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活动高潮,众人赞叹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 163 章:活动高潮,众人赞叹晨光已升至中天,静思园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辉,廊下悬挂的茉莉花串被暖风拂动,清甜的香气混着古琴的松木气息,在空气中织成一张温柔的网。路智站在墨韵堂的台阶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 “文心令”—— 青铜的凉意透过绸带渗进皮肤,却压不住心头的暖意。方才报名加入文化复兴队伍的书生们还围在他身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印刷琴谱、开设棋社,眼中的光芒比阳光还要炽热。
“路公子,吉时快到了!” 柳儿抱着一把崭新的桐木琴匆匆跑来,裙摆上的墨竹刺绣在风里轻轻晃动,“苏坊主和周棋圣都在湖心亭候着,就等您示意开始了。”
路智点点头,目光扫过园内 —— 禁军们仍按既定路线巡逻,玄影阁的人混在游客中,袖口微露的匕首寒光被宽袖遮住;李大人正与几位官员站在东侧回廊,似乎在低声交谈,从他们的神色看,往日的疑虑已淡了大半。可当视线掠过假山阴影处时,路智的心头还是微微一紧 —— 那里有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快得像一阵风,却逃不过他连日紧绷的神经。
“李大人!” 路智快步上前,声音压得极低,“假山那边有异动,让玄影阁的人去看看,别让宵小之辈坏了正事。”
李大人立刻会意,不动声色地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 —— 那是与玄影阁约定的信号。片刻后,两个穿着青布长衫的 “游客” 便朝着假山方向走去,手中的折扇看似随意摆动,实则在调整防御姿势。
“放心吧。” 李大人拍了拍路智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笃定,“陛下派来的暗卫也到了,藏在御赐的‘文脉永续’匾额后面,就算有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应对。”
路智这才稍稍放心,随着柳儿走向湖心亭。此时的湖心亭已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肩头,手中举着自制的纸琴纸棋;文人雅士们则捧着茶盏,目光灼灼地盯着亭中央的琴案与棋桌 —— 那琴案是前朝紫檀木所制,桌面上还留着淡淡的琴痕;棋桌则是新制的梨花木,棋盘纹路由工匠手工镌刻,每一道都透着细腻。
“铛 ——” 一声清脆的磬响划破喧闹,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苏坊主端坐琴案前,今日她换了一身月白色罗裙,领口绣着银丝琴纹,月光般的布料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轻搭在 “流泉” 琴的琴弦上 —— 昨夜匠人用鱼鳔胶修补的裂痕已被淡青色漆料覆盖,不仔细看几乎察觉不到,唯有琴尾 “知音” 二字的刻痕,仍透着岁月的温润。
第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那琴音清冽如晨露,从指尖流淌而出,顺着湖面的微风扩散开来,落在每个人的耳畔。起初是《高山流水》的开篇,旋律舒缓如溪流漫过青石,苏坊主的指尖轻挑慢捻,琴弦颤动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周松年则坐在棋桌旁,手中捏着一枚黑子,待琴音转急时,“笃” 的一声轻响,棋子落在棋盘中央的 “天元” 位,声音不高,却恰好与琴音的节奏相合。
“好!” 人群中有人低呼,却立刻意识到打断了演奏,连忙捂住嘴,眼中满是歉意。
琴音渐入高潮,苏坊主的指尖加快了速度,旋律陡然变得激昂,如瀑布倾泻而下,又似山洪奔涌,每一个音符都带着磅礴的力量;周松年的落子节奏也随之加快,“笃、笃、笃” 的声响与琴音交织,像是千军万马在棋盘上厮杀,黑白棋子的碰撞声,竟比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更让人热血沸腾。
