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丰收的分量
推荐阅读:
都市之最强狂兵
逆道战神免费阅读全文
重生空间:首席神瞳商女
柯南里的捡尸人
神级愿望系统全领域制霸
四合院:盖世无双何雨柱
神医下山:美女总裁要养我
入狱五年,出狱即无敌
九剑杀神夏羽苏雍皇
重生做股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秋分刚过,镜州的田野就被镀上了一层金。引水渠灌溉过的农田里,稻谷把穗子压得弯弯的,金黄的稻浪在风里起伏,像一片流动的海洋;玉米地里,饱满的棒子咧着嘴,露出一排排珍珠似的籽粒,红须子在阳光下闪着光;就连菜畦里的萝卜、白菜,都长得水灵灵的,透着一股瓷实的绿。林辰跟着李家庄的老农们钻进稻田时,收割机正在不远处“突突”地跑,谷粒撞击机壁的“哗啦啦”声,混着农民们的吆喝,像一曲丰收的歌。他学着老农的样子,攥着镰刀往稻秆根部割,刀刃划过秸秆的“沙沙”声脆生生的,可没割几垄,腰就酸得直不起来。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坠在眼前,穗尖的谷粒饱满得快要胀开,蹭得他脸颊发痒。
“林主任,歇会儿吧。”王老汉夺过他手里的镰刀,粗糙的手掌在他背上捶了两下,“这活儿不是你们读书人干的,累着不值当。”他从田埂上掰了个玉米,用牙齿啃掉外皮,递过来,“尝尝,刚从地里掰的,甜得很。要不是你修了水渠,这玉米早枯死在地里了,哪能有这么好的成色。”
林辰接过玉米,咬了一大口。甜汁瞬间在嘴里爆开,带着阳光的暖意和泥土的清香,顺着喉咙滑下去,熨帖得让人舒服。他看着不远处的晒谷场,金黄的稻谷堆成了小山,几个妇女正用木锨把谷粒摊开晾晒,谷粒滚落的“簌簌”声里,藏着说不尽的踏实。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丰收”这两个字的分量。它不只是粮囤里堆积的数字,不只是报表上增长的百分比,而是王老汉脸上深深的皱纹里漾开的笑,是二柱娘把新米往邻居家送时的骄傲,是孩子们在谷堆上打滚时沾满身的谷香。那些在修水渠时流过的汗、吵过的架、熬过的夜,那些被晒脱皮的肩膀、磨出血泡的手掌、在工棚里咽下的冷馒头,都化作了此刻田埂上飘来的米香,化作了农民眼角的泪光,比任何勋章都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村里特意办了场“丰收宴”,就设在晒谷场的中央。十几张方桌拼在一起,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桌上摆满了地里收的、栏里养的——炖土鸡的油花浮在汤上,金黄的鸡皮皱巴巴的,香味能飘出半里地;蒸新米的竹笼一掀开,热气裹着米香直冲脑门,米粒胀得圆滚滚的,闪着玉似的光;还有煮玉米、蒸红薯、凉拌萝卜丝,都是刚从地里收来的新鲜货,透着股质朴的实在。
王老汉拉着林辰往主位上坐,他那双握了一辈子锄头的手,指关节粗大,掌心全是老茧,攥着林辰的胳膊时,力道大得像要把人嵌进骨子里。“林主任,你可得坐上头。”他嗓门洪亮,震得人耳朵嗡嗡响,“我活了六十岁,见过大旱,见过洪涝,就没见过这么旱的年景还能丰收!你是我们村的大恩人,这主位该你坐!”
周围的村民跟着起哄,二柱端着一坛自酿的米酒跑过来,给林辰面前的碗里斟得满满当当:“林主任,这酒是我爹用新糯米酿的,您得尝尝!”
