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朕的大学时代 >第95章 金阶玉砌育章(皇子教育篇·民生初体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5章 金阶玉砌育章(皇子教育篇·民生初体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紫禁城的初夏,草木葱茏,太液池的荷花已绽出尖尖角。帝国的运转,在张煜龙有意的调控下,节奏舒缓而沉稳。西洋的舰队已远航,内陆的新政在深耕,这位帝王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帝国未来的塑造——对皇子们润物无声的教导。他深知,真正的治国之才,需知民间疾苦,需懂稼穑艰难,需明百工之巧。因此,在经筵辩议、观政户部之后,他决定让年长的皇子们,进行一次更为直接、也更接地气的“民生初体验”。

  京郊皇庄: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芒种刚过,正是北方夏收夏种的关键时节。张煜龙并未大张旗鼓,只带了少数贴身侍卫,领着皇长子张承麟(九岁)、二皇子张承璟(六岁)、三皇子张承瑞(六岁),换上寻常富家子弟的细布衣衫,乘着不起眼的青篷马车,悄然出了神武门,前往西郊的皇家试验田庄。

  田庄里,金黄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麦秆和泥土的芬芳。庄户们正挥镰收割,汗水浸透了衣衫,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闪着光。打谷场上,连枷起落,麦粒飞溅,一片繁忙景象。

  张煜龙没有让儿子们只是旁观。他请老农拿来几把小巧的镰刀,亲自示范了割麦的动作要领,然后对儿子们说:“今日,你们不需割多少,但需亲手试试这‘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承麟性子沉稳,学得认真,虽然动作笨拙,割下的麦子参差不齐,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小脸晒得通红,但他抿着嘴,一声不吭地坚持着。活泼的承璟起初觉得新奇,干了一会儿便叫苦不迭,镰刀也拿不稳了,但在父亲平静的目光注视下,也嘟着嘴继续努力。沉静的承瑞则仔细观察着老农如何捆扎麦捆,然后默默地尝试。

  休息时,张煜??让孩子们坐在田埂的树荫下,喝着庄户送来的大碗凉茶。他指着广阔的麦田,问道:“麟儿,璟儿,瑞儿,你们此刻有何感受?”

  承麟抹了把汗,喘着气说:“父皇,儿臣方知,平日里一碗白饭,竟需如此辛劳。庄户们日日如此,实在不易。”

  承璟抢着说:“太累了!太阳好晒,腰也好酸!”

  张煜龙点点头,目光扫过三个儿子:“璟儿说得实在,确是又累又晒。麟儿能体恤民艰,这很好。瑞儿虽不言,想必也看在眼里。”他语重心长,“你们要记住,这天下亿兆黎民,十之八九皆是如此辛劳,方有我们衣食无忧。为君者,若不知稼穑之艰难,不识民间之疾苦,坐在深宫里制定的政策,便是空中楼阁,甚至会害苦百姓。日后你们无论处理农政、税赋,还是兴修水利,心中都需有这片麦田,有这些流汗的农夫。”

  回宫后,张煜龙让三人各自记录今日所见所感。承麟的文章深刻反思了“重农”的意义;承璟的画作生动描绘了收割场景,充满童真;承瑞则详细记录了小麦的收割和打谷过程。这次亲身体验,将“悯农”二字,深深地刻进了皇子们的心中。

  将作监匠坊:百工之巧与民生之利

  隔了几日,张煜龙又带皇子们来到了将作监下属的几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匠坊。与以往侧重观看军工不同,此次他特意选择了织造、陶瓷、铁器(农具)等坊。

  在织造坊,皇子们看到了从蚕茧缫丝、纺线到织成布匹的全过程。匠人手脚麻利,织机咔嗒作响,一匹匹丝绸、棉布逐渐成型。张煜龙解释道:“身上衣衫,皆出于此。改进织机,可让布匹更多更便宜,百姓便有着落。”

  在陶瓷坊,工匠们正在制作百姓日常用的碗碟盆罐。从揉泥、拉坯、画胚到入窑烧制,工序繁琐。张煜龙说:“百姓日用之器,看似寻常,却关乎生活品质。工匠技艺精湛,则器物坚固耐用,价廉物美。”

  在铁器坊,炉火熊熊,匠人们正在铸造犁铧、锄头、镰刀等农具。张煜龙拿起一把新打好的镰刀,对儿子们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好镰刀,可让农夫收割省力不少;一张好犁,可深耕土地,多打粮食。将作监研究改良农具,其功不亚于研制火器。”

  他还带皇子们看了格物院根据水利原理改进的水力鼓风机模型,说道:“格物之妙,在于利民。若以水力代人力的鼓风之法能推广,则铁器产量增,价格降,更多农户可用上铁制农具,粮食产量自会提高。此乃科技惠民之实。”

  离了工坊,张煜龙总结道:“士农工商,四民皆为国本。重农,使民有食;兴工,使物可用;通商,使货畅其流。三者相辅相成,则民富国强。尔等日后,切不可轻视这百工之巧,须知民生多艰,亦需百技支撑。”

  系统见证与根本之道

  【叮!成功通过深度民生体验(农事、百工)深化皇子对稼穑艰难、百工重要的认知,培养其民本思想与务实精神,继承人治国理念根基得到夯实,获得经验值 220。】

  【叮!皇子通过亲身实践,切实体会到民生多艰,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显着增强,获得经验值 180。】

  【当前等级:Lv.22(458/2200)。】

  夜幕降临,乾清宫内,张煜龙回想连日来的教导,心中踏实。让继承人们脚踩泥土,体味汗水,亲眼目睹寻常百姓的劳作与创造,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塑造一位明君。帝国的繁荣,必须建立在尊重劳动、体恤民生的坚实基础上。金阶玉砌,育龙章,不仅要育其文韬武略,更要育其一颗懂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厚之心。唯有如此,未来的统治者才能真正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意,带领帝国行稳致远。
  http://www.hlys.cc/46222/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