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第272章 初至泉州揽贤才 效仿商君立木信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72章 初至泉州揽贤才 效仿商君立木信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经过一段时日的行程,陈彦携家眷及麾下亲卫、幕僚,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泉州港。

  时值初夏,南方的空气湿热,带着海风特有的咸腥气息。车队驶入泉州城,映入眼帘的景象,与北方城池大不相同。城内的建筑多采用石材以抵御潮湿和海风,街道不似洛阳那般宽阔笔直,却更显曲折蜿蜒,商铺林立,招牌上除了汉字,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奇特的番文。街上行人肤色较深,衣着各异,不仅有中原汉人,还有不少高鼻深目、头缠布巾的番商,以及皮肤黝黑、赤脚行走的船工水手,人声鼎沸,充满了活力与混杂的异域风情。

  泉州太守林致远早已率领州府一众官员,在城门口恭候多时。林致远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稳,一看便是干练务实之人。他乃是新帝登基后,从江南调任至此的能吏,到任不久,正逢前任因应对倭寇不力而被革职,他临危受命,主持泉州防务与重建。

  “下官泉州太守林致远,率州府同僚,恭迎镇军大将军、总督大人驾临!” 林致远见到陈彦车驾,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态度恭敬而不卑不亢。

  陈彦下车,虚扶一下,和颜悦色道:“林太守不必多礼,诸位同僚请起。本官奉旨南下,整饬海防,日后还需仰仗诸位鼎力相助。”

  “此乃下官等分内之事,敢不竭尽全力!” 林致远连忙道,“总督大人一路舟车劳顿,下官已在府衙备下薄宴,为大人接风洗尘,还请大人赏光。”

  “好,有劳林太守了。” 陈彦欣然应允。他深知,欲在此地行事,必须与地方官员搞好关系,尤其是这位看似精干的太守。

  接风宴设在太守府邸,虽不如洛阳宫廷宴席奢华,但菜肴颇具闽南特色,海鲜居多,倒也新鲜别致。席间,宾主尽欢,气氛融洽。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了正事上。

  陈彦放下筷子,神色转为严肃,问道:“林太守,本官离京前,已知泉州乃至整个闽浙沿海,近年来饱受倭寇蹂躏,城防、民生受损严重。不知太守到任后,重建情况如何?百姓安置、城防修缮,可还顺利?”

  林致远闻言,放下酒杯,正色答道:“回总督大人。下官到任后,不敢有丝毫懈怠。首要之务,便是安抚流民,整修城防。如今,城外被毁村落的百姓已初步安置,或入城赁屋,或于附近安全处重建家园。州府开仓放粮,并组织以工代赈,修复被焚毁的房舍、城墙、码头。目前,泉州本城的防御已基本恢复,水寨也在加紧修缮。只是……” 他顿了顿,面有忧色,“倭寇神出鬼没,水师战船老旧,兵力不足,难以主动出击,只能被动防守。且此次受损范围甚广,彻底恢复,尚需时日和大量钱粮。”

  陈彦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这位林太守所言,与他沿途所见和暗访的情报基本吻合,看来是个办实事的人,并未虚言搪塞。他心中稍安,继续问道:“水师现状如何?可用战船尚有几何?熟练水手、舵工还有多少?”

  林致远叹了口气:“惭愧。泉州水师原有大小战船五十余艘,经连番恶战,或被焚,或沉没,如今仅余楼船两艘、艨艟十艘、海鹘小船二十余艘,且大多需要大修。熟练水手、舵工损失惨重,现存不足三百人,且士气低落。”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陈彦沉吟片刻,道:“战船修缮、建造,本官会从朝廷调拨专款,并征调工匠,尽快进行。当务之急,是人。”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致远,“本官需要两类人:其一,是精通造船的能工巧匠,无论是修船、改船还是建造新式海船,都需要最好的匠人!其二,是熟悉水性、敢于出海的青壮,无论是充当水手、兵卒,还是日后从事其他海事,都需要大量人手!”

  林致远立刻领会:“下官明白!造船匠人方面,泉州历来是造船重镇,民间不乏高手。下官可立即张榜招贤,并派人走访各家船坞,重金礼聘!至于熟悉水性的青壮……” 他略一迟疑,“沿海百姓多以渔为生,精通水性者众。只是,连年倭患,民生艰难,加之以往官府招募多有欺瞒,粮饷时有克扣,百姓多不信任,恐招募不易。”

  “粮饷之事,林太守不必担心。” 陈彦斩钉截铁道,“凡入选新编水师者,无论水手、兵卒,粮饷皆与北疆新军同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绝无克扣! 阵亡抚恤,加倍给予!本官持天子剑,有此先斩后奏之权,敢有贪墨军饷者,立斩不赦!”

