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墨兰-新帝继统 兰台观风
推荐阅读:
年龄大一轮,京圈三爷亲哭她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惊霄
综影视之事业毒唯
天魔逐道之坠落凡间做牛马
魔幻手机之我是王天霸
诡盗奇谈项云峰李静
烽火锻山河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治平四年的冬雪尚未完全消融,新帝登基的诏书已伴随着料峭春寒传遍天下。太子赵顼继皇帝位,定次年为熙宁元年。年轻的帝王如同一轮初升的旭日,其光芒虽未普照万物,却已驱散了先帝驾崩带来的沉重暮气,也让无数观望者的心中,生出了新的期盼、揣测,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一、 新皇登基 各方瞩目
江宁府衙内,大小官员皆身着朝服,于大堂之内北望汴京,行叩拜大礼,恭贺新皇。韩络位列其中,神情肃穆。礼毕回府,他与墨兰说起新帝,言语间带着士大夫固有的审慎:“今上年轻,听闻在东宫时便勤勉好学,常怀励精图治之志。只是……如今朝局甫定,百端待举,前路何方,尚需观望。”
墨兰为他奉上一杯新沏的春茶,颔首称是:“夫君所言极是。新帝初立,正是万象更新之时。无论朝堂风向如何,夫君身为地方官员,谨守本职,勤政爱民,总是不错的。”她话语温和,点明了在此变局之初,“稳”字当头的重要性。
而在江宁的市井巷陌、士绅圈中,新帝登基亦是热议的话题。有人期待年轻官家能带来革故鼎新的气象,一扫前朝暮气;也有人担忧少主锐意,恐生事端,动摇国本。种种议论,如同初春解冻的河水,表面冰层虽破,其下水流方向却尚未分明。
二、 兰台析微 捕捉先声
在这众声喧哗与普遍观望之际,墨兰的“兰台”却运转得更为沉静而高效。她给青竹的信息网络下达了新的指令:不仅要关注朝廷明发的政令,更要留意那些细微的、可能预示着未来风向的迹象。
· 人事动向:新帝登基后,第一批受到召见、提拔或外放的官员是哪些?他们有何共同背景或主张?
· 言官奏对:御史、谏官们的奏疏中,开始集中议论哪些议题?是主张继续守成,还是呼吁更化改制?
· 经济信号:汴京乃至各地的物价,尤其是与漕运、边备相关的物资,有无异常波动?新帝是否在咨询钱谷、刑名之事?
· 学风士林:太学、各地书院中,学子们议论的焦点是否发生变化?有无新的经义学说开始流行?
墨兰深知,重大的变革往往始于微末的征兆。新帝赵顼的“励精图治”之志,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必会通过具体的人事、政策逐步显现。她要做的,就是比旁人更早地捕捉到这些信息,以便未雨绸缪。
三、 因势利导 暗蓄其力
基于初步汇集的信息与分析,墨兰开始对自己麾下的力量进行微调,以适应可能到来的新局面。
“惠丰号”的粮食与物资流通被要求更加关注朝廷可能的政策导向。墨兰指示吴娘子,若发现朝廷有整顿漕运、鼓励某些特定物产(如战马、军需原料)的迹象,需提前布局,哪怕初期利润微薄,也要抢占先机,建立渠道。
“锦云轩”则被要求更加注重与汴京的信息同步。苏娘子需通过往来客商、官家女眷,了解汴京最新的风尚喜好,尤其是与新帝、后宫可能相关的审美趣味变化。这在表面是商业嗅觉,深层则是感知权力中枢的文化风向。
“济安堂”与“积善堂”的善举依旧持续,墨兰嘱咐墨松,在此新旧交替之际,更要谨慎踏实,广结善缘,尤其是与那些可能在新朝受到重用的清流官员家眷保持良好关系,这份“贤名”是无形的资本。
四、 静水深流 以待其时
春日暖阳渐渐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江宁城外的官道上,杨柳已抽出嫩绿的新芽。墨兰抱着韩毅在庭院中散步,看着韩嘉在乳母看护下蹒跚学步,神情温柔宁静。
外界因新帝登基而生的种种喧嚣、期盼与不安,似乎都未能穿透韩府官邸这沉静的帷幕。然而,唯有墨兰自己知道,她的心神已与千里之外的汴京朝堂,通过那无形的信息网络紧密相连。
她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舟子,于风平浪静之时,已开始仔细观察云气、水纹的细微变化,调整着风帆与舵向,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或和缓或猛烈的风浪,做着最充分的准备。
新帝继统,天下注目。于墨兰而言,这并非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是一个需要更加清醒、沉静与智慧去面对的新开端。兰台观风,其志不在随波逐流,而在明势、借势,乃至……伺机而动。
---
(第436章 完)
http://www.hlys.cc/45465/5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