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红尘观棋者 >第120章 父道如灯与归途知远!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20章 父道如灯与归途知远!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欧洲合作方的投诉函,像一块石头投入怒江的静流。对方以“银饰图腾涉嫌文化冒犯”为由,要求销毁已生产的三千件定制款,还要赔偿违约金。肖亚文拿着函件赶来时,丁元英正和阿木的爷爷坐在火塘边,看着阿木给刚做好的银饰抛光……

  “对方说…,我们设计的‘日月同辉’图腾,和他们某宗教的符号相似,是对其信仰的不尊重。”肖亚文的声音带着焦虑,“这批货已经耗费了三个月的工时,要是销毁,不仅损失惨重,还会影响联盟的国际声誉……。”

  韩楚风立刻提议:“我们重新设计图腾,赶在交货期前生产一批新的……?”

  丁元英没接话,只是看向阿木:“你设计这个图腾时,想表达什么……?”

  阿木放下手中的工具,有些局促:“我想把怒族的日月崇拜,和欧洲人喜欢的简约风格结合,没想到会冒犯到他们的宗教……”

  “不是你的错……。”丁元英摇摇头,“文化差异本就客观存在,错的是我们只考虑了审美融合,没做足文化调研。但销毁货物、赔偿违约金,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转头对肖亚文说:“联系对方,邀请他们的文化顾问来麻栗村,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的图腾起源、制作过程,再谈谈怒族的日月崇拜文化。真懂文化的人,不会轻易将不同文明的符号划等号;要是故意刁难,这样的合作也没必要继续……。”

  安排妥当后,火塘边的气氛渐渐缓和。阿木的爷爷忽然叹了口气:“想起阿木小时候,总嫌我守着老手艺固执,跟我吵着要出去打工,就像现在城里的年轻人,总觉得父亲的想法过时,处处对着干……。”

  这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丁元英的话匣子。他看着跳跃的火苗,声音低沉而悠远:“年轻人对父亲,大抵要走五段路。第一是质疑,觉得父亲的经验跟不上时代,他的叮嘱是束缚,他的坚守是迂腐;第二是对抗,总想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不用听父亲的话,也能活得很好;第三是接受,碰了壁、栽了跟头,才发现父亲的话里藏着人生的坑,开始愿意听、愿意信;第四是理解,等到自己扛起责任,才明白父亲当年的固执,是无奈,是守护,是拼尽全力给你铺路;最后是成为父亲,学着他的样子撑起一个家,才发现自己拼尽全力,也未必能达到他当年的高度……。”

  阿木愣住了,低头看着自己手上的刀痕:“我以前总觉得爷爷老古董,打银的法子太落后,想出去赚大钱。直到弄坏了祖传的模具,直到跟着爷爷学采银矿、学燃石破岩,才知道爷爷的每一句叮嘱,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现在我也开始带徒弟了,才发现教手艺不难,教做人、教敬畏,比什么都难,爷爷当年教我,该有多耐心……。”

  韩楚风想起自己年轻时,总觉得父亲过于谨慎,不愿冒险拓展生意,直到父亲去世,他接手正天集团遭遇做空危机,才明白父亲的谨慎是对企业的守护。“元英,你说的这五段路,我走了大半辈子才走完。现在看着儿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总想提醒他,却又怕他嫌我唠叨……。”

  “父道如灯,不是要照着孩子的路走,是要在他迷路时,让他知道有地方可回。”丁元英的目光柔和了些,“当年我父亲病重,我坚持不做无谓的治疗,被人骂不孝。但我知道,父亲一生要强,不愿躺在病床上毫无尊严地活着。理解父亲,不是盲从他的决定,是读懂他行为背后的本心……。”

  几天后,欧洲合作方的文化顾问抵达麻栗村。老艺人带着他参观银矿坑、展示燃石破岩的古法,阿木则给他讲述怒族日月崇拜的起源——那是祖辈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与宗教符号毫无关联。文化顾问看着一件件带着手工温度的银饰,听着代代相传的故事,最终打消了疑虑,不仅撤销了投诉,还增加了订单量,要求在产品介绍中加入怒族文化的解说。

  危机化解,联盟的国际合作愈发顺畅。而阿木在带徒弟的过程中,也渐渐明白了爷爷当年的苦心。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像爷爷教他那样,从磨银料开始,一点点打磨徒弟的耐心和手感,把怒族的文化、手艺的敬畏,一点点传递下去。

  这天晚上,阿木拿着自己新做的一对银镯,递给爷爷:“爷爷~,这是我按您当年教我的法子做的,您看看……。”

  老人接过银镯,放在手里摩挲着,眼眶渐渐湿润:“好~,好,做得比我当年还好。手艺传下去了,我也就放心了……。”

  丁元英和韩楚风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韩楚风轻声说:“元英,你不仅帮联盟破了局,还让阿木读懂了爷爷,让我们都重新审视了父道。这场商业救赎,不知不觉间,也成了人心的救赎。”

  “商业的本质是为人服务,救赎商业,终究是救赎人心。”丁元英转头看向窗外,月光洒在怒江面上,泛着粼粼波光,“正天集团的危机,网贷的陷阱,非遗的困境,本质上都是人心的迷失。父亲教会我们的敬畏、坚守、责任,正是破解这些困境的钥匙……。”

  他知道,这场关乎商业救赎、文化传承、人心觉醒的棋局,还远未结束。未来还会有新的文化冲突,新的资本博弈,新的年轻人在质疑与理解中成长。但只要父道如灯,只要匠心如炬,只要“自强自救”的道不变,就一定能在这条遥远的归途中,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故事,仍在继续。父道如灯,归途知远,一场跨越代际、关乎传承与理解的救赎,在怒江的山水之间悄然延续,而那位红尘观棋者,依旧静立一旁,看着人心向善、道通四方,看着一代代人在质疑中成长,在理解中传承……
  http://www.hlys.cc/46630/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