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张勤所奏,快召见太子和秦王
推荐阅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红楼群芳谱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唐秦公子
我也是皇叔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两仪殿内龙涎香氤氲。内侍省少监躬身将青布包裹的奏章呈上紫檀御案时,李渊正批阅河西军报。
见包袱厚似拳掌,皇帝朱笔微顿:司农丞张勤的折子?
是,张县公前日申时所呈。少监解开青布,露出三指厚的青藤纸本。
李渊未展卷先对阶下吩咐:速宣太子、秦王。若问起,便说张县公难得上奏,着他们同议。
此刻东宫崇文馆内,太子李建成正与洗马王珪对坐弈棋。
闻得内侍传召,太子执黑子悬在楸枰上方:张勤竟会上奏?
王珪拾起滚落的棋子:年初献活字印刷法后,此君近半年未递片纸。
太子推枰起身:更衣!备紫袍玉带,他若奏事,定非寻常。
同一时辰,秦王府校场晨练未散。
李世民赤膊练槊,闻内侍禀报猛地收势:张勤的奏章?
槊尖带起的尘土落在他绯色常服上。
长孙王妃递过汗巾:妾记得他上回献农书,陛下赏了千金。
秦王系绦带的手微滞:速备马!此人出手,不是新农具便是医方。
当两位皇子前后脚跨进两仪殿。
太子紫袍下摆扫过门槛:儿臣参见父皇。张县公此番所奏,莫非与去岁渭水屯田相关?
秦王绯袍沾着草屑:可是献了新式水车图样?
李渊展开首页,眉峰微动:献渭水畔二十亩永业田设学...倒舍得。
太子近前细看:张勤奏请司农寺旬日派员讲学,这倒与国子监现行规制相合。
忽见附件露出节气歌三字,他抽页细观,春雨惊春清谷天...这俚曲颇巧。
秦王抢过下页:夏满芒夏暑相连...好!边军屯田正需这等农谚。
他指尖点着每月两节不变更。
若教戍卒传唱,何愁误了播种期?
太子却翻到束修条款:以粮代金恐生弊端,当设粮仓司直管。
午时末,三人仍在争论。
李渊忽指妇幼堂携婴听课...前汉《急就篇》亦未载此例。
秦王大笑:妇人学蚕桑,孩儿听农谚,正是教化之本!
太子沉吟:然女子入学,需设女博士...
内侍添茶时,奏章已摊满半案。
李渊最终朱批准,一切照办,太子主办,秦王协理字,却在天头添注:束修改由太府寺折帛征收。
秦王接过奏本补写:边镇屯田营可设分堂。
太子亦提笔:国子监助司农寺修教材。
午后,那卷同时留有大唐皇帝、太子、天策上将的批注的青藤纸奏章被收归中书省,待下发执行。
而此刻张宅内,张勤正在校准新制的水钟。
......
东宫显德殿的铜壶滴漏声格外清脆。
太子李建成用银刀小心裁开御批黄封,青藤纸展开时发出沙沙轻响。
工部侍郎捧着梨木算盘趋前两步,珠子在寂静中碰撞出细碎声响。
金光门外那片滩地,芦苇根得先烧净。
青砖要三万,从终南山窑口运。梁木取蓝田伐的木料,要五百根。
他忽然停下,转头问身后的员外郎,地基要多深?
员外郎忙从袖中掏出卷旧图纸:渭水畔的地,得挖四尺深。底下铺碎石,再垫三尺灰土。
他指甲在图上划出道线,墙基要用石灰混糯米浆,防潮。
太子执朱笔在青藤纸边缘记数,笔尖顿在二字上:灰土钱从太府寺出?
户部主事立即接口:灰土每方二百文,二十亩地要六千方...
他慌忙掏随身携带的竹筹计算,筹码散落在青砖地上。
工部侍郎突然取过梨木算盘,地一声将算尺压在图纸门廊处。
此柱需加粗三寸。去岁漕运司望楼被风吹歪,就是梁柱吃不住力。
他食指重重戳向梁木尺寸标注,得用终南山松木,杉木遇潮易弯。
秦王李世民站在案侧,屈指弹了弹图纸西角:边镇屯田营的分堂可全用夯土墙,省却砖木。
他指尖划过井台位置,此处添个八角井台,砌石阶三级,学子习练汲水时不易滑倒。
太子执朱笔在二字上圈点:松木价较杉木贵五成,可减柱数补价差。
工部员外郎忙插话:十二柱减为八柱,但需加横枋固架。
他取炭笔在草图上添了道横梁,如此虽省料,结构反更稳。
井台要事。秦王忽然解下腰间匕首,刀尖点向井口尺寸,井径需容双桶并提,石栏高及人腰。
他转身问工部老匠作,可能凿导水槽?雨天不积水。老匠作忙答:可铺斜坡青砖,缝间留孔。
殿外忽然传来沉闷的雷声。
户部尚书蹙眉:松木运输逢雨则迟...
秦王即道:可调用军屯库存松木,三日内运抵。
太子朱笔疾书:调营缮司匠役二百,雨停即开工。
忽有书吏呈上松木样本,工部侍郎劈开木心验看年轮:此木可也。
秦王取过木屑闻了闻:边关分堂的井台,需加凿冰口。
他匕首在图纸上划出浅痕,冬日取冰藏于地窖,夏日供学子消暑。
辰时钟响时,方案落定。
八柱松木架,青石井台。营屯协建,冰窖另计。
当墨迹干透,殿外雨声渐歇,远处隐约传来匠人丈量地基的号子声。
工部侍郎忽然用算盘尺量图纸:门廊柱要加粗。渭河风大,去年漕运司的望楼就被吹歪过。
他食指在梁木尺寸上重重一点,得用松木,杉木不耐潮。
殿外传来马蹄声,秦王李世民大步踏入,披风带着晨露的气息:边镇屯田营的分堂可用夯土墙,省砖木。
他指尖点向图纸西角,这里添个井台,学子实操汲水。
太子颔首,朱笔在字上画圈。
工部员外郎忙补充:井圈用青石砌,井沿要刻防滑纹。
他掏出一块随身带的井砖样本,砖侧果然有波浪状刻痕。
午时钟鸣时,方案初定。
太子再增批红:灰土垫基,松木为梁,青石砌井。
http://www.hlys.cc/43550/2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