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386章 欧阳铎赈济安宁夏,暗流涌动报亲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86章 欧阳铎赈济安宁夏,暗流涌动报亲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宁夏府衙的堂鼓被灾民的哭喊声震得嗡嗡作响。

  欧阳铎刚跨进府门,就被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

  “欧阳大人!您可算来了!再不放粮,我们全家都要饿死了!”

  “大人,李知府说粮仓空了,可我们亲眼看见安化王府的人拉走了好几车粮!”

  “求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老人的咳嗽声、孩子的哭声、男人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

  像一把钝刀,割在欧阳铎的心上。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清瘦的脸上满是坚毅。

  “乡亲们,朝廷调拨的十万石粮草已到城外,半个时辰内必定开仓放粮!”

  “若有官员敢克扣一粒米、贪墨一两银,本官定斩不饶!”

  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几个老汉激动得直抹眼泪。

  “有欧阳大人这句话,我们就有救了!”

  可欢呼声刚落,一个穿着八品官服的小吏就凑了过来。

  压低声音道:“欧阳大人,李知府有请,说有要事相商。”

  欧阳铎眼神一冷。

  刚到就来拦路,这李知府怕是和安化王穿一条裤子。

  府衙内堂,宁夏知府李坤端坐在主位上。

  桌上摆着精致的茶点。

  见欧阳铎进来,慢悠悠起身。

  “欧阳大人一路辛苦,先喝杯茶歇歇,放粮之事不急。”

  “急!怎么不急?”

  欧阳铎一把推开茶杯,茶水溅到李坤的官袍上。

  “城外灾民已断粮三日,再拖下去就要出人命了!粮仓在哪?立刻带我去!”

  李坤脸色一沉,却依旧强装镇定。

  “大人有所不知,宁夏连年干旱,粮仓早就空了,就算朝廷的粮到了,也得先登记造册,报给安化王殿下过目才行。”

  “安化王?”

  欧阳铎冷笑一声。

  “陛下圣旨明言,赈灾之事由本官全权负责,何时轮得到藩王置喙?”

  他从袖中掏出圣旨,“啪” 地拍在桌上。

  “李知府,要么现在带本官去粮仓,要么本官现在就参你个玩忽职守、勾结藩王!”

  李坤吓得脸色惨白,不敢再阻拦,只能带着欧阳铎去了城西的粮仓。

  推开粮仓大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里面的粮食果然所剩无几,还都是掺了沙土的陈粮。

  “这就是你说的粮仓?”

  欧阳铎抓起一把陈粮,沙土从指缝间流下。

  “朝廷每年拨给宁夏的漕粮呢?安化王拉走的粮又去哪了?”

  李坤扑通跪倒。

  “大人饶命!漕粮都被王殿下以‘防边’的名义调走了,小的实在不敢阻拦啊!”

  欧阳铎闭了闭眼,强压下怒火。

  安化王果然在克扣赈灾粮!

  他转身对随从道。

  “立刻去城外,把朝廷带来的十万石粮草运进来,亲自监督过秤、放粮,每一粒都要落到灾民手里!”

  “另外,张贴告示,凡年满十六、六十以下的灾民,都可到府衙登记,参与修河、铺路,每日管饱两顿饭,还能领半斗米带回家!”

  “以工代赈?”

  李坤愣住了。

  “大人,这得花多少粮啊?朝廷给的粮怕是不够啊!”

  “不够就想办法!”

  欧阳铎瞪了他一眼。

  “与其让灾民坐吃山空,不如让他们干点实事,既能修水利、通道路,又能让他们有尊严地活下去!”

  他早就盘算好了,宁夏黄河段年久失修,每逢汛期就泛滥,正好借着赈灾的机会整修,一劳永逸。

  放粮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宁夏城。

  灾民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欧阳铎亲自站在粮仓门口监督,手里拿着一把长勺,每一勺都舀得满满当当。

  一个瘸腿的老汉颤巍巍地接过粮,眼泪直流。

  “大人,您真是活菩萨啊!之前李知府放粮,一勺粮里半勺沙,我们根本吃不饱!”

  欧阳铎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爷,以后不会了,有本官在,谁也不敢克扣你们的粮!”

  这时,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跑过来。

  “大人!不好了!城东的张大户把粮价涨到了一石五两,还说‘朝廷粮不够,要吃粮就买他的’!”

