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鸡肋!鸡肋!我为王时君为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汉水之畔,杀声渐歇。残阳如血,将浑浊的江水染成一片触目惊心的暗红。
蜀军大营之内,压抑了数月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与大胜之后的狂喜。
火盆烧得很旺,烤肉的香气与浓烈的酒气混合在一起,弥漫在湿冷的空气中。
兵卒们三五成群,勾肩搭背,大声吹嘘着白日里的勇武,将那缴获来的曹军美酒,一坛坛地灌进喉咙。
帅帐之内,气氛同样热烈。
刘备高坐主位,那张仁德的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
他频频举杯,对着帐下诸将,尤其是那一身银甲,静立如松的赵云,不吝赞美之词。
“子龙一身是胆,于万军之中,救汉升,退张合,实乃我军之擎天玉柱,国之栋梁!”
黄忠伤势沉重,此刻也强撑着身体,端起酒碗,对着赵云,一饮而尽,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法正、张飞、马超等人亦是满面红光,言谈间,仿佛汉中已是囊中之物。
唯有诸葛亮,端坐于侧,羽扇轻摇,在那一片喧嚣之中,神色平静,只是偶尔看向帐外那沉沉的夜色,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汉水虽胜,可那头真正的北方猛虎,要来了。
……
三日后。
一支旌旗如林的庞大军队,自关中平原,如黑色的潮水,涌入了汉中之地。
“魏王”的大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曹操,亲率十万大军,抵达了。
他没有在南郑做过多停留,便直接将大营,设在了汉水北岸,与蜀军,隔江对峙。
战争的狂热,瞬间冷却。
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令人窒息的对峙。
曹操没有急于进攻。
夏侯渊的死,定军山的惨败,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第一次,对自己征战半生的经验,产生了动摇。
面对这支同样拥有“天雷”的蜀军(他误以为赵云的胜利也是靠此),他选择了最稳妥,也是最愚蠢的办法。
对峙,消耗。
而刘备,在诸葛亮与法正的建议下,更是将“防守”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他命人于汉水南岸,广修工事,高筑营垒,深挖壕沟,将整个南岸防线,打造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巨大堡舍。
任凭曹军在北岸如何叫骂挑战,蜀军皆是闭门不出,充耳不闻。
时间,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沉默对峙中,缓缓流逝。
春去,夏来。
汉中之地,那湿热的,如同蒸笼一般的暑气,开始发威。
北来的曹军将士,再一次,领教了这南方水土的厉害。
营中,水土不服者,日渐增多。
痢疾与伤寒,如同鬼魅,在军中悄然蔓延。
士气,肉眼可见地,低落下去。
更致命的,是粮草。
十万大军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关中通往汉中的粮道,本就崎岖难行,如今又逢雨季,山洪频发,道路冲毁,粮草的转运,变得愈发艰难。
往往,从长安运出十石粮,能安然抵达前线的,不足三石。
曹操看着每日呈上来的,那触目惊心的粮草消耗与战损(病损)报告,只觉得一股烦躁的无名之火,在胸中越烧越旺。
他那曾经锐利如鹰的目光,变得浑浊。
那曾经挺拔如山的背脊,也似乎,佝偻了几分。
进,蜀军防线固若金汤,强攻,不过是重蹈定军山覆辙,徒增伤亡。
退,他“魏王”亲征,若就此无功而返,损兵折将,灰溜溜退回许都,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天下人,又会如何看他?
进退维谷。
这片他曾以为唾手可得的汉中之地,此刻,竟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是夜,曹操心烦意乱,于帐中独坐。
亲兵入内,请示夜间口令。
曹操看着碗中那炖得早已失了味道的鸡汤,又想起了眼前的困局,心中愈发烦闷,下意识地,便脱口而出。
“鸡肋!鸡肋!”
亲兵不敢多问,领命而出,将口令传遍各营。
行军主簿杨修,素有才名,闻听“鸡肋”二字,抚掌一笑。
他当即回到自己帐中,命手下心腹,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将领不解,问其缘故。
杨修智珠在握,卖弄般地解释道。
“夫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魏王以此为号,可知其已有退兵之意。我等早做准备,免得到时临行慌乱。”
众人闻言,皆叹服其聪慧。
一时间,曹军大营之中,人心浮动,不少将士,都开始私下里,收拾行囊。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曹操的耳中。
他将杨修召至帐中。
“汝,何故收拾行装?”曹操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杨修以为自己的才思,又一次,精准地揣摩到了魏王的心意。
他得意洋洋地,将自己对“鸡肋”的见解,复述了一遍。
然而,他没有看到。
曹操那张隐藏在阴影里的脸,已经阴沉得,如同暴雨将至的天空。
“你……”
“倒是,很懂孤的心思啊。”
曹操缓缓抬起头,那双浑浊的眸子里,杀机,一闪而过。
他猛地一拍桌案,厉声喝道!
