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唇枪舌剑定和约 利益均沾暂息兵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三日后,加古川中流,一座临时搭建的水上平台。平台两侧,各停泊着数艘战船,船上甲士林立,弓弩齐备,气氛肃杀。平台之上,双方代表分坐东西两侧。
东侧,以大雍镇军大将军陈彦为首,后奈良天皇的特使三井忠信、以及大内义隆、尼子晴久等主要勤王联军大名的代表依次而坐。陈彦神色平静,不怒自威;三井忠信面色肃然,隐含悲愤;各大名代表则表情各异,或期待,或审慎。
西侧,以足利幕府重臣细川高国为首,赤松晴政、三好长庆等幕府一方的重要大名代表依次在座。细川高国脸色略显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赤松、三好等人则面色凝重。
和谈,正式开始。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比战场更加紧张。
第一日,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三井忠信首先开口,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提出了天皇方的条件,堪称苛刻至极:
“足利义晴,窃据权柄,欺君罔上,另立伪帝,罪大恶极!若要议和,必须应允以下条款:
一,足利义晴必须即刻罢黜自封的征夷大将军之职,交出所有兵权、政权!
二,解散幕府,所有幕府官员、武士,必须向天皇陛下宣誓效忠!
三,足利义晴本人,需自缚至京都御所前,向陛下跪地请罪,听候发落!
四,所有参与叛乱的守护大名,需交还侵占的皇室领地、庄园,并缴纳巨额罚金!
此乃陛下天恩浩荡,给予尔等改过自新之唯一机会!若有不从,天兵所指,玉石俱焚!”
此言一出,幕府一方代表顿时哗然!细川高国气得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怒极反笑:“荒谬!无耻之尤!败军之将,安敢言勇?尔等勾结外寇,挟持圣意(指天皇),祸乱我国,才是真正的国贼!要谈可以,尔等需先应允我幕府条件:
一,大雍军队必须即刻退出倭国疆土,永不得干涉我国内政!
二,后奈良天皇需下诏罪己,承认受奸佞蛊惑,自愿退位,还政于幕府所立之新君!
三,参与叛乱之大名,需割让领地,交出人质,向幕府请罪!
四,赔偿幕府军费白银千万两,割让对马、壹岐等岛屿予幕府!
若不应允,我幕府十万雄师,必血战到底,踏平尔等乌合之众!”
双方条件差距如同天渊,根本是南辕北辙。三井忠信斥责幕府是乱臣贼子,细川高国反唇相讥对方是勾结外寇的国贼。双方代表也纷纷加入战团,互相指责,争吵不休。现场火药味十足,几乎要拔刀相向。第一天谈判,不欢而散,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第二日,互相试探,摸底底线。
经过一夜冷静(以及各自内部沟通),第二天的谈判气氛稍缓,但依旧紧张。双方不再提出那些明显不可能的条件,转而开始试探对方的真实底线和核心诉求。
三井忠信的口气有所软化,但立场依旧强硬:“天皇陛下乃万世一系之正统,重返京都,主持大政,此乃不可动摇之底线!幕府必须还政于天皇!”
细川高国则回应:“幕府统领天下武士,维护治安,此乃祖制。大将军之位可商榷,但幕府体制必须保留,否则天下必将大乱!”
