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 >第173章 “年轻传承人的‘首件作品’”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3章 “年轻传承人的‘首件作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 173 章 “年轻传承人的‘首件作品’”

  第一节:工坊的春日生机 —— 创作起点的氛围铺垫

  三月的北京,暖意透过王大师工坊的木窗,洒在靠窗的老榆木桌上。桌上铺着深绿色丝绒垫,上面整齐摆放着小周的 “创作工具”:0.7 的纯银金丝(剪好的 50c小段,用棉线捆着)、银质细镊子(头部磨得发亮,是王大师年轻时用过的)、铜制小锤(敲平金丝接口用)、还有一张画满红线的草稿纸 —— 上面是小周画了 5 遍的 “同心结结构图”,每个结的拐点都标着 “角度 30°”“绕 3 圈” 的小字。

  小周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坐在桌前,手里捏着一根金丝,正对着草稿纸练习 “同心结起头”。阳光落在他的发梢,能看到他耳尖微微泛红 —— 今天是他正式开始制作 “卢浮宫展新生系列” 花丝同心结耳环的日子,也是他学花丝镶嵌 18 个月来,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起头要先把金丝退火,” 王大师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块麂皮布,细细擦拭着那把百年象牙拔丝板,“你上次练的是‘冷丝起头’,这次做展品,要用‘热丝’—— 退火后的金丝更软,编出来的结更服帖,还不容易断。”

  小周点点头,拿起 3 根金丝,放进小巧的紫铜坩埚里。坩埚下的酒精灯火苗不大,他右手拿着坩埚钳,左手掌心离火苗 5c像王大师教的那样 “感受温度”:“大师,这样是不是 300℃了?掌心有点烫,但不疼。”

  “对,就是这个温度,” 王大师放下拔丝板,凑过来看了一眼,“再烧 30 秒,等金丝表面泛出淡红色,就可以拿出来了。记住,退火后要立刻放进冷水里‘淬火’,这样金丝又软又有韧性,编结时不容易脆断。”

  小周屏住呼吸,盯着坩埚里的金丝 ——30 秒后,金丝果然泛出淡红,他迅速将坩埚移到冷水碗上方,轻轻抖落金丝。“滋啦” 一声轻响,金丝遇冷收缩,表面镀上一层细密的光泽,像撒了层碎银。

  “不错,进步很快,” 王大师拿起一根淬火后的金丝,用镊子捏了捏,“比你刚来时强多了 —— 第一次退火,你把金丝烧得发黑,还哭了鼻子,记得吗?”

  小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记得,那时候觉得花丝太难了,想过放弃。后来您给我看您年轻时的‘失败作品’—— 编错的结、断了的金丝,还说‘每个大师都是从断丝开始的’,我才坚持下来。”

  工坊里还有其他年轻学徒的声音 —— 李萌在角落里练习 “花丝 3D 打印” 的耳钉拼接,张伟在调试他做的 “花丝技艺数据库” 平板,偶尔传来镊子碰撞的轻响、3D 打印机的嗡鸣,还有学徒们的小声讨论,和冬天时 “只有小周一个人” 的冷清截然不同。这是 “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 落地后的第三个月,工坊里已经有了 5 名固定学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主攻方向”,却又互相帮忙,像个热闹的 “非遗大家庭”。

  小周拿起淬火后的金丝,开始按草稿纸编 “同心结起头”:先将金丝折成 “U” 形,再用镊子将一端绕着另一端缠 3 圈,然后从圈里穿出 —— 这个动作他练了不少 200 次,现在终于能一气呵成,没有断丝。他盯着手里的半成品,眼里闪着光:“大师,您说这件耳环真的能去卢浮宫吗?国外的观众会
  http://www.hlys.cc/46347/1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