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绘制新的银河全景图。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深邃的宇宙空间,远离了银河核心那令人心悸的喧嚣与壮丽,也告别了白洞喷薄那般颠覆认知的奇景,“思源号”飞船如同一片静谧的秋叶,悬浮在银河系广袤的旋臂边缘。舷窗之外,是前所未有的宁静与黑暗,唯有远方那凝聚了数千亿颗恒星、横跨十万光年的庞大“风车”,散发着柔和而恢弘的星辉,成为这墨色天鹅绒上唯一,也是最震撼心灵的画卷。飞船核心观测厅内,柔和的生态光源照亮了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区域。此刻,那里正悬浮着一幅尚在构建中的银河系星图。星图的基础数据来自人类数个世纪的观测积累,勾勒出了银河系大致的旋臂结构、核心凸起以及银晕的轮廓,但在傅水恒教授、陈智林博士,甚至是小愽文眼中,这幅星图显得过于“苍白”和“扁平”。它缺乏灵魂,缺乏深度,更像是一张解剖图,而非一个活生生的、奔流着能量与奥秘的宇宙生命体。
“我们之前的认知,就像盲人摸象,”傅水恒教授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星图,声音沉稳而充满感慨,“看到了旋臂,就以为是全部;探测到银心辐射,便以为触及了核心。直到我们亲历银心,直面那狂暴的引力之舞与创生之焰;直到我们被白洞抛掷,得以从这‘彼岸’回望……我们才真正开始理解,何为完整的银河。”
陈智林博士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飞快地滑动,调取着存储在飞船超脑核心的宝贵数据流。他的眼神专注,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兴奋光芒:“教授说得对。银心的数据,不仅仅是关于超大质量黑洞和极端引力的,它更揭示了银河系引力引擎的‘心跳’,物质循环的起点,以及塑造整个星系结构的原始力量。而白洞的观测数据……”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回味,“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一种与黑洞吞噬相反的、剧烈的物质与能量喷发机制。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定义它,但它的存在,无疑为银河系的物质能量平衡、甚至旋臂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全新的、颠覆性的变量。”
“爷爷,陈叔叔,”小愽文的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亮,他指着星图中几处略显暗淡的区域,“这里,还有这里,我们飞过的时候,感觉‘颜色’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虽然眼睛看不出来,但是……但是感觉它们好像在‘呼吸’?”他用了自己所能理解的最贴切的词汇,来描述那种源自意识感知的微妙差异。
傅水恒与陈智林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赞许。小愽文那未经世俗经验完全束缚的、纯净而敏锐的直觉,往往能捕捉到精密仪器可能忽略的整体性“氛围”变化。陈智林蹲下身,与愽文平视,温和地解释道:“愽文的感觉很可能非常准确。那些区域可能存在着特殊的星际介质分布、暗物质密度差异,或者是尚未被我们理解的背景能量场。来,帮陈叔叔一个忙,我们把愽文‘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用特殊的光谱标记出来,好不好?”
“好!”小愽文用力点头,伸出小手,在陈智林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在那巨大的星图上点触。随着他指尖的移动,星图上相应区域被赋予了极其微妙的、代表“感知异常”的柔和流光。这些流光并非具体的科学数据,却像是一种灵动的“注脚”,提示着那里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物理现实。
绘制工作正式进入高潮。这不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而是一场融合了理性与直觉、科学实证与哲学思辨的宏大创作。
“首先,是银心数据的整合。”陈智林深吸一口气,开始操作。他将从银心区域收集到的、海量的引力波数据、高能粒子流数据、磁场分布图以及恒星轨道异常数据,如同编织最复杂的锦缎一般,一层层覆盖在基础星图的核心区域。
瞬间,星图的银心部分“活”了过来。原本只是一个明亮模糊光斑的地方,开始呈现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动态结构。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不再是一个静止的点,而是以一个深邃的、连光线都无法逃脱的暗色漩涡呈现,周围环绕着炽热、疯狂旋转的吸积盘,如同地狱的熔炉入口,散发着毁灭性的引力波纹。无数恒星的轨道被清晰地描绘出来,它们并非规律的椭圆,而是在黑洞强大引力拉扯下,呈现出复杂的、相互缠绕的玫瑰形轨迹,有些甚至如同被甩出的流星,划出惊心动魄的弧线,坠向未知的深空或更遥远的旋臂。
傅水恒教授指着那些被“甩”出的恒星轨迹,声音低沉:“看,这些被银心引力剧烈扰动的恒星,它们携带着银河核心的物质和能量,或许正是播撒到旋臂,促进新恒星诞生的‘种子’之一。银心,不仅是终结之地,更是孕育之初。它的狂暴,恰恰是维持整个星系动态平衡的关键。”
小愽文看得入了神,小声说:“它好凶,但是……好像又没有那么坏?”