双方就“天皇权威”与“幕府权力”的界限、战后领地划分、责任追究范围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交锋。陈彦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冷眼旁观,只在关键时刻插言一二,引导话题。通过这一天的博弈,双方大致摸清了对方的底线:天皇方核心目标是天皇安全返回京都并获得至少名义上的最高权威;幕府方的核心目标是保住幕府体制的基本盘和主要大名的利益,避免被彻底清算。
第三日,务实博弈,敲定和约。
到了最关键的第二日,谈判进入了务实阶段。双方都清楚,继续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必须达成一个各方都能勉强接受的协议。
后奈良天皇(通过三井忠信)提出了相对现实的条件:“一、天皇陛下返回京都紫宸殿,重掌祭祀与封赏大权。二、废除足利义晴擅自拥立之伪帝,足利义晴可保留‘前大将军’名号,但需交还部分直辖领地,并迁出京都,其势力范围大致限定于东海道、东山道部分区域。三、承认当前各大名实际控制领地,但需向天皇重新宣誓效忠。四、严惩此次叛乱之首恶数人,余者不予追究。”
足利义晴(通过细川高国)也提出了反建议:“一、可以迎奉后奈良天皇返回京都,但天皇需下诏承认幕府统治之合法性。二、足利义晴可辞去‘征夷大将军’之职,但需由足利氏嫡流继承‘幕府执政’之位,继续总管天下军政。三、以京都为界,畿内及西国由天皇名义管辖,但幕府保留在畿内关键要地驻军权;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等东部广大区域为幕府直接管辖范围。四、参与勤王之大名,需让出部分新占领地。”
双方就势力划分的具体界线、名分问题、责任追究程度等细节展开了又一轮艰苦的拉锯战。便在此时,此前大多保持沉默的陈彦,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诸位,争来争去,皆为倭国内部事务。本官代表大雍皇帝陛下,倒有一个提议,或可打破僵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陈彦身上。
陈彦淡然道:“大雍乃天朝上国,向来以德服人,维护藩属安定为己任。此番应邀平乱,耗费钱粮兵马无数。为保障倭国今后长治久安,避免再生战乱,也为了补偿大雍此番出兵之损耗,本官提议,在和约中增加如下条款:
第一,倭国(即天皇与幕府两方)需共同奉大雍为宗主国,每年遣使朝贡。
第二,为便于保护航道、维护地区安宁,大雍有权在倭国指定之岛屿(如种子岛或五岛列岛一处)设立水师基地,派驻适量军士,倭国需提供便利。
第三,开放长崎、平户、博多三港为大雍特许通商口岸,大雍商船享有最惠待遇。
若此三条得以应允,大雍愿作为保证人,见证并担保此和约之执行。至于倭国内部如何划分权责,乃尔等自家之事,本官不予干涉,只要不再起大规模战端,危及海疆安宁即可。”
陈彦此言一出,双方代表先是愕然,随即陷入沉思。这三条,明显是将大雍的利益凌驾于倭国内争之上。朝贡是名义上的臣服,驻军是实质性的威慑,通商是经济上的渗透。然而,在当前的僵局下,这个“外部方案”反而提供了一个打破僵局的台阶和强制约束力。
对于天皇方而言,大雍的驻军和担保,某种程度上是对其安全的保障,防止幕府日后反扑。对于幕府方而言,承认大雍的宗主地位,虽然面子难看,但避免了立即被天皇方清算的危险,而且大雍的“不干涉内政”表态,等于变相承认了其割据东部的既成事实。更重要的是,谁都不愿再战,都需要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
细川高国与三井忠信对视一眼,又各自与己方人员低声商议良久。最终,细川高国沉声道:“陈大将军所言,虽……颇为突然,但为倭国苍生免于战祸,我方可原则上接受大雍之提议。然,驻军岛屿需协商,驻军规模需限定,通商细则需详议。”
三井忠信也代表天皇方表态:“陛下为天下万民计,可接受大雍为宗主。然,朝贡额需合理,驻军不得干涉倭国内政,此乃底线。”
陈彦微微一笑:“具体细节,自然可以再议。只要原则同意,便有了和约之基础。”
接下来的谈判,重心部分转向了与大雍条款的细节磋商,而天皇与幕府之间的内部矛盾,反而在大雍这个“共同”的“上级”面前,显得不那么尖锐了。经过一整天的激烈争论和反复拉锯,一份名为 《加古川和约》 的初步文本终于艰难出炉。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后奈良天皇为倭国唯一正统天皇,返回京都主持大政。足利义晴辞去征夷大将军职,其子足利义辉继任“幕府执政”,辅佐天皇,但幕府实际控制东部广大区域。双方大致以京都 至敦贺 一线为势力分界(实际上承认了东西分治)。
二、倭国(天皇与幕府共同)奉大雍为宗主国,每年遣使朝贡。
三、大雍有权在种子岛 设立水师基地,驻军不超过三千,倭国提供便利。
四、开放长崎、平户、博多 为对雍特许通商口岸。
五、双方交换战俘,罢兵息战,各自撤军。
和约草案用中日两种文字誊写完毕,双方首席代表——陈彦与细川高国——分别用印。尽管三井忠信眼中仍有不甘,细川高国脸上亦有屈辱,但在现实利益和厌战情绪下,这份标志着倭国进入天皇与幕府东西对峙、且共同置于大雍影响之下的和约,终于尘埃落定。
消息传开,加古川两岸的士兵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庆祝战争的结束。
http://www.hlys.cc/43875/4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