路智站在亭下,看着这震撼的一幕 —— 苏坊主的发丝已被汗水浸湿,贴在额角,却依旧专注地盯着琴弦,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指尖与琴音;周松年的眉头微蹙,每落一子前都会沉思片刻,指尖捏着棋子的力度,透着对棋道的敬畏。他忽然明白,所谓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与器物,而是这指尖的温度、落子的坚定,是一代代人对精神家园的坚守。
“这哪里是演奏,分明是在讲一段文化的故事啊!” 身旁一位老农感慨道,他手中还提着半篮刚摘的青菜,却忘了要去集市,只是痴痴地望着亭中,“听这琴音,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我爹带我去文庙,里面的先生就是这样弹琴的。”
老农的话引起了周围百姓的共鸣,有人说起儿时听琴的记忆,有人回忆起祖父教下棋的场景,原本安静的人群渐渐有了低声的交流,却没有丝毫杂乱 —— 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难得的文化氛围,仿佛怕惊扰了琴音与棋韵。
琴音渐缓,落子声也随之轻柔。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周松年落下最后一子,棋盘上黑白交错,竟摆出了一幅 “山河图” 的形状 —— 黑子为山,白子为水,中央的 “天元” 位恰好是一座 “孤峰”,与《高山流水》的意境完美契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全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拍着手,孩子们欢呼着,连平日里端庄的文人雅士们也忍不住站起身,对着亭中的苏坊主与周松年拱手致意。
“妙啊!妙不可言!” 王老先生拄着拐杖,快步走到亭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将琴音与棋艺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琴的‘韵’,又体现了棋的‘智’,这才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路公子,老夫之前还对你的活动有疑虑,今日一见,才知是老夫狭隘了!”
路智连忙上前搀扶,笑着说道:“老先生言重了。若无各位的支持,这场活动也办不成。文化复兴本就是众人之事,需要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坚守。”
几位官员也走了过来,其中一位正是之前对活动持反对态度的户部侍郎张大人。他看着棋盘上的 “山河图”,眼中满是惊叹:“没想到琴棋竟有如此魅力。之前我总觉得这些是‘无用之学’,今日才明白,文化是百姓的精神支柱,是国家的根脉。路公子,往后户部在文化资金上,定会给予支持。”
“张大人能理解,便是文化之幸。” 路智拱手致谢,心中满是欣慰 —— 从最初的质疑、反对,到如今的认同、支持,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琴棋文化的魅力,更让 “文化复兴” 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每个人都能触摸到的美好。
百姓们也纷纷围了上来,有的送来自家种的水果,有的递上手抄的诗稿,还有的拉着路智的手,诉说着对文化活动的期待。一个穿粗布短褂的工匠挤到前面,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小木琴:“路公子,这是俺用桃木做的琴,虽然比不上您那古琴,却也能弹出声。俺想跟着苏坊主学琴,以后教村里的孩子们,您看行吗?”
苏坊主走上前,接过小木琴,轻轻拨动琴弦,虽然音色简陋,却透着质朴的真诚。她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琴不分贵贱,只要有心,就算是木琴,也能弹出动人的旋律。明日你就来雅音琴坊,我教你基础指法。”
工匠激动得连连道谢,眼眶都红了:“俺小时候就喜欢听琴,可爹娘总说‘学琴不能当饭吃’。如今俺也能学琴了,以后俺的娃也能学,再也不用像俺一样,只能远远地听着!”
