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十六计新用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2001年6月,阴雨连绵。知晓哥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刺眼的“78分”,胃里像被塞进了一块冰冷的铅。概率论期中考试,他再次与高分失之交臂,这已是本学期第三门未能突破80分的专业课了。窗外的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仿佛在无情地嘲笑着他的无力。这个成绩,与他头顶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光环,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知晓哥,又查成绩呢?”室友王志明擦着湿发从浴室出来,“别太在意,概率论本来就难,咱班挂科率快一半了。”
知晓苦笑一下,合上电脑。他明白这是安慰——王志明本人考了89分。作为985高校的大二学生,他曾以为大学课程游刃有余,90分信手拈来,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专业课的难度远超想象。
“是不是家教做太多,分散了精力?”他叹了口气,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几乎崭新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书页干净得刺眼。
“别这么说,”王志明坐到他身边,“你游戏打得好,国奖也拿了,说明智商没问题,可能就是方法不对。考虑减几份家教?”
一、初遇奇书与“借刀杀人”
方法?知晓望向窗外雨幕中朦胧的校园,忽然想起高中班主任的告诫:“学习如用兵,要讲究策略。”当时只当是句空话,如今想来,或许真蕴藏着真理。
次日无课,他破天荒地去了图书馆,目的不是自习,而是寻找学习方法类书籍。在三楼社科区徘徊时,一本蓝色封面的《三十六计现代应用》吸引了他的目光。
“兵法和学习能有什么关系?”他嘀咕着,好奇地抽出了书。
翻阅目录,他惊讶地发现每一计后都附有现代案例:“瞒天过海——商业谈判中的信息控制”、“借刀杀人——资源整合的艺术”、“以逸待劳——高效时间管理”……
他在角落坐下,不知不觉读了一上午。其中一个“瞒天过海”的案例深深触动了他:某学生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与方式,让大脑误以为在进行轻松活动,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或许……真该试试?”他借出了这本书。
回到宿舍,他立刻制定了首个计划——“借刀杀人”。此计精髓在于“利用第三方力量达成目标”。他的理解很直接:借用“学霸”之力。
目标锁定为总坐第一排、笔记出了名工整的林小雨。次日课间,他拿着笔记本,诚恳地走上前:“小雨,我概率论有几处实在弄不懂,能借你笔记复印一下吗?保证完璧归赵。”
林小雨推推眼镜,犹豫片刻,还是拿出了那个黑色笔记本:“别弄脏了。”
“绝对保持原样!”知晓如获至宝。
林小雨的笔记堪称艺术品,重点红笔标出,难点蓝笔注解,还有自创的记忆口诀。知晓花了一周潜心研究,将精华悉数摘录。
两周后的随堂测验,他竟考了85分!听到名字被念出时,他心跳如鼓。
“知晓哥,可以啊!”王志明捅捅他胳膊,“怎么突然开窍了?”
“借了点东风。”他神秘一笑,初次尝到了“用计”的甜头。
二、深化应用与思维转变
初战告捷,知晓开始系统研读三十六计,发现这些古老兵法竟能巧妙解决诸多现代困境。
他第二个要攻克的是熬夜恶习。他决定试用“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以静制动。他制定了铁律:晚11点睡,早7点起,午休20分钟。坚持一周后,白天精神焕发,听课效率陡增。“这大概就是‘养精蓄锐,以待敌之可胜’。”他在日记中写道。
计谋的普适性令他惊叹,很快便应用于社交领域。他心仪文学院的苏雨晴已久,却苦无接近之策。这次,他选用“笑里藏刀”——表面友善,暗中布局。
打听到苏雨晴每周三下午必在图书馆三楼看文学杂志,他便“偶然”出现在同一张桌旁。
“这里有人吗?”他指着她对面的座位。
苏雨晴抬头微笑:“没人,请坐。”
他放下书包,故意让《百年孤独》的封面显露出来——这是他提前打听到的她最爱的书。
“你也喜欢马尔克斯?”果然,她注意到了。
“是啊,尤其迷恋他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叙事……”知晓虽只恶补过书评,但此刻侃侃而谈。两人相谈甚欢,离别时互加了微信。知晓心花怒放——“笑里藏刀”,首战告捷。
随着实践深入,他领悟到三十六计最精妙处在于灵活组合。学生会新一届选举时,他同时运用了“无中生有”和“反客为主”。
作为文艺部普通干事,他本无意参选。但听闻部长职位可能被风评不佳的大三学长张强内定,他决定出手。
先“无中生有”——在学生会群匿名发布数篇探讨民主选举重要性的文章,引发热议;再“反客为主”——在正式会议上,公然提议“全体干事投票决定候选人”,赢得广泛支持。