陈智林笑了:“宇宙的法则,很多时候超越了我们简单的‘好’与‘坏’。它是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循环的必然。”他接着将银心区域剧烈的磁场线和能量喷流也可视化出来。只见无数道粗大的、闪烁着致命辉光的能量束,从黑洞两极喷薄而出,延伸至遥远的银晕,如同银河系向宇宙深处伸出的巨大触角。“这些喷流,影响着整个星系际空间的物质分布和能量背景,它们也是银河系‘呼吸’的一部分,是它能量外泄和与外界交互的通道。”
完成了银心部分那令人窒息的力量展示后,陈智林将目光投向了他们刚刚经历的、位于银河系另一侧的“白洞”奇观区域。这里的数据库相对陌生而新颖,充满了不确定性。
“现在,让我们尝试理解‘那个出口’。”他调取了白洞喷发时记录到的所有异常数据:无法用已知物理过程解释的超光速现象(尽管是错觉,但其数据特征独特)、喷发物的奇特量子态、以及那片区域时空曲率的异常平滑与“拒绝进入”的特性。
当这些数据被小心翼翼地叠加到星图对应的边缘位置时,出现了一种与银心狂暴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同样震撼的景象。那片区域没有被描绘成吞噬一切的黑暗,而是被渲染成一种不断向外“渗出”柔和白光的、边界模糊的亮斑。这白光并非恒星的光芒,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存在”的显现,一种从时空结构底层涌现出来的“创生”之光。从这亮斑中,有模拟的物质流(基于喷发物数据推测)以舒缓而坚定的姿态向外弥散,如同墨滴入水,缓慢而不可阻挡地融入星际介质。
“看这里,陈叔叔,爷爷!”小愽文指着白洞亮斑与附近一条旋臂的交接处,“这些‘白白的烟’(他指模拟喷发物),好像飘到那些星星那里去了。”
傅水恒教授若有所思:“很有趣的观察,愽文。如果白洞真的持续地、以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方式向外‘输送’物质或能量,那么它对于附近旋臂的化学元素丰度、恒星形成速率,甚至生命所需的重元素分布,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银心吞噬与创造并存,白洞则似乎是纯粹的‘给予者’?虽然这‘给予’的方式和源头,我们还一无所知。”
陈智林接口道,语气兴奋:“是的!如果我们假设,在银河系尺度上,存在着某种我们未知的、连接银心与白洞,或者多个白洞的‘宇宙循环通道’——哪怕是极其微弱或概率性的——那么我们对银河系物质循环、能量平衡的理解,就必须彻底改写!这幅星图,必须体现出这种可能性!”
他大胆地运用算法,在银心黑洞与边缘白洞之间,添加了一条极其微弱、几乎透明的、代表“假设性超维连接”的流光通道。这条通道并非实体,而是一种概念性的表达,象征着一种超越常规时空的潜在联系。同时,他也将白洞喷发物对邻近星际介质的可能影响区域,用渐变的色彩标示出来。
接下来,是整合沿途所有其他观测数据的阶段。从离开太阳系开始,穿越柯伊伯带、遭遇奥尔特云文明遗迹、经历星际尘埃风暴、探访不同形态的外星生命、穿越暗物质云、目睹恒星诞生与死亡……每一个重要的航迹点,每一次独特的科学发现,都被精确地标记在星图之上。
小愽文成了这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他的记忆鲜活而具体:“陈叔叔,这里!我们遇到那个像大水母的透明生物的地方,它不
http://www.hlys.cc/46687/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