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陵少,那就是龙虎山!”

  寇仲指向远处那座形如龙盘虎踞的巍峨山峰。

  山下碧水蜿蜒,清澈见底;山顶云霞翻涌,似有龙虎相争,玄妙非常。

  “仲少,我们现在就上山寻天师府吗?”

  徐子陵问道。

  寇仲摇头:“不,我们不上山,天师府也不在山上。”

  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察觉龙虎山隐隐有聚灵之势,竟能自行吸纳天地灵气,难怪张道陵择此修道炼丹。

  徐子陵不解:“天师府不在山上,那在哪里?”

  寇仲轻拍龙马,龙马振翅而起,落于泸溪河畔。

  河边竹林青翠,随风摇曳,林间隐约可见一座热闹小镇。

  徐子陵一怔,此地哪像天师府?满眼皆是民宅,更有许多道士穿行街巷,与百姓谈笑,毫无仙家气象。

  “此处名为上清镇,当年张道陵曾在此救治瘟疫,因而形成此镇。”

  “天师府——确切说,应是大上清宫,位于东侧,背倚象山,面朝泸溪,远眺云林,近靠台石。”

  话音未落,寇仲已翻身下马,龙马自行离去,他的身影转眼没入小镇。

  徐子陵亦放开蛟马,紧随其后。

  若两匹神驹现身,必引 * 动,不利于他们拜访天师府。

  一声清越长啸响起,龙马带着蛟马跃入龙虎山深处,渐行渐远。

  ————

  龙虎山下,泸溪河畔静立一座古朴道观。

  占地仅十余亩,一门三厅,左右丹房各四间,后厅三间,两侧耳房各一。

  林间松柏挺拔,遍地奇花异草,一条青石小道蜿蜒至道观门前,匾额高悬:天师草堂。

  这座看似朴素的道观,竟是道教祖庭所在。

  当年张道陵在此清修,后世天师张盛稍加修缮,此地又被世人称作传录坛。

  仲少!

  此处...

  徐子陵面露讶色。

  这般简朴的庙宇,莫说是道门圣地龙虎山天师府,便是寻常乡野寺院也不过如此。

  陵少。”

  张道陵有言:大道者,万物之本。

  故修道之人,当超然物外。”

  历代天师皆淡泊名利。

  若非如此,张盛天师又怎会舍弃都亭侯爵位,仅携经书、法印、宝剑、符箓隐居龙虎山?

  历代天师继任,均需在此受箓,此乃天师道正统所在。”

  凝望着古朴道观,寇仲心潮起伏。

  忽然,他身形拔地而起,凌空而立。

  至阳真罡轰然迸发,赤红气劲如火如荼,将山中云雾一扫而空。

  上清镇百姓纷纷仰首惊呼:

  快看!有人在天上!

  那不是天师草堂吗?

  何人敢在此造次?

  镇民议论纷纷间,周围道士已然变色,齐齐奔向草堂,眼中怒意升腾。

  本公寇仲,今日特来问刀。

  敢问张天师可在?

  声若雷霆,惊起满山飞鸟走兽。

  楚公寇仲?!

  闻听此言,众人俱惊。

  新立楚国之主威震江左,鄱阳百姓更感念其惠民之政。

  此刻见他现身龙虎山,竟要向天师草堂出手,不免心生踌躇。

  徐子陵亦是不解,何以挚友突生此举?

  楚公远临寒舍,贫道有礼了。”

  清泉般的声音悠然响起。

  天师草堂中踱出一位白须老道,面容红润如婴,仙风道骨。

  道人足尖轻点地面,身形飘然而起,每踏一步,脚下绽开青莲。

  七步过后已至寇仲身前,负手而立,含笑相望。

  今日楚公前来试刀。”

  贫道身为主人,当先献丑,楚公请观。”

  语毕垂眸。

  老道士俯瞰山溪,大袖翻飞间,泸溪清流腾空化龙,蜿蜒两千丈盘踞山前,活灵活现。

  余干县数万百姓仰见水龙凌空,尽皆骇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老道闭目凝神,面朝朝阳吐纳调息,周身渐放光华。

  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每诵一句,便有一道青罡自体内升起,汇入水龙。

  碧波化作青龙,搅动九霄风云。

  吟——!

  龙吟震荡千里山河。

  两千丈青龙昂首,直扑寇仲而去。

  来得好!

  寇仲朗声大笑,玄袍猎猎。

  久违的危机感让他血脉贲张,天门穴冲起赤红血气,与云中雷霆交相辉映。

  龙牙刀锵然出鞘,鳞甲折射鎏金光芒。

  天师!请赐教!

  喝声撼动四野。

  草堂上空赤罡翻涌,与血气交融为灼目猩红。

  「惊情十变·悟浮生」

  千丈血刃裂空而起,带着勘破红尘的凛冽刀意,迎向天青龙影。

  嘭!!!

  刀光与天青之龙轰然相撞,掀起滔天气浪,整座龙虎山都在剧烈震颤。

  山下百姓纷纷抓住身边固定之物,仍有不少人被余波震倒在地。

  待烟尘散去,乌云尽消,碧空如洗。

  暖阳洒下金色光辉,为寒冬带来融融暖意,好一派祥和景象!