最终,选举改为公开投票,他的好友李娜成功当选。张强虽怒不可遏,却无可奈何。
“三十六计,真不是盖的。”当晚卧谈会,知晓难免得意。
“知晓哥,你变化真大,”王志明从上铺探出头,“以前这种事儿你都躲着走。”
知晓怔住。的确,半年前的他还是个畏缩的普通学生,如今竟能主动参与乃至主导事件。三十六计赋予他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主动思考、寻找机遇、灵活应对的思维方式。
三、创业竞赛中的“连环计”与“走为上”
2001年9月,大二下学期,学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知晓组队参赛,成员包括计算机系的张伟和经管学院的刘芳,项目是校园二手教材交易平台。
初赛顺利晋级,但复赛前一周,核心技术人员张伟因家事退出。知晓心急如焚。
危急关头,他想到“连环计”——多计组合,环环相扣。首先“抛砖引玉”,在编程社团活动中有意抛出平台创意,吸引数位高手兴趣;继而“借尸还魂”,邀请大三学长王浩临时加盟,许以未来股份;最后“上屋抽梯”,演示前一天才向评委说明团队调整,避免深究。
复赛演示近乎完美,团队成功晋级。知晓看着评委赞许的目光,真切感受到了策略的力量。
决赛前夜,团队熬夜修改方案。凌晨两点,刘芳忧心道:“我们的商业模式太单薄,明天肯定赢不了那支研究生队。”
知晓望着众人疲惫沮丧的脸,做出惊人决定:“那我们就‘走为上’。”
“放弃比赛?”王浩愕然。
“非是放弃,乃战略转移。”知晓解释,“与其硬拼垫底,不如主动角逐‘最具市场潜力奖’,此专项奖竞争小,奖金亦丰。”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最终同意。次日路演,他们突出项目市场价值而非技术细节,果然如愿拿下专项奖及五千元奖金。
“知晓,你这招太高了!”刘芳兴奋道,“若硬撑,恐一无所获。”
知晓微笑:“《三十六计》终计有云——‘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有时,撤退才是最明智的进攻。”
四、智慧升华与情感收获
比赛后,知晓在图书馆再遇苏雨晴。忙于赛事,两人联系渐疏。
“恭喜获奖,”她微笑,“最近很忙吧?”
“是啊,险些累垮。”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曾说想学吉他?我们乐队下周有小型演出,来看吗?”
“好啊,”她明眸一亮,“何时?”
知晓暗自庆幸——他为一月前才学吉他,水平有限,但为创造见面机会,加入了业余乐队。
演出当日,知晓紧张得手心汗湿。轮到他弹唱《成都》,前奏即错数音。然瞥见台下苏雨晴鼓励的眼神,他瞬间放松,后续发挥渐入佳境。
演出结束,苏雨晴走来:“没想到你吉他弹得挺好。”
“实不相瞒,初学不久,”此次他选择坦诚,“按三十六计说法,这叫‘假痴不癫’——佯装厉害罢了。”
苏雨晴忍俊不禁:“你还研究三十六计?难怪近来像变了个人。”
他们沿校园小径漫步,知晓分享半年来化用古智的经历,苏雨晴听得入神。
“起初只是机械套用,”他望向远方灯火,“后来方悟,三十六计核心非在欺诈操控,而在一种思维方式——审时度势,灵活应变。”
“如你方才演出,”她接话,“始则紧张,却能及时调整,这便是‘随机应变’吧?”
知晓惊讶看她:“你也懂三十六计?”
“略知一二,”她俏皮眨眼,“我外公是历史教授,家中多为此类书籍。其实……”她微顿,“早前便注意到你,只觉你总独来独往,难以接近。”
知晓心跳加速:“那现在呢?”
“现在觉得你甚有意思,”苏雨晴面颊微红,“尤其谈三十六计时,眼中有光。”
路灯下,两人身影渐近。知晓忽想起“擒贼擒王”——解决问题须抓关键。而今,他生命中的关键,似已在眼前。
“雨晴,周末有孙子兵法讲座,同去否?”他鼓起勇气。
“好呀,”她爽快应允,“但结束后你需请我喝奶茶。”
“成交!”知晓笑了。这大抵是“欲擒故纵”的妙用——先提易允之请,为后续创造契机。
回到宿舍,知晓翻开那本已卷边的《三十六计现代应用》,在扉页郑重写下:“计谋非目的,乃通往更佳自我之桥梁。”半年实践让他彻悟,真正智慧不在于算计他人,而在于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把握机遇、实现成长。
窗外,明月高悬。他想起书中结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人生百年,悟为至要。”他合上书,期待明天的朝阳,以及即将到来的周末之约。
正所谓:《三十六计新用》
偶然觅得锦囊书,顿启迷茫学业途。
借力攻难收笔记,养精蓄锐改时图。
笑藏暗慕文心巧,反客明争社务殊。
创业连环施妙策,人生从此有通衢。
这段奇妙的“用计”之旅,让知晓哥完成了思维模式的重大升级。他从一个仅知埋头苦干的学子,蜕变为懂得策略性思考、善于整合资源、勇于灵活变通的青年。三十六计于他,已不再是冰冷的权谋之术,而是融入血脉的处世智慧与思维框架。这份独特的积淀,将为他未来步入社会,应对更复杂的挑战,奠定无比坚实的谋略与心性基础。
http://www.hlys.cc/46355/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