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运河 的旗舰上,大元中书右丞相讨逆兵马大元帅脱脱的旌旗猎猎作响。

  朝廷这是要一口吞了咱们!赵均用目光灼灼,就算没有百万,五六十万大军总是有的。咱们满打满算就两三万能战的精锐......

  彭大突然插话:刘大帅不是说要联合各路人马来援?咱们正好来个里应外合!

  濠州......芝麻李喃喃道。

  见二人疑惑,他沉声解释:当初朱慕在濠州全歼野先十万大军,今日咱们也要让这些元兵有来无回!

  说得好!彭大重重捶打城墙。

  赵均用却皱眉道:就怕刘福通他们......

  你怂了?彭大冷笑。

  放屁!老子这是谋定后动!赵均用怒目而视。

  城头寒风卷过,三人衣袍翻飞。运河畔的元军战鼓,已隐隐可闻。

  彭大这般骁勇善战、统兵有方的猛将,在赵均用看来也不过是哗众取宠之徒。

  脱脱立于船头,远眺徐州城郭。

  剿灭叛军的大业,便由此地拉开序幕。

  芝麻李、刘福通、郭子兴、徐寿辉、朱慕......

  呵,可莫要令本帅扫兴才是。

  脱脱嘴角泛起森然冷笑。

  大元帅,该登岸了。亲卫上前禀报。

  贾鲁何在?脱脱沉声问道。

  副帅已先行下船,正调集民夫安营扎寨。

  脱脱闻言微微颔首。

  这位中书左丞贾鲁,正是此次平叛大军的副帅。其人精明强干,忠心耿耿,曾数度主持治河工程,救黎民于水患之中。

  金陵演武堂内,朱慕与麾下众将正在议事。

  诸位且说说看法。朱慕将刘福通的来信传阅众人,气定神闲地问道。

  依俺看不必理会!刚从高邮凯旋的常遇春拍案道,他红巾军与俺黑旗军各为其主,凭啥听他号令?

  廖永忠也附和道:末将以为我军不宜参与。一则江南距徐州路途遥远,粮草辎重如何筹措?二则两军互不统属,到时听谁调遣?

  这番话说得在理,众将纷纷点头。

  唯独李善长眉头紧锁。

  百室有何高见?朱慕转问道。

  李善长略作沉吟:属下以为非但要赴约,更须大张旗鼓前往。

  此话怎讲?朱慕似笑非笑。

  众将目光齐集李善长身上,常遇春更是瞪圆虎目,似要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李善长从容道:此举缘由有三。

  刘福通虽非黑旗军统帅,却是天下首义之人,在北方牵制元军主力,声名远播,堪称各路义军的精神领袖。

  放屁!他算老几!常遇春拍案而起,眼中凶光毕现,活像头蓄势待发的猛虎。

  住口!坐下!朱慕厉声呵斥。

  是...这头猛虎顿时蔫了下来。

  李善长向常遇春投去安抚的目光,解释道:不管咱们认不认,天下义军确实都奉刘福通为尊。自起兵以来,他率红巾军屡破元军,先败赫斯虎赤,再斩巩卜班,更击溃帖木儿三十万精锐,战功赫赫。不过这个也就是个虚名,大伙儿服气归服气,未必真听调遣。

  他还差个名分。朱慕突然插话。

  李善长颔首:大帅明鉴。以刘福通的出身,要想号令红巾军只有两条路——要么找个有来头的傀儡,要么靠拳头打服所有人。否则除了嫡系,其他各部只会挑对自己有利的军令听。

  专拣便宜占?廖永忠插嘴道。

  李善长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小子倒是机灵。

  金陵大帅府的演武堂内,军议仍在继续。

  朱慕忽然说道:据锦衣卫密报,刘福通正派人去砀山夹河寻找韩林儿。

  韩林儿?就是那个自称宋徽宗八世孙韩山童的儿子?李善长诧异道。

  正是此人。朱慕点头。

  看来他选了立傀儡这条路。也对,总比真刀 打天下省事。况且立了还能废!刘福通刀山火海挣下的基业,岂会真让个毛孩子当家?韩林儿不过是个幌子。

  朱慕深以为然。前世刘福通没动韩林儿,未必是没这心思,只怕是败亡太快没来得及。就像他三哥朱元璋当年,走的就是第二条最艰难的路——用拳头打服所有人。

  所以他才要另立黑旗军旗号,免得日后像三哥那样,落下个残害同道的骂名。

  刘福通说完后,李善长继续道:方才提到的第一点,刘福通作为天下首义之人,声望极高,是各路义军公认的领袖。即便我们不听从他的号令,但若拒绝相助,恐怕会损害黑旗军的声誉,日后若遇困境,红巾军未必会施以援手。

  朱慕心中暗想:我本就不指望红巾军相助,只要他们不添乱就好。但他并未说出口,只是微微颔首。

  第二点关乎黑旗军的名号。虽然我军已占据江南,但论疆域不及刘福通,甚至不如江西的徐寿辉,声望也仅限于两淮和江南一带。

  常遇春不屑地插话:虚名有何用?城池终究要靠真刀 打下来。

  李善长耐心解释:争夺天下,实力固然关键,但声望同样重要。为何刘福通击败帖木儿后能势如破竹?正是因为他威名远播,朝廷守军和地方官员闻风丧胆,有的甚至不战而降。就像大帅攻取苏州时那般顺利。

  廖永忠适时接话:所以这次响应刘福通救援徐州,是要将黑旗军的威名传播到江南以外?

