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陈夫子发难,言辞犀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 187 章:陈夫子发难,言辞犀利论道堂内的空气像被浸了水的棉絮,沉得让人喘不过气。乌云在窗外的天空中越积越厚,原本透过窗棂的阳光被彻底遮蔽,只剩下几缕微弱的天光,勉强照亮堂内众人的脸。路智站在场地中央,后背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方才与陈夫子的初次交锋让他意识到,这场论道远比想象中更艰难 —— 陈夫子不仅是鸿儒书院的泰斗,更是儒家正统的坚定扞卫者,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带着刀刃,直戳要害。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袖中的短匕,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稍微冷静了些。目光扫过在场的儒生,大多人脸上还带着对 “神秘身影” 的疑虑,却也有不少人被陈夫子方才的沉默镇住,眼神中透着犹豫。路智知道,必须尽快巩固方才的优势,可还没等他开口,陈夫子突然向前踏出一步。
“咚” 的一声,陈夫子的皂靴踩在青石板上,声音不响,却像重锤敲在众人心上。他抬手拂过胸前的长须,动作缓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宽大的灰布袍袖随之一甩,卷起一阵带着墨香的风,吹得近处儒生的衣袂微微晃动。“路智,你方才所举谢安、蔡邕之例,” 陈夫子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论道堂,每个字都像淬了冰,“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寥寥个例罢了。”
他顿了顿,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像鹰隼般锁定路智:“怎能仅凭这二人,便妄图证明琴棋文化与儒家理念结合具有普适性?谢安乃名门之后,蔡邕是文坛泰斗,他们本就深谙儒家大道,琴棋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消遣。寻常百姓、普通儒生,又能从琴棋中悟到几分‘中庸’‘忠义’?”
这番话一出,堂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附和。靠在左侧立柱旁的一位老儒生忍不住点头,手里的书卷被他攥得发皱:“陈夫子所言极是!我等苦读儒家经典数十载,尚不敢说完全领悟大道,寻常人学琴弈棋,多半是为了玩乐,怎能指望他们从中悟到修身治国之理?”
路智的心沉了沉,他知道陈夫子抓住了关键 —— 谢安、蔡邕的例子确实特殊,难以让普通儒生信服。他正想开口辩解,却见陈夫子向前又跨了一步,距离他不过两丈远,眼中的不屑更浓了:“更何况,谁又能知晓你此举,究竟是真心为了文化复兴,还是仅仅为了沽名钓誉,借此在这世间博个虚名?”
“哗 ——”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沸水,论道堂内瞬间炸开了锅。
站在后排的几个年轻儒生脸色骤变,交头接耳的声音陡然变大;坐在长桌旁的几位夫子也露出惊讶的神色,纷纷看向路智,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就连之前对路智稍有认同的蓝衫儒生,也皱起眉头,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似乎在与路智拉开距离。
路智的指尖微微发麻,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他能接受对理念的质疑,却无法容忍对初心的污蔑。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压下心头的火气,手心却还是冒出了冷汗,黏在短匕的木柄上,带来一阵滑腻的触感。
“陈夫子,” 路智缓缓开口,声音比之前更低沉,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坚定,“晚辈敬您是儒家前辈,不愿与您争辩意气。但‘沽名钓誉’四字,晚辈万万不敢受。”
他抬手解开腰间的布囊,从里面掏出一卷泛黄的纸 —— 那是江南琴棋学堂的学生名册,封面上还沾着些许墨渍和孩子的涂鸦。“晚辈自推动琴棋文化复兴以来,从未收过百姓一分钱,从未向朝廷要过一厘额外的俸禄。” 路智将名册展开,举到众人面前,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旁,还写着学生的家庭情况,“这些孩子,有佃农的儿子,有工匠的女儿,他们之前连‘之乎者也’都听不懂,却能通过学琴弈棋,慢慢明白‘礼’‘信’的道理。”
他的目光扫过陈夫子,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上月在苏州,有个十岁的孩子,之前总爱偷邻居的东西,学棋三个月后,主动把偷的东西还回去,还说‘棋道讲究落子无悔,做人不能失信’。陈夫子,您说这是‘沽名钓誉’吗?”
陈夫子的脸色微变,却依旧不肯退让。他冷哼一声,抬手打断路智:“不过是孩童的小聪明,怎能与儒家大道相提并论?那孩子或许懂了‘信’,可他懂‘仁政’吗?懂‘天下大同’吗?你用琴棋教他小德,却忽视了儒家的大德,这不是舍本逐末是什么?”
“陈夫子,晚辈不敢苟同。” 路智收起名册,语气愈发沉稳,“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基。若连‘信’‘礼’这样的小德都做不到,又何谈‘仁政’‘大同’的大德?就像盖房子,若连地基都打不稳,再华丽的楼阁也会倒塌。”
他转身看向在场的儒生,声音提高了几分:“诸位兄台,晚辈并非说琴棋能取代儒家经典,而是希望琴棋能成为学习经典的‘钥匙’。就像《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学经典觉得枯燥,用琴棋作为引导,让更多人愿意接触文化、了解文化,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站在右侧的一位中年儒生忍不住开口:“路公子,话虽如此,可琴棋文化如今乱象丛生。市面上的琴师,多半是为了取悦达官贵人,弹奏的都是靡靡之音;棋社里的赌棋之风也盛行,赢了就得意忘形,输了就撒泼耍赖。这样的琴棋,怎么能作为‘钥匙’?”