  林致远闻言,虽觉条件优厚,但仍有些忧虑:“大人明鉴,条件虽好,然百姓被欺瞒怕了,恐空口无凭,难以取信啊。”

  陈彦目光一闪,成竹在胸:“无妨。本官自有取信于民之法。明日便见分晓。”

  翌日,泉州城中心市舶司衙门前广场,人山人海。

  一面巨大的招贤榜文贴出,由嗓门洪亮的兵士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军民人等!今有镇军大将军、沿海总督陈,奉旨整饬水师,肃清海疆。为社稷计,为生民计,特此张榜,广募贤才!”

  “一募:精通造船之良工巧匠!无论修造战船、海船,凡有奇思妙技,能提升船速、坚固、载重者,一经试用的确有效,赏银百两起,并聘为官匠,食朝廷俸禄!”

  “二募:熟悉水性、体魄强健之青壮!年龄十六至四十,无不良嗜好,愿投身水师,保家卫国者,粮饷与北疆新军等同,绝不拖欠!另,有操舟、泅水、辨识海路等特长者,优先录用,饷银从优!”

  榜文一出,全场哗然!赏银百两!粮饷与新军等同! 条件之优厚,闻所未闻!

  然而,围观的百姓们虽然议论纷纷,脸上却大多带着怀疑和观望的神色。

  “真的假的?赏银百两?骗人的吧?”

  “粮饷和新军一样?以前那些官爷也这么说,最后能发一半就不错了!”

  “就是,当官的嘴,骗人的鬼!别信!”

  “又是想骗我们去送死吧?倭寇那么凶……”

  显然,官府过往的失信,让百姓们心有余悸,不敢轻易相信。

  就在这时,陈彦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登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他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将众人的疑虑尽收眼底。

  他清了清嗓子,运足中气,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诸位泉州父老!本官陈彦,奉旨而来!榜文所言,字字属实!然,本官知道,空口无凭,难以取信!”

  他话音一顿,指向高台旁边,那里早已准备好一个装满清水的巨大木桶,旁边还摆着一张桌案,上面堆放着亮闪闪的银锭和铜钱!

  “今日,本官便效仿古人商鞅徙木立信之举!” 陈彦声若洪钟,“现在,本官立下规矩:凡有自信水性佳、体力好的青壮,可当场下水一试! 由此木桶出发,游至百步外插旗处,再游回,只要能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完成,并且能自己爬上岸者,当场赏银五两!并即刻登记入册,成为我新编水师预备兵,从明日起,即可按新军标准领取粮饷!”

  当场赏银五两!立刻入册领饷!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炸开了锅!五两银子,足够一个普通家庭数月开销!更重要的是,这是当场兑现!

  人群骚动起来,但依旧无人敢第一个尝试。毕竟,官府的信誉实在太差了。

  陈彦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人群中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年轻渔民,咬了咬牙,挤出人群,大声道:“总督大人!小的王二狗,世代打渔为生,水性尚可!小的愿意一试!若大人所言不虚,小的这条命就卖给水师了!若大人骗人,小的……小的也认了!”

  “好!是条汉子!” 陈彦赞许地点点头,“准备!”

  王二狗脱去外衣,深吸一口气,在众目睽睽之下,跃入木桶,然后奋力向百步外的旗杆游去。他动作娴熟,速度不慢。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跟随着他。

  很快,王二狗触旗返回,奋力游回岸边,在香烧完之前,利落地爬上了岸,虽然气喘吁吁,但眼神明亮。

  “好!” 陈彦大喝一声,亲自拿起一锭五两的银子,走到王二狗面前,朗声道:“王二狗,试水合格!赏银五两,即刻入册!” 说着,将沉甸甸的银子塞到王二狗手中。

  王二狗捧着白花花的银子,双手颤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激动得语无伦次:“谢……谢总督大人!谢青天大老爷!小的……小的以后就跟定大人了!”

  真金白银,当场兑现!

  这一幕,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是真的!真的给钱!”

  “五两啊!当场就给了!”

  “总督大人说话算话!”

  “我会水!让我试试!”

  “我也要报名!”

  刚才还犹豫观望的人群,瞬间疯狂了!争先恐后地涌向报名点,生怕晚了名额就没了。招募水师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气氛热烈无比。

  陈彦看着眼前火爆的场面,对身旁一脸敬佩的林致远笑道:“林太守,你看,取信于民,其实并不难。”

  “大人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林致远由衷赞道。

  接下来的招募工作异常顺利。有了“立信”之举,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大增。不仅水性好的青壮踊跃报名,连那些有特殊技能的造船工匠,在亲眼目睹了总督的诚信后,也打消了疑虑,纷纷前来应募,接受考核。

  陈彦亲自坐镇,严格筛选。他深知,水师乃国之重器,宁缺毋滥。但对于真正有本事、敢拼命的人,他绝不吝啬赏赐。

  数日之内,招募点前应者云集。大量熟悉水性的渔家子弟、船工被选拔出来,编入新军,开始接受严格的纪律和基础操练。一批有真才实学的造船工匠也被汇聚起来,在军队的保护下,开始勘验、修复旧船,并规划新船的建造。
  http://www.hlys.cc/43875/3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