林辰站起身,端起酒碗,却先朝着在场的村民们举了举:“这第一碗酒,该敬大家。”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黝黑的脸,有王老汉这样的老者,有二柱这样的青年,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修水渠的时候,是你们顶着四十度的太阳挖石头,是你们中暑了喝口凉水继续干,是你们把家里仅存的粮食省下来给工友们吃。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渠里的水,更没有今天的丰收。”
说完,他把酒碗凑到唇边,仰头喝了一大口。米酒的辣劲儿窜上喉咙,带着米香的温热在胃里散开,熨帖得让人眼眶发热。
放下碗,他又倒了第二碗,转向角落里坐着的几个技术人员:“这第二碗,敬咱们技术队的同志。”那几个年轻人是高明从省水利厅请来的,修渠时天天泡在工地上,晒得跟炭似的,“是你们熬夜画图纸,是你们顶着风险搞爆破,是你们守在过滤段调试设备。没有你们的专业和付出,这水渠修不成,江水也引不活庄稼。”
技术队的小周红着脸站起来,端起碗跟他碰了一下,酒洒在衣襟上也顾不上擦。
最后,林辰给自己倒了第三碗,这次他没说话,只是朝着远方的引水渠方向举了举,然后一饮而尽。酒液滑过喉咙时,辣得他鼻尖发酸,可心里却暖烘烘的,像揣了个小火炉。
宴会上,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镜州的老山歌。那歌声没有章法,调子忽高忽低,却带着一股直愣愣的欢喜,像田埂上的野草,疯长着生命力。几个妇女拉着衣角,跳起了自编的舞蹈,脚步踩着收割的节奏,裙摆扫过地上的谷粒,扬起一阵细碎的金粉。孩子们在谷堆上打滚,把自己埋进金黄的稻壳里,只露出两个黑黢黢的小脑袋,笑声像银铃似的,在晒谷场上空荡来荡去。
苏晴举着相机,站在不远处的谷堆旁,快门按得不停。她的镜头里,林辰正被村民们围着敬酒,脸颊上沾着几粒谷粒,笑得眼角堆起了细纹,哪里还有平时在办公室里板着脸的严肃样子。他接过王老汉递来的玉米,啃得满嘴都是渣;他听二柱娘讲修渠时的趣事,笑得直不起腰;他甚至被孩子们拉着,在谷堆上坐了下来,任由他们往他口袋里塞谷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晴忽然觉得,这个总是把“工作”挂在嘴边的男人,在田埂上、在工棚里、在这丰收的谷堆旁,才露出了最真实的模样。他的手因为握过锄头而磨出了茧,他的脸因为晒过烈日而变得黝黑,可他眼里的光,却比任何时候都要亮——那是一种在泥土里扎了根的坚韧,一种把老百姓的事扛在肩上的温暖,还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像这田埂上的庄稼,不管旱涝,都要拼命往上长。
宴会散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村民们拉着林辰的手,往他包里塞新米、玉米、红薯,说什么也不肯让他空着手走。“林主任,这是自家产的,不值钱,你尝尝鲜。”“明年开春,你得来看看我们种的水稻,保准比今年还好!”
林辰一路走,一路应着,包里的东西越来越沉,心里的暖意也越来越满。刚走出村口,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是高明发来的短信:“省委领导听说了镜州的抗旱成果,很满意。下一步,省发改委已经批了资金,要把临时水渠改成永久灌溉工程,再建两座蓄水闸,让长江水永远滋养这片土地。”
他站在月光下,望着远处的引水渠。清水依旧在渠里静静流淌,月光洒在水面上,碎成一片银辉,映着满天的星光,像一条缀满了宝石的带子。风吹过稻田,稻穗摩擦的“沙沙”声里,仿佛能听到土地在呼吸。
林辰知道,这场和旱灾的较量,他们赢了。但更重要的是,镜州的老百姓赢了——他们赢回了沉甸甸的稻穗,赢回了仓廪里的粮食,赢回了面对天灾时的底气。他们赢回的,还有那份对土地的信任,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身边这些为他们办实事的人的托付。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谷粒,硬硬的,带着温度。这大概就是丰收最实在的分量——它不只是收获的粮食,更是种下的人心。而这片土地,只要人心不散,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再难的日子,也能长出希望。
http://www.hlys.cc/46182/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