  后生可畏,老道甘拜下风。”

  张通玄凝视眼前英姿勃发的少年,不由轻叹。

  天师过誉了。”

  寇仲含笑回应。

  方才那一刀已是他毕生功力所聚,足可比拟大宗师后期威能。

  而这老道随手轻拂便与之平分秋色,显是大宗师巅峰之境。

  其人与天地浑然一体,远非佛门四老可比,天师道果然底蕴深厚,无愧道门之首。

  ......

  草堂内,茶香袅袅。

  第十一代天师张通玄正与寇仲品茗论道,言谈甚欢。

  这般情景倒让旁观的徐子陵暗自纳罕。

  世人皆道楚公性烈如火,动辄焚 ** 地。”老道白眉微动,慈祥笑道:却不知楚公谋定后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

  不知今日驾临龙虎山,所为何来?

  天师何必明知故问?寇仲轻抿香茗,若不知晚辈来意,方才又怎会当众演那场好戏?不出十日,楚某问刀龙虎山的消息便会传遍天下。”

  徐子陵闻言恍然,眼中闪过惊色。

  看来楚公早知佛门不过是我道门抛出的门面。”张通玄衣袖轻拂,如今楚公这一刀,却让有些人连里子都保不住了。

  这局棋既要与天争,又要与地斗,更须防人间暗箭。

  楚公何以认定老道定会入局?

  很简单。”寇仲放下茶盏,目光灼灼,就凭楚某身上流淌的是炎黄血脉。”

  就凭天师道自晋室南渡以来,世代蛰伏龙虎山,从不与胡虏往来。”

  关陇门阀皆染胡风,岭南宋阀偏安一隅。

  当今天下,唯有我大楚有望问鼎中原。”

  与楚国携手,天师道方能洗净沉疴,重现道门光辉!

  室内骤然安静。

  众人屏息凝神,连徐子陵也垂首 ** ,目光在寇仲与老道之间流转。

  他感受到两股无形的气势正在交锋,如同两位棋手在苍茫大地上布子,执黑白而弈乾坤。

  汉中张清阳,携天师堂四宗师、三十一流高手已至蜀中。”

  峨眉佛寺占尽山川灵韵。”老道士拂尘轻摆,楚公不觉可惜?

  张通玄的轻笑打破沉寂。

  好个道貌岸然的老道!寇仲忽然拍案大笑,眼角瞥见梁上积尘簌簌下落。

  青城山才是天师正统所在——昔年张道陵二十四道书成于此,羽化登真,多少道观星罗棋布。

  如今盯上峨眉,不过因那普贤寺的钟声扰了清净。

  老道士的咳嗽声略显狼狈。

  莫说闲篇。”寇仲忽然正色,天师道若再蹉跎,怕要错失千载良机。”他盯着对方银白的长眉,南北天师分立那日,便再难重掌道门牛耳。”

  张通玄的皱纹里沁出苦涩。

  自祖师张鲁归降曹操,五斗米道分崩离析,所谓正一盟威早已名存实亡。

  “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的理念同现存楼观道有所冲突,却能与北天师道、上清派及灵宝派相融,可对?”

  寇仲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令张通玄这位天师府掌门神色顿凝。

  “楚公之意是...”

  年逾古稀的张天师双目灼灼,目光如炬地锁住寇仲面容。

  “何不将天师道改称正一道?”

  “以天师府为尊,统辖天下道脉,各派掌教均须遵从天师府调遣。”

  “天师府仍由张氏世代执掌,永续龙虎山香火。”

  寇仲毫无保留地道出全部构想。

  张通玄眼中精芒乍现。

  这提议直击要害。

  无论北天师道,抑或由上清、灵宝二派衍生的南天师道,皆奉张道陵为祖。

  正一道之称较天师道更为贴切,气度亦更显恢宏。

  “楚公所求为何?”

  “简单。”

  寇仲从容应答:“楚国将设宗教司,由天师府执掌。”

  “凡道士触律,交由宗教司惩处。”

  “境内道场兴建,悉归宗教司统管。

  每年选拔适格者分派各脉。”

  “对外征伐时,宗教司须调遣各观精锐随军布道,开疆立观。”

  “道门禁营商,可留部分田产维生,不得借募捐敛财。”

  “天下道观分七品:天师府居一品;归顺的上清、灵宝、北天师道等列为二品。

  每州唯设一座二品道观。”

  “郡置三品,县设四品,乡立五品,坊村建六品,小聚落置七品。”

  张通玄闻言凛然。

  如此规制下,正一道虽受楚国节制,却能将道统随楚军铁骑遍传四海,真正成就天下独尊的道门正统。

  “若仅靠薄田,何以维持道观生计?”

  老道士紧盯着寇仲追问。

  “楚律只禁道士敛财,未禁售卖符箓、举办法事。”

  [接续段落]

  即便国家大典、重要节庆,也离不开天师府各位高人的主持。”

  难不成我还会赖账?

  寇仲嘴角泛起意味深长的笑意。

  维持道观日常所需,僧人或许力有不逮,但道士绝对游刃有余。

  道教自古要求门人通晓五术:山、医、命、相、卜。
  http://www.hlys.cc/46343/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