重复着这个数字,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那么,这珍贵的名额,该如何分配?依据何种标准?”
伦理的困境,赤裸裸地摆上了台面。
严岳长老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此等涉及宗门根基与传承的大事,自然应优先保障宗门核心。各位太上长老、有功于宗门的宿老、以及天赋卓绝、有望冲击更高境界的真传弟子,当为第一序列!此乃维系我星穹道统不坠之根本!”他的主张,代表了精英化的路线,将资源向现有体系的顶端和未来潜力股倾斜。
张澜立刻反驳,语气同样强硬:“严长老,此言有失公允!这项技术是双方智慧融合的成果,地球科学家,尤其是关键项目的负责人,贡献巨大!更何况,延寿技术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生命的延长,更是顶尖大脑工作年限的倍增,其对文明整体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不可估量!我认为,必须确保相当比例的名额,分配给地球方面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不可或缺的管理者!”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精英化,以对文明的技术贡献为标准。
“那普通弟子和移民呢?”一位相对中立的宗门执事忍不住开口,“那些勤勤恳恳的工匠、维护星港运转的工程师、种植灵谷的农师……他们难道就没有资格吗?若按贡献,他们的劳动同样是文明基石!”
“还有资源分配的问题,”另一位地球方面的资源管理专家补充,“用于延寿的灵药和晶石,同样可以用于培养更多年轻修士,或支撑‘星语网络’的扩张,乃至军事防御。将如此巨量资源倾注于极少数个体,从文明整体发展效率来看,是否是最优解?”
会议陷入了僵局。不公的感觉,弥漫在每个人心中。无论采用哪种分配方案,都意味着对另一部分人(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剥夺。
社会层面的讨论更是炸开了锅。
在“星语网络”的公共论坛(刚刚上线就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冲击)上,各种声音激烈碰撞:
“凭什么?就因为他们生得早,或者运气好有修炼天赋,就能多活两百年?我们这些普通人就该认命吗?”——这是来自基层的愤怒。
“支持按贡献分配!就应该让最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获得更长的工作时间!”——这是效率至上者的观点。
“抽签!最公平!在命运面前人人平等!”——这是陷入绝望者的呐喊。
“太可怕了……如果有些人活三百岁,有些人只能活一百岁,那岂不是会出现永恒的‘长生阶级’?社会还会流动吗?”——这是对社会结构深层次焦虑的体现。
“这项技术本身就不该出现!它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带来灾难!”——这是保守派的抵制。
渴望、不公、焦虑、伦理困境……种种情绪交织,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昆仑星上空。科技的发展,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将普惠性与精英化的矛盾,血淋淋地剖开,摆在所有人面前。
“长生项目”没有带来预期的喜悦,反而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文明内部根深蒂固的分歧与不平等。它提出的问题,远比它所能解决的问题更加棘手:当一个文明拥有了部分赋予“永生”的能力时,它该如何定义生命的价值?又该如何承载这份过于沉重的“恩赐”?
林宸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看着网络中汹涌的民意,心中沉重。他知道,这个问题若处理不好,其引发的分裂,将比任何理念之争或权力争夺都更加彻底,更加致命。
技术的锋芒,再次划开了社会的肌肤,露出了其下深藏的、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永恒悖论。
http://www.hlys.cc/42054/4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