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广裕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三爷,我听笙哥说,设置在广裕祠的陆家的族学非常有名,一直想去看看,不知道是否方便。”出了陆笙家的大门,陈远文想起前世参观过的钱岗村,他记得钱岗村有三宝,分别是灵秀坊、江城图和广裕祠?,这三处古迹是该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陈远文很想看看穿越时空回来的广裕祠与前世有何不同。
此次参观,陈远文只带了冯宁和陈烈二人,志哥儿和陆策多时没见,已经不知道跑哪儿去玩了,其他人都以为陆三爷和陈远文有事要商量,就识趣地没有跟出来。
对于陈远文想参观广裕祠,陆三爷欣然答应,这可是十里八乡享誉盛名的建筑,是他们陆家最引以为豪的地方,他原计划也是带陈远文去广裕祠一观。
广裕祠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是陆氏家族为纪念西汉陆贾和南宋陆秀夫而建的广府家族祠堂,由陆秀夫后裔陆广裕主持集资修建,又因陆广裕出钱最多,村民同意取名为“陆氏广裕祠”,即广裕祠。距今已有88年(截止弘治7年),建筑面积十分宽广。
来到广裕祠前,陈远文驻足观看,只见此祠依地势而建,坐北向南,面宽三间、1进深三间一照壁、总建筑面积估计有达800多平方米,融合了岭南“四水归堂”布局与北方悬山顶、八字照壁等元素,门槛高达半米,象征陆秀夫丞相身份。??
祠堂的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
该建筑从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八字翼墙、门堂、天井及廊庑、中堂、祖堂,第三进采用穿斗式梁架并立6根木柱。
广裕祠还有一件珍贵的宝贝藏在西更楼的主梁里。其西更楼上有一块长8.7米、宽0.3米的“江城图”封檐板,反映了广州珠江河北岸沿江城市风光和乡村生活风情。
封檐板以浮雕、镂空雕的形式,向人们再现了明时珠江两岸的风光:河边有下棋的、钓鱼的老头,有戴高帽的洋人,有民居、商铺;东部的大沙头,当年仍是郊区,一片田园风光,有放羊的牧童,有砍柴的樵夫,呈现出广州传统社会的农耕风貌。
因此有人将广裕祠的封檐板称作“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陆三爷边走边给陈远文介绍他们钱岗陆氏的历史: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以身殉国后,镇守南雄梅关的陆秀夫第四子陆礼成隐居珠玑巷,其后遭元兵追杀。陆秀夫第五代后人陆从兴从珠玑巷一路辗转南下,到钱岗村时,见这里山清水秀,粮余粟足,幽静隐蔽,便定居于此,子孙绵延,枝叶茂盛,逐渐形成一个以陆氏为主的古城堡式村落。
行至前厅,陆三爷指着广裕祠前厅的木柱上“迹发钱塘庶钱岗而奕传子侄,样开玑巷侣玑甸以大启文章”的对联,讲述的就是陆从兴举家迁来钱岗村的事情。
看完广裕祠,因为陆家族学正在上课时间,课室里时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陈远文曾听陆笙提起过,他那位主持族学的族叔为人过于端方刻板,所以他不欲多打扰,只在课室外面看了几眼就离开了。
之后,陆三爷又领着陈远文在村子的外围走了一圈,陈远文特意看向古村的东侧,却没有看到意料中的一座青砖牌坊,也就是他前世参观过的钱岗村三宝之一的灵秀坊。
他记得当时参观的时候还挺震撼的,灵秀坊是青砖砌筑的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牌坊,歇山屋脊,素瓦覆顶,顶层四角挑起燕尾,正脊立宝瓶,墙头灰塑三重红底白色莲花托, 柱脚抱鼓石高2.5米,外表粉饰红色石灰,高约6米,面阔约5米,通高近6米,整体造型端庄古朴,兼具岭南建筑特色与北方祠堂遗存元。?
他正想问陆三爷,那座牌坊去哪了,却突然想起,那牌坊是建于清光绪年间,坊下的雕塑记录着秀才陆向晨高中举人返乡的场景,现在才是明朝弘治年间,根本不可能出现清朝的牌坊。
他突然间怅然若失,他也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不知道多年以后,他在这个时空会留下什么痕迹。
?陆三爷对陈远文的左顾右盼并没有怀疑,他以为陈远文对村子的布局感兴趣,就兴致勃勃地向他着重介绍了钱岗古村的超强防御功能,村民在村子的东南西北向各建有一个门楼,门楼之间用青砖围墙连接。
村内巷陌交错,错综复杂、河砾石铺砌的古巷曲径通幽。政南巷是村中唯一一条贯穿南北,并称得上“笔直”的巷子,其余古巷随意蔓延却又互联互通,具有很强的防御性。
陈远文看完后,不由得感叹,果然不愧是丞相的后裔,见多识广,设计的村落都是防御性极强的古城堡式的村落,要是有强盗或乱匪袭击,只要把东西南北四个门楼一关,整个村子就被严密保护起来,不亚于一个小城堡。
危急时刻,全村壮丁抄家伙上门楼守卫,没有攻城梯之类的工具,外敌一时半会也攻不上去,绝对能为全村老小谋得一线生机。
据陆三爷说,在前几年的马场田叛乱的中,曾有几十名乱民流窜到他们钱岗村,看到村子屋舍优美,认为肯定藏有不少富户,想冲进来打劫,结果被眼疾手快的村民迅速关上四座门楼,乱民虽有马匹,却无攻城梯等工具,只能对着四座结实的门楼和高高的院墙大骂,最后无可奈何只得骑马去祸害下一个村庄。
听说,那场叛乱,很多稍微光鲜点的村子都被乱民抢劫一空,好些村里的闺女都被人祸害了,十里八乡就他们钱岗村陆家保存得最完整。
然后,陆三爷还带陈远文去看了看门楼上残留的乱民攻击过的痕迹,果然有一些箭孔和焦黑的痕迹,陆三爷说那是贼人强攻不下,意图放火烧村,被英勇的村民一手持藤牌一手提水桶冒死用水灭火了。
陈远文看完后,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威胁,前世今生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突然给他这么一个当头一棒,他才突然醒悟过来,这个朝代虽然大部分地区是和平的,但是边疆和鞑子的战争不断,偏远的山区,像从化这些穷土僻壤,前几年还发生叛乱来着。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之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往大城市跑,而大城市的楼价也是最高的,那是有原因的,一是资源问题,教育、医疗甚至财富资源集中,二就是安全问题,每座大城池都有军队驻扎,有城墙和护城河等等,比没有防护的乡村要安全多了。
陈远文决定在广州府得买再大一点的房子,至少以后有个紧急情况,得容纳他二叔和三叔一家去投奔他才行。
这时,陆三爷的管事来找人,说开席的时间到了。
陆家这次摆宴也是非常舍本,菜式那是集九大簋之大成,白切鸡、烧鹅、乳猪、清蒸鱼全齐,还有厚厚的五花肉做的香芋扣肉、酸梅鸭、花生焖猪手,木耳炒肉,白灼大虾,满桌子都是肉菜,客人吃得满嘴流油。
客人们吃得满意,陆笙的阿公阿婆那是乐得合不拢嘴,而陆姑丈和陈小姑则忙着和各方试图推销自家姑娘或侄女的客人打着太极,说今日事忙,过后再说。
而陆笙也被陆老爷子看得紧紧的,生怕他着了别人的道,被迫定亲。
http://www.hlys.cc/45929/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