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信任的微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但更多的时候,无论她如何集中精神,能量都毫无反应,或者以无法控制的方式逸散。“时灵时不灵”是常态。

  而且,每一次成功的引导或尝试,即使效果微弱,都会给她带来显着的精神疲惫。她会显得萎靡不振,需要长时间的安静休息才能恢复。这表明,这种能力的运用需要消耗巨大的心神,并非可以随意使用的“超能力”。

  尽管如此,“镜湖计划”依然收集到了大量前所未有、价值连城的数据:

  神经科学家发现,星萤的脑波活动模式与人类有显着差异。尤其是在她尝试引导能量时,会出现一种从未被记录过的、高度同步化的“伽马超频”波段,其协调性和强度远超人类冥想大师所能达到的极限,仿佛整个大脑的不同区域在以一个统一的意志高效运作。

  生物能量场专家终于捕捉到了确凿的证据!扫描仪记录下了一种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背景能量场,始终环绕着星萤。这种能量场的属性无法用已知的电磁力、引力等任何一种基本力来解释。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温和性与高渗透性,仿佛能与生命和物质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在李琟博士看来,这能量流虽然温和,却如同深海,表面平静,内里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巨大潜能。

  这些发现,每一次数据突破,都让研究团队感到无比的震惊与兴奋。他们意识到,他们接触到的,可能不仅仅是某个外星种族的个体,更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形态范例,甚至是一个未知物理领域的入口。

  星萤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最初“可能的盟友”或“潜在威胁”的简单二元论。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一个理解宇宙更深层次奥秘的活体钥匙。

  李琟博士看着分析终端上那些不断刷新认知的数据流,心中更加确信:王晨星的抉择是正确的。任何粗暴的对待方式,都可能永久毁掉这无价之宝。只有通过这种耐心、尊重的“镜湖”式探索,才有可能真正触及真相,并最终将这份理解,转化为人类文明生存下去的宝贵资本。

  “镜湖计划”如同一艘小心翼翼驶向未知深潭的小舟,船桨划开平静的水面,激起细微的涟漪。水下的光芒隐约可见,深邃而诱人,预示着在那平静之下,可能隐藏着一个超越想象的世界。

  “镜湖计划”的隔离舱,尽管被设计得如同一个宁静的避风港,但依然无法完全隔绝外界渗透而来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来自仪器或研究本身,而是源于那些无处不在的监控。

  安全主管卡特上校严格执行着王晨星的命令,他的人没有进入内层实验室,但在实验室外围、通风管道、甚至能量供应线路中,都布设了最先进的传感探头和监听设备。这些设备如同无数只冰冷的电子眼,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记录着室内的一切——空气的流动、能量的细微波动、乃至星萤和李琟博士之间最轻微的对话语调变化。

  李琟博士和她的团队深知这一点,他们尽量保持专业和镇定,但言行中不免多了一丝刻意的小心翼翼。星萤虽然无法具体指出摄像头的位置,但她那异常敏锐的感知力,让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隐藏在墙壁和天花板后面的、持续不断的审视目光。这种被时刻监视的感觉,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包裹着她,让她无法真正放松。在进行需要高度专注的冥想或能量引导尝试时,这种潜在的紧张感就像背景噪音一样干扰着她,使得研究进程屡屡受挫,数据曲线时常出现不应有的波动和杂讯。

  王晨星通过李琟博士的定期汇报,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由过度监控造成的隐性障碍。他理解卡特的职责所在,但也明白,对于星萤这样依赖情感和安全感的存在,绝对的“安全”有时反而会扼杀关键的进展。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定期、独自、以非官方的身份探访“镜湖”实验室。

  他没有预先通知,没有携带随从,每次只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悄然出现在实验室门口。他脱下象征权威的指挥官外套,只穿着简单的便装,神情平和,仿佛只是一位前来探望的朋友。

  他的到来,起初让李琟博士团队有些紧张,但王晨星用眼神和手势示意他们继续工作,不必拘礼。他会径直走向星萤,在她旁边的软垫上自然地坐下,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站着。

  这些探访,完全避开了任何与“镜湖计划”直接相关的研究话题。王晨星刻意将对话维持在一种轻松、日常的频率上。

  他会像聊家常一样,询问星萤最近的睡眠如何,
  http://www.hlys.cc/46452/1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