  “胆大包天!”

  欧阳铎怒喝一声,立刻带着衙役赶到张大户的粮铺。

  粮铺里挤满了想买粮的灾民。

  张大户坐在柜台后,跷着二郎腿。

  “欧阳大人,我这是合法经商,愿买愿卖,您管不着吧?”

  “合法经商?”

  欧阳铎冷笑一声。

  “灾荒年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按大明律,当斩!”

  他当即下令查封粮铺,把张大户囤积的粮食全部没收,以平价卖给灾民,还把张大户杖责三十,游街示众。

  百姓们看得拍手称快。

  “欧阳大人英明!这奸商就该这么治!”

  处理完张大户,欧阳铎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黄河岸边,查看河道情况。

  烈日炎炎,他戴着草帽,和灾民们一起踩在泥水里,指挥大家筑堤、清淤。

  随从劝他。

  “大人,您是朝廷命官,不用亲自干活,小心中暑。”

  欧阳铎擦了擦脸上的汗。

  “灾民们都在太阳底下干活,我怎么能躲在阴凉处?只有和他们同吃同住,他们才会信我!”

  接下来的日子,欧阳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

  先去粮仓检查放粮情况,再去工地监督施工,晚上还要查账、处理公文,常常忙到深夜。

  他的官衙里,每天都挤满了告状的灾民。

  他一一耐心接待,不管是邻里纠纷,还是被小吏欺压,他都秉公处理。

  有一次,一个地方小吏收了灾民的好处,给自家亲戚多放了半斗粮,被欧阳铎发现后,当即撤了他的职,还把多放的粮追了回来,分给了更困难的灾民。

  消息传开后,再也没人敢贪墨赈灾粮了。

  为了筹粮,欧阳铎还想出了一个办法。

  向宁夏的富户 “劝捐”。

  他亲自登门拜访那些家有余粮的富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要是灾民活不下去,闹起乱子,他们的家产也保不住。

  对那些愿意捐粮的富户,他亲自题写 “乐善好施” 的匾额,挂在门上。

  对那些不肯捐的,他就带着灾民去他们家门口 “请愿”,吓得富户们纷纷捐粮。

  短短十天,就劝捐了五万石粮食,大大缓解了粮荒。

  宁夏的百姓们对欧阳铎越来越爱戴。

  每天都有人给他送鸡蛋、送蔬菜,还有的灾民带着孩子来给他磕头,说他是 “再生父母”。

  就连之前不配合的李知府,也被欧阳铎的敬业打动了,主动配合他的工作。

  “欧阳大人,您这股劲,李某佩服!以后您说往东,我绝不往西!”

  欧阳铎的举措,不仅解决了灾民的温饱。

  还整修了三十里的黄河大堤,铺通了通往城外的两条大路,让宁夏的交通和水利都得到了改善。

  更重要的是,他的官声传遍了整个西北,就连周边府县的百姓,都知道宁夏来了个 “欧阳青天”。

  而这一切,都通过安化王的眼线,一字不落地传到了宁夏安化王府。

  王府的书房里,檀香袅袅。

  安化王朱寘鐇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捏着一封密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亲信谋士周昂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朱寘鐇把密信狠狠摔在桌上,信纸飘落在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欧阳铎的所作所为。

  开仓放粮、以工代赈、打击奸商、劝捐富户、整修河堤……

  每一条,都像一根针,扎在朱寘鐇的心上。

  他原本以为,欧阳铎只是个只会读死书的文官。

  到了宁夏后,要么被他拿捏,要么搞砸赈灾,让他有机会以 “赈灾不力” 为由,把人赶走。

  可他没想到,欧阳铎不仅有手段,还有民心。

  短短半个月,就把宁夏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隐隐有了取代他在百姓心中地位的趋势。

  “好一个欧阳铎!”

  朱寘鐇咬牙切齿地说道,眼神里满是杀意。

  “敢坏本王的好事,看本王怎么收拾你!”

  周昂连忙躬身道。

  “殿下息怒,欧阳铎毕竟是陛下派来的人,咱们不能明着动他,得想个万全之策……”

  朱寘鐇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书房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在地上的密信上,也照在朱寘鐇阴鸷的脸上。

  一场针对欧阳铎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http://www.hlys.cc/43184/5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