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第200章 远洋蒸汽船动工,跨洋贸易启新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00章 远洋蒸汽船动工,跨洋贸易启新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江陵的雪刚停,密报便到了广州。我拆开火漆,纸面只一行字:“疫尽。”

  搁下笔时,天已微亮。案前沙盘上,珠江口的水道被朱砂标出三道弯线,船坞位置钉着一枚铁钉。昨夜召来的工曹匠首蹲在旁侧,指节摩挲着图纸边缘,眉头未展。

  “这铁骨撑得住海浪?”他终于开口,声音低哑,“木船尚且裂板沉底,何况这半铁不木的怪胎?”

  我没有答话,只朝身后抬手。陈良副手捧着一具三寸长的模型上前,通体黑铁为架,外覆薄木,底部嵌着微型蒸汽机。我命人注水入槽,点燃炭炉。片刻后,机关启动,小船破水而行,在激流中连转三圈,未倾未散。

  匠首俯身细看,伸手去摸接缝处的铆钉。他的动作很慢,像是怕烫着。

  “此非人力可逆之势。”他喃喃一句,站起身,解下腰间刻刀,往图纸一角划了个记号——那是岭南工匠认准活计的旧俗。

  我点头,将《远洋航海图》摊开压于石砚之下。“即日起,造船厂立基。第一艘定名‘启航’,龙骨深八尺,载重千石,配双锅炉、螺旋桨推进,甲板设炮位四座。”

  话音落,远处滩头已响起夯土声。百余名民夫列队而至,铁桩入地三尺,每敲一下,潮气都震得腾起。

  李昭遣人送来最后一批疫苗清册时,我正站在打桩点中央。来使递上文书,双手微颤。

  “大人,这是最后一县的接种名录。”

  我接过,翻至末页,盖印齐全。合上后交还。“告诉李医令,防疫归防,今后重心在外。”

  他迟疑片刻:“可是……南洋风涛险恶,舟楫难渡。”

  “正因为难,才要造能渡的船。”我说,“天花能灭,海路也能开。”

  他退下后,我转身望向海面。雾未散尽,但阳光已刺出一道口子,照在新立的旗杆上。那面青底金纹的工部令旗缓缓升起,风吹得猎猎作响。

  当天午后,陈良副手带人进了营帐。他身后跟着百名水军精锐,皆是年轻力壮、识潮汐、懂罗盘的老卒。

  “航海研习团已集齐,请先生训示。”

  我取出六分仪,放在案上。“你们从前靠星斗辨方向,现在要用它测纬度。每日辰时、午时、酉时三次定位,记入航志。洋流有势,风暴有兆,海水变色、鸟群异飞,皆是警讯。”

  一名校尉皱眉:“若机器坏了呢?”

  “机器会坏,海不会等。”我盯着他,“所以你们必须比机器更准。三个月内,我要看到每人独立完成一次珠江口至琼州的往返航行,误差不得超过半里。”

  他们领命而去。当晚,训练便开始了。岸上燃起篝火,模拟灯塔信号;沙盘边架起木架,练习旗语传递。有人反复调试六分仪角度,直到指尖磨出血痕。

  第三日清晨,工曹急报:钢板轧制不成。

  “炉温不够,铁液不纯,轧辊数次断裂。”匠首脸色发灰,“现有工艺,只能出薄板,撑不起主梁。”

  我当即下令:“调用铁路剩余钢轨,回炉重铸。成都机械坊七日内必须送出液压铆接器图纸,就地仿制。另发技工征召令——凡有铁艺、帆缆、轮机经验者,入厂即享双倍粮饷,并赐工坊一成干股。”

  告示贴出当日,便有十七名外地匠人抵达。其中一人原是江东老船工,曾在孙权水师修过楼船,见了图纸竟当场跪下。

  “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样的船了。”他抚摸着龙骨模型,声音发涩,“大人是要把汉人的船,送到天边去吗?”

  我没有回答,只让他加入主结构组。

  半月后,第一段铁骨架竖起。高达两丈,横跨三十余步,由十二根主梁拼接而成,铆钉密布如鳞。夜间施工不停,火把照得整片海滩如同白昼。锤击声此起彼伏,每一记都砸进泥沙深处。

  就在这时,广州监工来了。

  他姓徐,本地大族出身,早先对新政冷眼旁观。此刻却亲自押来三辆牛车,车上堆满深褐色木材。

  “楠木三十根,是我家祖林所存,专供龙骨包覆。”他抱拳,“愿献于国工。”

  我看了他一眼。“为何变卦?”

  “昨日我儿染疾,送医晚了一步。”他说,“若非医院连夜施救,恐怕难保。我这才明白,您建的不只是船,是活路。”

  我沉默片刻,命人收下木材,并在账册上记下徐氏之名。

  又五日,我召集十余家观望士族登台观礼。

  他们站在高台上,望着正在组装的锅炉舱,神色各异。有人冷笑,有人蹙眉,也有人眼中已有动摇。

  我当众展开一张清单:“首批出海货物定为丝绸、瓷器、茶叶、花布、烟草、红薯粉条。据测算,单船往返利润可达成本三倍以上。沿途可停琉球、占城、扶南,换香料、象牙、棉麻。”

  随后,我拿出十份《航运分红契约》。

  “每船盈利,抽出二成均分投资者。官府监管账目,每月公示。若亏损,亦按股承担。此非施舍,是共利。”

  台下一片寂静。

  片刻后,一位年长士族低声问:“真能回本?”

  “我能保证的,不是利润。”我说,“是航线安全。船上配有速射炮两门,蒸汽动力可避风浪,通讯靠电报,遇敌可求援。这不是商船,是移动的城池。”

  他低头思索良久,忽然抬手:“老夫投一艘。”

  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相继应声。到傍晚,已有三家合股承建第二艘蒸汽船。

  消息传开,民间资本开始流动。原本闲置的作坊重新开工,织绸、烧瓷、制茶纷纷提速。广州港内外,装卸昼夜不息。

  那一夜,我未入寝帐,独坐于海岸高台。远处船坞灯火通明,铁锤仍在敲打。新一批铆钉运到,工人正忙着焊接底板。

  袖中短剑贴着肌肤,凉意未散。

  这时,快马奔至台下。

  驿卒翻身下马,双手呈上密信。火光映出封角印记——南洋某国使节署名。

  我拆开,扫了一眼。内容简短:闻中原巨舰将成,欲先通商,派使前来洽谈。

  收信入袖,我没有动。

  海风卷着湿气扑上面颊,远处,第一根烟囱已立起半截,黑色轮廓刺向天空。

  铁锤落下,火星溅起,像一颗颗坠入潮水的星。
  http://www.hlys.cc/43797/2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