“杨修!汝安敢妖言惑众,扰乱我军心!”
“来人!”
“拖出去,斩了!”
杨修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人,如遭雷击,瘫软在地。
“魏王饶命!魏王饶命啊!”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甲士们冰冷的,毫不留情的拖拽。
片刻之后。
一颗血淋淋的头颅,被呈到了曹操的案前。
曹操看着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胸中的烦闷,却未曾消减半分。
他知道。
斩了一个杨修,改变不了任何事。
大势,已去。
他终究,还是败了。
败给了这汉中的山川,败给了那连绵的阴雨,也败给了,那正在老去的,自己。
三日后。
曹操下达了那道他最不想下达,却又不得不下达的命令。
全军,撤出汉中。
退回长安。
那一日,汉水北岸,曹军大营之中,哭声一片。
他们不是因为战败而哭。
而是因为,终于可以离开这片让他们水土不服,备受折磨的,地狱般的土地。
当曹军那面“魏王”的大纛,消失在北面群山之后时。
刘备,于沔阳高筑祭坛,在文武百官,十万将士的簇拥之下,祭告天地。
自立为,“汉中王”。
这一刻,距离他当年与关、张二人,于桃园结义,已过去了整整三十六年。
这位奔波半生,寄人篱下半生的织席贩履之徒,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可以与曹、孙二人,分庭抗礼的,王霸基业。
他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玄色王袍,按剑立于祭坛之巅,俯瞰着下方那山呼海啸般的臣民。
意气风发,无以复加。
……
然而。
当刘备的喜悦,还未曾完全散去之时。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汉中既定,刘备以新晋汉中王之名,分封百官。
同时,他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他的王令,前往东面的上庸。
在他看来。
那“武君侯”赵沐笙,不过是一介山中豪强,机缘巧合之下,得了些兵马,占了些地盘。
先前,他助自己,大破夏侯渊,也算是大功一件。
如今,自己已是汉中之主,名正言顺。
那上庸三郡,本就属于汉中郡的辖地,于情于理,都该归还给自己这位“汉中王”。
他赵沐笙,若识时务,便该纳土归降,自己,必不吝封赏,许他一个安乐侯,让他富贵一生。
使者名叫简雍,是刘备的同乡,亦是元老重臣。
他带着汉中王的王令,与十足的傲气,来到了上庸城下。
守城的,是桃源镇大将,周虎。
简雍立于城下,朗声宣读了刘备的王令,言语之间,满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命令。
城楼之上,周虎听完,面无表情。
他没有回话。
只是,对着身旁的亲兵,淡淡地,吐出了两个字。
“开门。”
简雍见状,抚须一笑,以为对方是被汉中王的威名所慑,要开城投降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昂首挺胸,便要入城。
巨大的城门,缓缓开启。
然而,迎接他的,并非卑躬屈膝的降将。
而是一队手持哨棒,面色不善的,黑甲士卒。
为首一人,正是周虎。
简雍眉头一皱,正要开口呵斥。
周虎却已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打出去。”
那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简雍还没反应过来。
数十根粗大的哨棒,便已如雨点般,落在了他的身上。
“哎呦!”
“反了!你们反了!”
“我乃汉中王使者!尔等安敢如此!”
简雍那倨傲的呼喊,很快,便变成了凄厉的惨叫。
他那身华美的官袍,被撕得粉碎。
整个人,被那群如狼似虎的士卒,从城门口,一直打到了城门外。
最后,像一条死狗一样,被扔在了护城河边的泥地里。
周虎立于城楼之上,冷冷地,看着那在地上呻吟打滚的使者。
他对着城下,朗声喝道。
“回去,告诉你家主子。”
“这上庸,是我桃源镇,打下来的。”
“想要?”
周虎的嘴角,勾起一抹,嗜血的,残忍的冷笑。
“让他,自己,带兵来取!”
“我桃源镇的规矩,只有一个。”
“真理,只在,刀锋之上!”
声音,传出很远。
也传到了,千里之外,太行山中,那座与世隔绝的,桃源镇里。
书房内,赵沐笙刚刚放下手中的一份关于“高炉炼钢技术改良”的报告。
他听完孙芷君关于汉中之战的最终战报,以及周虎“乱棍打出使者”的后续。
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仿佛,这一切,不过是早已写好的,剧本。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那正在田间嬉戏的孩童,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看着那一片安详和乐的景象。
许久。
他才淡淡地,开口。
“传令下去。”
“告诉周虎,从今日起,上庸,改名。”
“就叫,【镇南关】。”
“告诉他,三年之内,我要这座关城,成为一座,让任何人都啃不动的,钢铁堡垒。”
“因为,很快。”
赵沐笙的目光,望向南方,那片刚刚插上“汉”字王旗的土地。
“我们的邻居,要换人了。”
http://www.hlys.cc/44846/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