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六百五十五章 蓝玉的愤怒(三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两千六百五十五章 蓝玉的愤怒(三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张希婉对着灯,来回看了几遍十万两的借据,神情有些委屈:“夫君这是将国公府给抵押了去,日后还不起的话,妾身可就要流落街头了……”

  顾正臣白了一眼张希婉:“国公府没了,你可以去侯爵府住着嘛,咱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宅子,皇帝欠咱家的,总还是要给。”

  顾治世可是泰安侯,只不过年纪太小,朝廷还没给赐下宅院。

  用不了十年,顾治世也该搬去侯爵府住了……

  张希婉走向顾正臣,低声道:“那治平呢,没了国公府,他住哪里?”

  顾正臣双手一摊:“随他去了,到时候看看他那皇家的好兄弟会不会给个宅院,你就不用担心这些了,这笔钱拿去投资,说不得十年之后,换来的就是二十几万两……”

  张希婉不喜欢冒险,尤其这可是十万两的债,到时候要还进去五万两。一年五千两,这个成本可有些高啊,什么投资,能跑赢这个数字……

  梁国公府。

  蓝玉紧锁眉头,看着蓝昭明:“你确定,顾正臣当真借贷了十万两,还将国公府给抵押了?”

  蓝昭明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钱庄那里没有咱们的人,想要拿到确凿证据有些困难。但顾正臣确实去了钱庄,临走时,确实也拿走了一张借据,在那之后不久,十辆马车朝镇国公府运银子,来回跑了几趟,算下来,大概也有十万两之多。”

  蓝玉踱步,思索了下问:“咱们府上有多少银钱?”

  一旁的管家蓝三福回道:“账上有两万余两。”

  蓝玉沉默了。

  蓝家的营生可不算多,主要还是靠佃户。

  如今抑兼并之策即将出台,限田之策也会在其中,未来梁国公府手中可就没办法握着大量田地了。

  至少,明面上如此。

  至于其他产业,不好说。

  田地、赏赐、俸禄这些固然重要,可还不够积累到两万家产的,毕竟儿子太多了,四五百个了,每人一个月一两,那就多少钱了,还要管他们吃喝……

  蓝家还有一些灰色产业,很赚钱,但上不了台面。

  就因为上不了台面,所以,不能正大光明地拿出来用,否则皇帝怎么想?

  他会想:原来梁国公府的家底这么厚……

  借贷,是参与两厂两企计划最合适的方式。

  顾正臣不惜抵押国公府也要下重金准备购入股票,说明他十分看好两厂两企的盈利能力,他笃定十年之后,两厂两企所带来的利润,必然很高,他想要拿下最大的股权,未来分红时,拿走最大的那一头。

  论战场拼杀,蓝玉并不认为顾正臣比自己强多少。

  可论经商上的眼光,蓝玉也不得不认,顾正臣在这一块,确实没有敌手,他在大明,可是有着财神之名!

  “以我的名义,抵押上梁国公府,借贷十万两,不能输给顾正臣!”

  蓝玉吩咐。

  买入的股票越多,到时候分成越多,赚的越多。

  顾正臣敢下手,自己也敢跟。

  天一亮,蓝三福带着蓝昭明便去了钱庄,然后回到了府中。

  蓝玉指着天大骂萧逸不是东西,凭啥给顾正臣借贷十万两,到了自己这,连个五万两都不给,说什么最高三万两!

  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啊。

  蓝玉的脾气可不好,亲自出马去了大明钱庄,揪着萧逸就要借贷十万两。

  萧逸拦住想要出手的看护,解释道:“梁国公,大明钱庄有大明钱庄的规矩,任何抵押贷款,都需要以抵押物来评估放贷额度。”

  蓝玉恼怒:“镇国公府能抵十万两,为何我梁国公府抵不了十万两,只能给三万两?他是国公,我就不是国公?”

  萧逸几乎被摁在了桌案上,脸上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语气平和地说:“梁国公,镇国公府价值只有两万两,但镇国公这三个字,价值八万两,不是我等藐视梁国公,而是——”

  “诸位国公,战场功劳无数,可皆无陶朱公的本事。借贷给他十万两,十年之后,他能一口气连本带息还回来,钱庄不会有多少风险,可你们就不同了……”

  蓝玉嘴角哆嗦。

  娘的,镇国公三个字价值八万两,梁国公三个字,就价值一万两?

  欺负老实人不是!

  蓝玉不满意,逼迫道:“我今日非要拿走十万两呢?”

  萧逸知道蓝玉是了出名的不好对付,但也不惧,只回了一句:“梁国公,这是皇室的产业,抵押国公府,最多只能拿走三万两,再多,那就需要给出其他抵押物了。”

  蓝玉那萧逸没办法。

  确实,这是皇室的产业,东家就一个,朱元璋。

  对萧逸用了强,他转身就能入宫。

  蓝玉骂骂咧咧,催促萧逸办三万两的借据,业务流程还没走完,后知后觉的耿炳文就来了。

  “蓟国公,你也只能办三万两,多了,一文没有。”

  耿炳文错愕:“我可是——”

  “知道你是国公。”

  “不是,我说我可是来办——”

  “说什么也没用,明码标价,国公府两万两,国公名声一万两……”

  耿炳文恨不得踹死蓝玉,老子压根就没想办这么多,一万两就够了,你以为我有那么大的底气,那么大的本事?

  万一这买卖没做成,亏了,十年之后,咱这国公府还不得吃粥还债?

  可是大明钱庄,皇帝开办的,欠了皇帝的钱,谁敢赖着不还,人家非要上门收宅子,你也不能咋滴啊。

  大明朝,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耿炳文不喜欢冒险的积极的进攻,而是追求稳妥、可控。

  一万两,十年期,到时候即便一口气还不起,靠着俸禄也能还个一小半,最多拖欠两年,事情也就过去了。

  借三万两,太多了,利息也多……

  借贷参与,对于一干公侯伯爵来说,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

  至少,借贷不会对当下的生活构成太大影响,至于十年后的事,走走再说,大不了穷酸几年。

  最主要的是,镇国公拿出了十万两参与其中,这不只是魄力,还有自信,自信两厂两企十年之后,必然可以连本带息地赚回来……

  他是财神,他认准的事,大家愿意冒险跟一跟。

  于是,大明钱庄积存的大量金银,开始被消化,拿出来之后,也将会以各种方式再次进入市场……
  http://www.hlys.cc/4660/26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