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综影视:青莲渡 >第434章 墨兰- 秋声送榆 兰台织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34章 墨兰- 秋声送榆 兰台织锦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治平四年的秋意,随着第一片梧桐叶的飘落,悄然浸润了江宁城。韩府官邸内,丹桂的甜香与书卷的墨香交织,墨兰坐于兰台书房,手中是两封几乎同时送达的信件。一封来自汴京“枫居”,字迹是长枫的沉稳有力;另一封则来自嵩阳书院,落款是程院长的清雅印章。

  一、 榆林远志 书院回音

  长枫的信中带着欣慰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嵩阳书院程院长已亲笔回信,言辞恳切,对昔日学生长枫仍念念不忘,对盛长榆的资质更是表示欣赏,言道“孺子可教,璞玉待琢”,正式允了长榆入院求学之事,并提及书院秋深便将开新课,望长榆尽早启程。

  信中,长枫亦提及,林噙霜初始万般不舍,日夜垂泪,但经他与李氏反复劝解,言明此乃长榆前程所系,更是盛家光耀门楣之机,母亲终究深明大义,强忍不舍,开始亲自为幼子打点行装,事无巨细,皆要过问,仿佛要将未来数年的关爱,一并装入行囊之中。李氏有孕在身,亦强撑着精神,帮着婆婆料理,为小叔子备下诸多旅途用物。

  墨兰阅信,想象着母亲一边抹泪一边为幼子收拾行李的模样,心中亦是一酸,随即又被更大的欣慰所取代。这一步,终究是走出去了。她立刻回信,除了叮嘱旅途注意事项,更附上一张数额不小的银票,言明是给长榆在书院的用度及打点之资,嘱咐兄长莫要委屈了弟弟。

  二、 江宁涟漪 兰心定波

  便在墨兰为幼弟前程欣慰之际,江宁本地的一桩事务,也悄然找上门来。这日,韩络回府,眉宇间带着些许困扰,与墨兰说起一桩公务:江宁府下辖一处名为清溪镇的所在,近日因灌溉水源分配,两姓大族起了争执,险些酿成械斗,当地里正调解不力,事态似有扩大之势。

  “清溪镇……”墨兰心中微动,她记得青竹送来的信息简录中,似乎提及过此地,镇中一族与漕帮某位小头目有姻亲关系,另一族则与府衙某位书吏交往甚密。她并未立刻言语,只静静听着韩络叙述。

  韩络本欲按常例,派府衙吏员前往调停,又恐吏员或被收买,或能力不足,反激化矛盾。

  墨兰沉吟片刻,方缓声道:“夫君所虑极是。寻常吏员前往,或难服众。妾身浅见,或可请府衙中素有名望、且与两姓皆无瓜葛的年老学官或退隐乡贤前往,持官府文书,召集两族耆老,于镇中公所,依《宋刑统》田土水利诸条,公开论理,厘定章程。同时,或可让‘积善堂’派人,以抚慰伤者、施药善后之名前往,既显官府仁政,亦可从旁观察实情,安抚民众情绪。”

  她此言一出,既提供了人选思路,又点明了法理依据,更巧妙地将自己麾下的“积善堂”嵌入其中,作为官府的辅助与耳目。韩络闻言,眼睛一亮,只觉妻子心思缜密,提议稳妥可行,连连点头:“夫人此策甚善!如此一来,既彰朝廷法度,又显抚恤之心,当可化解纷争。”

  三、 内外兼修 根基深稳

  经此一事,墨兰愈发觉得,信息网络与慈善外衣的重要性。她密令青竹,今后对江宁府下辖各县镇的地方势力、人际关系、潜在矛盾,需有更深入的了解,建立档案,以便随时调用。

  同时,“积善堂”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施药赠衣,更可成为深入民间、了解舆情、甚至在某些时候协助官府缓和矛盾的触手。她吩咐负责“积善堂”日常事务的墨松,要更加留意与各地乡绅、耆老的往来,积累善缘。

  内部管理上,墨兰对《兰台规要》的修订更为上心。她将这次应对清溪镇事件的思路也融入其中,强调信息先行、多手准备、合法合规、善用外力等原则。她希望这套规要,能成为她麾下体系应对各类事件的行动指南。

  秋风送爽,韩毅在乳母怀中茁壮成长,咿呀之声为官邸增添了许多生气。韩络因清溪镇之事处理得当,受到知府赞许,对妻子更是敬爱。一切都向着平稳、有序的方向发展。

  四、 南北相望 志在千里

  秋深露重,汴京的盛长榆,想必已拜别母亲兄嫂,背负行囊,踏上了前往嵩阳书院的旅程。而在江宁,墨兰怀抱幼子,运筹帷幄,将她的影响力,如同这秋日晴空下的蛛网,无声无息地织向更细密的角落。

  一北一南,盛家姐弟,以不同的方式,为着各自的目标,也为着林栖阁一脉共同的未来,努力前行。

  兰台之谋,不在一时一地之得失,而在乎这持续不断的积累、布局与超越。秋声阵阵,既是送别,亦是催征。

  (第434章 完)
  http://www.hlys.cc/45465/5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