“所以我们才要复兴,而不是放任!” 路智立刻回应,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正是因为琴棋文化被玷污了,我们才要挖掘其中的儒家精髓,让它回归正道。就像陈夫子一生都在扞卫儒家经典,晚辈也希望能为琴棋文化正名,让它成为文化复兴的助力,而非拖累。”
陈夫子的脸色依旧难看,他抬手敲了敲桌面,发出 “笃笃” 的声响,打断了路智的话:“巧言令色!你说的这些,不过是空中楼阁。儒家传承千年,靠的是一代代儒生苦读经典、践行大道,不是靠什么琴棋‘钥匙’。你这般标新立异,只会让更多人偏离正统,最终毁了儒家根基!”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几分激动,袍袖再次甩动,不小心碰倒了桌案上的茶杯。“哐当” 一声,茶杯摔在地上,茶水溅了一地,滚烫的水珠落在青石板上,很快就蒸发成淡淡的白雾,像极了此刻论道堂内混乱的局势。
路智看着地上的碎瓷片,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弯腰捡起一片较大的瓷片,举到众人面前:“诸位请看,这茶杯碎了,我们可以用胶水把它粘好,却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可若是我们在它摔碎之前,就用布套把它保护好,是不是就能避免损坏?”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陈夫子:“儒家经典就像这茶杯,珍贵却也脆弱。如今文化式微,就像茶杯即将摔落,我们需要用各种‘布套’来保护它 —— 琴棋文化是一种,民间讲书是一种,甚至市井间的歌谣也是一种。只要能让经典传承下去,多几种方式又有何不可?”
陈夫子的手指微微颤抖,似乎被路智的话触动了,却依旧嘴硬:“歪理!这些‘布套’只会让人们忘记茶杯本身的珍贵,沉迷于布套的花纹,最终本末倒置!”
“不会的,陈夫子。” 路智轻轻放下瓷片,声音柔和了些,“就像您小时候,母亲会用糖哄您读书,难道您会因为喜欢糖,就忘记读书的重要性吗?琴棋就是那‘糖’,能让更多人愿意靠近经典,最终爱上经典本身。”
堂内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儒生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靠在窗边的一位年轻女儒生,悄悄从袖中掏出一面小巧的铜镜,镜背上刻着简单的棋纹,她低头看着铜镜,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 她小时候就是因为喜欢下棋,才被父亲引导着读《论语》的。
可陈夫子依旧不肯松口。他走到孔子画像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路智:“路智,你若真为文化复兴着想,就该放弃这些旁门左道,专心研读儒家经典,培养真正的儒士。否则,休怪老夫不认你这个‘同道’!”
天空中的乌云更浓了,隐隐传来几声闷雷,震得窗棂微微作响。一阵凉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潮湿的水汽,吹得路智的衣摆轻轻晃动。他看着陈夫子决绝的神情,心中明白,这场论道不会轻易结束。陈夫子的质疑,不仅是对琴棋文化的否定,更是对 “文化复兴多元路径” 的抗拒。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陈夫子,晚辈尊重您的坚持,却不能认同您的‘唯一’。文化复兴,从来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需要无数人探索不同的方向。晚辈愿意用琴棋文化这条路,证明给您看,证明给所有人看 —— 它不是旁门左道,而是能为儒家大道添砖加瓦的助力。”
就在这时,堂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之前去后院查看火灾的杂役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声音带着颤抖:“夫子们!不好了!后院的藏书楼,又发现了几处被人动过的痕迹,像是有人想偷偷拿走里面的典籍!”
路智心中一紧 —— 神秘身影果然没走!他不仅想搅乱论道,还想偷藏书楼的儒家典籍!这背后,会不会就是黑暗势力的阴谋?他们不仅要破坏琴棋文化复兴,还要毁掉儒家经典,彻底断绝中华文化的根基!
陈夫子的脸色也变了,他顾不上再与路智争论,转身对众人喊道:“快!随老夫去藏书楼!绝不能让典籍落入贼人之手!”
众人纷纷起身,朝着堂外跑去。路智也跟在后面,心中却满是疑虑:神秘身影为何要偷典籍?他与之前的火灾、戴银色面具的神秘高手,又有什么关系?这场论道被打断,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
乌云下的鸿儒书院,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藏书楼的危机迫在眉睫,而文化复兴的道路,似乎也变得更加曲折。路智看着前方奔跑的人群,握紧了手中的短匕,心中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少阻碍,他都要守护好中华文化的根基,既要让琴棋文化复兴,也要保住这些珍贵的儒家典籍。
http://www.hlys.cc/46691/1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