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灰烬之后 人心如疫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洼里屯化为白地的黑灰尚未完全冷却,那冲天的火光和“阖村死绝”的惨状,已通过官府的告示和口耳相传,如同另一场瘟疫,迅速席卷了京师及其周边所有尚在喘息的区域。

  恐惧,这一次是真正深入骨髓的恐惧,压倒了之前的抱怨、不解和阳奉阴违。茶楼酒肆里关于防疫政策“过于严苛”的议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以及邻里之间交换着的、充满惊惧的眼神。当“不听话就会像洼里屯一样被烧光”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威胁,而是血淋淋、热腾腾的现实时,生存的本能驱使着人们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隔离区不再需要兵丁声嘶力竭地呵斥,许多人自发地用木板、石块加固了自家的门户,警惕地注视着任何可能出现的“外人”。消毒的石灰粉被仔细地洒在门前屋后,甚至有人家开始效仿官军,用浸过醋或烈酒的布片掩住口鼻。尸体火化的阻力也骤然减小,尽管亲人被夺走焚烧依旧带来巨大的悲痛,但至少,没有人再敢公然阻拦或隐匿不报。沈阁老用一座村庄的灰烬和数百条无法甄别是否全部断绝的生灵,强行在这惶恐的人心上,烙下了一道名为“绝对服从”的铁律。

  防疫的效率因此提升,但代价是弥漫在空气中的、更深沉的压抑与绝望。

  内阁值房内,沈惊鸿听着顺天府尹关于民间舆情转变的汇报,脸上没有任何轻松之色。他按了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目光扫过桌上另一份来自科技部医药研究所的文书——依旧是坏消息。在玻璃器皿中,利用蒸汽机提供稳定温度环境进行的提纯实验,得到的所谓“青霉素”提取物,对模拟(取自病死体脓液)的“秽毒”依旧毫无抑制作用。苏卿卿和孙元化在报告中不得不再次承认,此路至少在应对此次大疫上,暂时看不到希望。

  “知道了。”沈惊鸿的声音有些沙哑,“转告苏所长和孙尚书,不必气馁,继续按现有方向探索,积累经验。眼下,控制传播比寻找治疗更实际。”

  他挥退了顺天府尹,独自站在那面巨大的、压在玻璃板下的京畿地图前。地图上,代表疫区的红色标记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外蔓延,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点,尽管速度因强力干预而减缓,却从未停止。洼里屯的惨剧,只是将这种蔓延从明处逼入了更隐蔽的角落,或者,延缓了它的速度,却无法根除。

  “没有特效药……没有……”沈惊鸿在心中默念。他知道链霉素,知道那是几十年后的世界才有的药品或者是几百年后才能拥有的。在此刻,大明能依靠的,只有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三大法宝:隔离、消毒、灭鼠。以及,用绝对的暴力威慑,确保这些措施被不打折扣地执行。

  这时,亲随低声禀报,红娘子在外求见。

  红娘子一身风尘仆仆,原本英气勃勃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眼神却比以往更加锐利和……复杂。她刚刚带队处理完一起南城富商试图贿赂守卡兵丁、偷偷将疑似病发的家人送往城外别院的事件。她的“防疫纠察队”如今权力不小,但也因此直面了更多人性的阴暗与挣扎。

  “沈阁老,”红娘子抱拳行礼,声音干脆,“南城刘记布庄东主之事已处置完毕,涉事人等已全部押入隔离所,其宅邸已封锁消毒。”

  “辛苦了。”沈惊鸿看着她,“可有遇到麻烦?”

  红娘子顿了顿,抬起头,目光直视沈惊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麻烦常有,但尚可压制。只是……末将手下儿郎,包括末将自己,心中皆有一惑。”

  “讲。”

  “洼里屯之事……当真无一活口?”红娘子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紧绷,“执行‘绝户令’的兄弟回来,虽未明言,但神情有异。坊间亦有流言,说当时……并非全无气息。”

  沈惊鸿的目光骤然变得深沉,他静静地看着红娘子,没有立刻回答。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窗外,蒸汽机驱动消毒车工作的沉闷轰鸣声隐隐传来。

  良久,沈惊鸿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红守备,你可知,为何本官要力排众议,甚至不惜背负骂名,也要推行尸体火化,乃至……执行洼里屯那样的‘净化’?”

  红娘子抿了抿唇:“为防止秽毒扩散。”

  “没错。”沈惊鸿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被石灰粉染得斑驳的街巷,“此疫,我们治不了。太医院的方子,毫无办法。格物院的青霉素,无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斩断它传播的路径。一具病死的尸骸,就是一个巨大的毒源,可借鼠、借蚤、借飞沫,害死数十、数百人。一个重症的病患,在其断气之前,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可能带着致命的‘戾气’。”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盯着红娘子:“在‘救一个必死之人’和‘防止疫情扩散拯救千百人’之间,若必须选择,本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不是冷血,这是身为决策者,在无法兼顾时的无奈,也是责任!洼里屯是否有一息尚存之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环境,那个人,本身已与秽毒无异,是这场战争的‘敌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身后万千百姓的残忍!”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这不是在为自己辩解,而是在陈述一个他早已被迫接受的血淋淋的现实。

  红娘子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俊朗面容上那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以及眼底深处那无法掩饰的沉重。她忽然明白了,那道“焚村”的命令,背负着怎样的心理枷锁。他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将所有的柔软和怜悯,都强行压在了如山的责任之下。

  “末将……明白了。”红娘子低下头,声音有些发涩。她心中的那点疑惑和不适,在沈阁老这番直白而残酷的解释面前,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明白就好。”沈惊鸿语气稍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瘟魔,还有被恐惧扭曲的人心。你的纠察队,就是钉在防疫线上的钉子,必须稳,必须硬!若有丝毫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末将定不辱命!”红娘子挺直脊梁,再次抱拳。这一次,她的眼神更加坚定。

  红娘子离开后,沈惊鸿独自坐回案前,拿起一份关于利用邮政系统和初步建设的铁路网络,从江南紧急调运更多粮食、布匹(用于制作口罩、裹尸布)和草药的计划书。他的目光落在文字上,思绪却有些飘远。

  他知道,洼里屯的灰烬能震慑一时,但无法根除疫病。随着时间推移,当死亡和隔离带来的压抑达到临界点,当物资供应出现困难,当人们对恐惧逐渐麻木,新的、更剧烈的冲突必然会爆发。而青霉素的研发陷入瓶颈,更是断绝了短期内扭转战局的希望。

  这场与鼠疫的战争,注定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消耗战,比拼的是组织的韧性、资源的调度、以及……谁能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支撑得更久。

  他提笔,在计划书的末尾,用力批下一个“准”字。墨迹浓重,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

  科学的局限与历史的惯性,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这个时代。他能做的,便是在这枷锁的缝隙中,利用手中有限的科技和权力,挣扎求存,为这大明,多争取一分元气,多保存一线生机。至于过程中的血与火,罪与罚,也只能一并背负了。
  http://www.hlys.cc/42487/2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