看着这一幕,李大人感慨道:“路公子,你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能打破身份的界限,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美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路智点头,目光扫过人群 —— 百姓们的脸上满是笑容,文人雅士们眼中透着坚定,官员们的神色也变得柔和。他知道,文化复兴的种子,已经在这些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就算有黑暗势力的阻挠,也无法阻止它生长。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玄影阁的首领阿墨突然快步走来,在路智耳边低语:“路公子,假山后面发现了三个黑衣人,身上带着易燃物,已经被我们制服。但他们嘴里咬着毒囊,没问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路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不动声色地对李大人使了个眼色,两人走到回廊的角落。“是黑鸦堂的人?” 李大人低声问道,语气里带着凝重。
“大概率是。” 路智点头,指尖攥紧了 “文心令”,“他们带着易燃物,显然是想破坏琴案或棋桌,打乱活动秩序。而且只抓了三个,说不定还有漏网之鱼。”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路智抬头望去,只见几个身影在人群边缘晃动,动作鬼鬼祟祟,似乎在寻找什么。他心中一紧,立刻对阿墨说:“盯着那几个人,别让他们靠近核心区域。另外,让暗卫加强对匾额和孤本的保护,绝不能让他们得手。”
阿墨领命而去,身影很快融入人群。李大人看着路智紧绷的侧脸,轻声安慰道:“别太担心。禁军和暗卫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就算有漏网之鱼,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今日的活动已经成功了,百姓们的认同,比什么都重要。”
路智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放松。他看向人群 —— 百姓们仍在围着苏坊主与周松年,有的请教琴技,有的探讨棋艺,孩子们则在空地上模仿着下棋的动作,欢声笑语不断。这热闹的场景,像一道温暖的光,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你说得对。” 路智笑了笑,“只要百姓们支持,就算有再多困难,我们也能克服。黑暗势力想破坏文化复兴,可他们忘了,文化的根在百姓心中,只要人心不散,文化就不会断。”
他转身走向人群,刚走几步,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之前在黑市被抓获的混混的同伙!那人穿着一身灰色长衫,正试图靠近存放孤本的墨韵堂。路智立刻加快脚步,同时对不远处的禁军使了个眼色。
禁军们迅速围了上去,那人见势不妙,转身就跑,却被早已埋伏好的暗卫拦住。他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刀,想要反抗,却被暗卫一脚踹倒在地,短刀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带走!” 路智冷声道。禁军们押着那人离开,人群中虽有短暂的骚动,却很快恢复平静 —— 百姓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些小插曲,反而更加坚定了支持文化活动的决心。
“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 一个老农看着被押走的黑衣人,气愤地说道,“这么好的活动,他们还想破坏,真是瞎了眼!”
“就是!我们得保护好路公子,保护好这些文化!” 周围的百姓们纷纷附和,有的甚至自发组织起来,跟着禁军巡逻,想要帮忙维持秩序。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百姓们却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有的围在琴案旁,跟着苏坊主学习简单的指法;有的坐在棋桌前,听周松年讲解基础棋理;孩子们则拿着纸笔,在工匠的指导下,画着琴棋的图案,脸上满是认真。
路智站在湖心亭上,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满是感动。他拿起话筒,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园区:“各位乡亲、各位先生,今日的琴棋合奏表演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文化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从明日起,静思园会定期举办琴棋培训班,苏坊主与周棋圣会亲自授课;我们还会印刷琴谱、棋谱,免费发放给百姓;下个月,我们计划在文庙举办‘文化节’,邀请更多的文人雅士、民间艺人,一起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百姓们欢呼起来,掌声再次响彻园区。王老先生走上前,握着路智的手,眼中满是期待:“路公子,老夫代表京城文人,愿意加入文化节的筹备。我们会整理古籍、撰写文章,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多谢老先生!” 路智深深鞠躬,“有了各位的支持,文化复兴定会越来越好。”
李大人走到路智身边,笑着说道:“陛下已经派人传来口谕,明日会亲自来静思园,为文化培训班揭牌。这不仅是对你的肯定,更是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路智心中一暖,抬头望向天边 —— 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静思园的亭台楼阁在余晖中泛着柔和的光,像一幅温暖的水墨画。他知道,虽然黑暗势力仍在暗处潜伏,未来的道路还会有挑战,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文人的坚守、有朝廷的认可,文化复兴的种子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人群渐渐散去,百姓们边走边讨论着明日的培训班,孩子们则哼着今日听到的琴曲,声音清脆悦耳。路智与李大人站在园门口,目送着大家离去,直到最后一个身影消失在巷口。
“走吧,我们也该准备明日的揭牌仪式了。” 李大人拍了拍路智的肩膀。
路智点头,转身看向静思园 —— 月光已经升起,洒在琴案、棋桌、匾额上,泛着淡淡的银光。他知道,今夜的静思园不会平静,黑暗势力或许还会有动作,但他已不再畏惧。因为他明白,文化的力量远比黑暗更强大,民心的凝聚远比阴谋更坚固。
夜风拂过,茉莉花的香气再次传来,与远处隐约的琴音交织在一起,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文化复兴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终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http://www.hlys.cc/46691/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