  李善长暗自将这位看似粗犷的将领记在心中,觉得他总能恰到好处地接话。

  正是如此。以大帅的雄心,黑旗军绝不会偏安江南,北伐势在必行。此次救援正是为将来北伐铺垫声望。

  常遇春闻言大喜:说得好!老李这番话深得我心。我赞成救援徐州!看来你还是有些本事的。

  李先生,第三点是什么?廖永忠再次适时提问,化解了李善长的尴尬。

  李善长立即回应:第三点关乎刘福通本人。如今他麾下兵力最强,战力最盛,多次大败朝廷围剿之师。

  常遇春刚要反驳,朱慕抢先喝道:你给我闭嘴!

  呃...我只是想发表不同看法。常遇春讪讪地坐回原位。

  朱慕瞪眼:不准!

  遵命!常遇春反而乐在其中,似乎很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李善长不再理会他,继续道:刘福通在北,我们在南。只有他在北方牵制,我们才能安心经略南方。这正是大帅为黑旗军制定的先南后北之策。

  刘福通一旦失利,我们的处境也会更加艰难。

  常遇春欲言又止,在朱慕的眼神示意下最终沉默。

  李善长进言道:先前大帅提议与刘福通结盟,他们拥有北方战马,我们富余兵甲粮草,正好互通有无。此次会盟正是提出结盟的良机。

  朱慕闻言起身,挺拔的身姿带着迫人威势。

  他环视众人朗声道:百室所言正合我意,此次会盟我决定参加。不仅如此——

  他转身重重拍在悬挂的地图上,会盟地点在宿州,我们正好顺路攻取铜陵城,那里的铜矿我觊觎已久。

  朱慕做出决断,众人立即着手准备。

  此次会盟朱慕只带三千背嵬军,但他深信这支精锐可抵三万普通义军,这都是系统征召的精兵!

  更何况他随身还携带着数万兵力。

  系统可征召数:人。

  濠州方面也在进行讨论。

  孙德涯坚决反对参与会盟,朱重八则极力主张参加,郭子兴举棋不定,犹豫之情溢于言表。

  孙副帅既然不愿前往,朱重八愿率本部兵马代表濠州红巾军赴会。恳请大帅准许。

  朱重八看出郭子兴的迟疑,既感失望又暗自欣喜。

  与朱慕一样,他也从这次会盟中看到了机遇。

  朱慕最终决定出兵。

  李善长提出的三大好处被他概括为声望、名誉、联盟。

  他决定派出三千骑兵。

  选择骑兵是因为宿州、徐州地处中原平原,利于骑兵作战。

  无论乘胜追击还是败退撤离,骑兵都更具优势。

  虽说是三千骑兵,加上后勤人员实际出动五千人。

  朱慕索性号称万人大军。

  至正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江南义军首领朱慕率离开金陵,前往宿州与刘福通会盟。

  同年九月初一,濠州红巾军右指挥使朱重八率两千兵马离开庐州,向宿州进发。

  庐州城外,汤和双目赤红,死死盯着城头。

  “重八哥,你为啥拦着俺,俺真想宰了那小子。该死的,躲了几天没露面,还以为他能老实点,没想到更嚣张了。”

  徐达这次也压不住火气,郭子兴的做法让他又恼又恨,“大帅到底咋想的?这庐州城是弟兄们拿命换来的,结果白白便宜了那小子?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守,他能行?真他娘气人!”

  朱重八冷哼一声,扭头望向城头那个得意洋洋的身影,咬着牙道:“这回是俺太着急,让大帅起了疑心。可要说没这小子在背后捣鬼, 俺都不信!”

  城楼上,郭天叙望着缓缓出城的队伍,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那番话竟真说动了父亲,让他当上了庐州守将。

  朱重八啊朱重八,你拼死拼活打下的城池,最后还不是落到俺手里?

  他清楚记得那天军议后,父亲满脸愁容地走进来。

  本想躲开,可想起舅舅张天佑的叮嘱,还是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郭子兴看见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火气腾地就上来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还敢露面,老子抽死你!”

  说着抬手就要打。

  早就候在一旁的张天佑赶紧冲出来拦住,“姐夫消消气!”

  一边劝架一边拼命给郭天叙使眼色。

  郭天叙原本还心虚,见父亲不分青红皂白要动手,憋着的委屈顿时爆发了。

  “舅舅你别拦,让爹 俺算了!”他红着眼梗着脖子喊,“反正俺干啥都不对!俺是你亲儿子,还不如朱重八那个乡巴佬?”

  “亲儿子就能忘恩负义?就能诬陷别人?还说人家是乡巴佬,你连人家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郭子兴被按在椅子上,越看这个儿子越来气。

  “是,俺是没本事,可爹你给过俺机会吗?起兵时把俺扔在村里,打庐州只让俺管后勤,俺想学打仗有门路吗?”
  http://www.hlys.cc/46142/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