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凤阁春深育麟儿(皇子成长篇)
推荐阅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红楼群芳谱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
大唐秦公子
奸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西洋战事大定,帝国步入平稳发展期,转眼又是两年过去。紫禁城内的四季更迭,见证着帝国的日益强盛,也见证着皇室血脉的茁壮成长。张煜龙在日理万机之余,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东宫与诸位皇子身上。这些承载着帝国未来的幼苗,在他的悉心关注与众妃嫔的精心抚育下,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东宫启蒙:皇长子承麟的进益
坤宁宫东侧的端本堂(皇太子读书之所),如今已正式成为皇长子张承麟的启蒙之地。年已八岁的承麟,褪去了些许幼时的稚气,眉宇间渐渐有了几分肖似其父的沉稳与聪慧。
清晨,天光微亮,承麟便已穿戴整齐,在太子少保、翰林院大学士李光地的引领下,步入端本堂,开始一日之课业。课程安排得张弛有度:上午以经史为主,李光地亲自讲授《论语》、《大学》,并非一味要求背诵,而是结合古今事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承麟天资聪颖,每每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见解,虽显稚嫩,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思辨能力。
“殿下,”一日,讲至“君子不器”章,李光地问道,“依殿下之见,为何君子不当拘泥于一技一艺?”
承麟略一思索,朗声答道:“回师傅,学生以为,若只通一技,譬如匠人,虽能成器,然眼界易窄。为君者,需明察万物之理,统筹全局。譬如父皇,既知农事之重,亦晓工械之利,更通兵家之要,方能驾驭群臣,治理天下。故君子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番话,虽带着童音,却逻辑清晰,听得李光地捻须微笑,连连点头。
下午的课程则更为丰富。或有弘文馆特聘的将作监大匠前来,讲解简易的器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甚至带着模型演示;或有精通舆图的官员,教授地理知识,将张煜龙令人绘制的《大明寰宇图》(不断增补中)展现在承麟面前,讲述山川河流、风土人情;每隔旬日,还会有退役的禁军教头教授基础的骑射与拳脚功夫,强健体魄。
张煜龙时常会抽空亲临端本堂,不事先通报,只静静在窗外观察片刻。他看到儿子在经史课上专注的神情,在格物课时好奇的追问,在骑射场上挥汗如雨却咬牙坚持的模样,心中倍感欣慰。他从不轻易夸奖,却会在晚膳时,看似随意地问起课业,对儿子的进步给予肯定的眼神,或是对其困惑加以点拨。这种含蓄而深沉的父爱,让承麟在敬畏之余,更生奋发之心。
皇后邵芸对长子的教育亦极为上心,不仅关心其学业,更注重其品性的培养。时常教导他要敬重师长,友爱兄弟,体恤宫人。在父母的共同引导下,张承麟正朝着一位文武兼修、仁爱明理的合格继承人稳步成长。
诸子萌发:个性初显的皇子们
与此同时,其他几位皇子也在各自母妃的呵护下,展现出不同的天性。
长春宫的二皇子张承璟,已年满五岁,完全继承了其母段钰活泼好动的性子。他精力旺盛,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是宫里的“小淘气”。段钰并不过分约束他,反而鼓励他在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世界,时常带他在御花园辨认花草,或是看他和小太监们追逐嬉戏。承璟性格开朗,不怕生,小嘴甜,很得宫人喜爱。张煜龙去看他时,常被他缠着讲西洋战船的故事,或是被他拉着比划新学的拳脚,殿内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张煜龙看出这孩子天性率真,富有冒险精神,虽学业上不如兄长坐得住,却另有一番灵气。
蕙草宫的三皇子张承瑞,与承璟同龄,性情却沉静许多,更像其母杨凯雯。他
http://www.hlys.cc/46222/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