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 >第101章 新的征程: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1章 新的征程: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办公室的空气凝滞如固体。

  黄花梨木的办公桌上,那份名为《股权转让协议》的文件,像一块墓碑。

  陈景明的手指停在文件上方,没有落下。

  “再想想。”

  “我替你想了三十年。”

  张汉玉把一支英雄牌金笔推到他面前。

  笔杆冰冷。

  “签了它,金杉还是金杉,你还是董事长。”

  “那你是什么?”

  “我是盘古的程序员。”

  张汉玉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陈景明拿起笔,笔尖在纸上悬停。

  他想起了多年前,两人挤在小出租屋里,对着一台二手电脑畅想未来。

  那时他们什么都没有,却好像拥有一切。

  现在他拥有一切,却感觉要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我守不住怎么办?”

  “你守得住。”

  张汉玉的语气带着一种奇怪的,让人信服的力量。

  陈景明不再说话。

  他低下头,笔尖落下,沙沙的摩擦声,是这间办公室里唯一的声音。

  一笔一划,陈景明的名字出现在乙方的位置。

  签完,他把文件推了回去,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张汉玉拿起文件,没有多看一眼,直接放回了公文包。

  他拉开拉链,又合上。

  一个时代,就这样被封装了进去。

  他站起来,肩膀的线条似乎都松弛了下来。

  “公司的会议,我就不参加了。”

  “研发中心那边,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

  他走向门口,没有回头。

  陈景明独自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许久,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

  “通知所有部门主管,半小时后,第一会议室开会。”

  “立刻,马上。”

  电话那头的秘书被他从未有过的严厉语气吓了一跳。

  金杉,要变天了。

  * * *

  研发中心。

  这里没有黄花梨木,没有真皮沙发。

  只有电线的焦糊味、焊锡的松香味,还有熬夜带来的汗味。

  这些味道混杂在一起,却是张汉玉此刻最心安的归宿。

  他脱下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椅背上,卷起白衬衫的袖子。

  几个年轻的程序员围了过来,脸上是混杂着崇拜与好奇的表情。

  “张总……”

  “叫我汉玉,或者老张。”

  他拍了拍一个年轻人的肩膀。

  “别愣着,昨天用户单位反馈的那个内存调用冲突,解决了没有?”

  那个被叫做小马的年轻人,脸一下子红了。

  “还在查,张……张工,我们怀疑是底层调度机制的问题。”

  “把日志调出来我看看。”

  张汉玉直接坐到了小马的位置上。

  那是一张最普通的塑料椅子,坐上去咯吱作响。

  他接过键盘,手指在上面飞快地跳动,一串串绿色的代码在屏幕上瀑布般滚落。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见过能管人的老板,也见过能写代码的大牛。

  但他们没见过,一个身家亿万的老板,能为了一个bug,亲自坐在这里敲代码。

  “不是调度。”

  张汉玉停了下来。

  “这里,看到这个地址没有?”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行代码。

  “我们的中文输入法,为了追求极致的速度,预加载了高频词库。但是这个测试单位的文档里,有大量的生僻字和专业术语。”

  “系统在调用标准字库的时候,和预加载的词库,在同一个内存地址上打了架。”

  “原来是这样!”

  小马恍然大悟。

  “我马上改!”

  “不,堵上这个漏洞不是目的。”

  张汉玉摇了摇头。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动态的内存缓冲区,让系统可以智能判断调用优先级。”

  他站起身,拿起一支白板笔,在旁边的白板上画起了架构图。

  “这样,不仅能解决冲突,还能把所有非常规的调用,都纳入我们的优化体系。”

  “未来,盘古会越用越快,越用越聪明。”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

  那些原本深奥的计算机理论,从他嘴里说出来,变得清晰、简单。

  几个年轻的工程师,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这一刻,张汉玉不是老板,不是富豪。

  他是一个布道者。

  一个用代码,向他们描绘未来的先行者。

  * * *

  半个月后。

  金杉内部,一场小型的技术发布会正在进行。

  到场的,除了公司核心成员,还有几位从京城特意请来的计算机领域老教授。

  陈景明坐在第一排,西装笔挺。

  他现在是金杉唯一的“门面”。

  他有些紧张,手心微微出汗。

  发布会的主讲人,是张汉玉。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牛仔裤,脚上一双运动鞋。

  与台下西装革履的来宾格格不入。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

  “今天,给大家看一个新东西。”

  他身后的幕布亮起。

  出现的,不再是单调的命令行界面。

  一个彩色的,带着窗口和图标的桌面,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图形界面?”

  一位老教授扶了扶眼镜,身体前倾。

  “这……这跟国外的系统很像。”

  张汉玉没有回应,他握住鼠标,轻轻一点。

  一个窗口被打开了。

  他又打开一个。

  再打开一个。

  计算器、文档、还有一个简单的推箱子游戏。

  三个窗口在屏幕上完美地共存,他用鼠标随意地拖动,窗口流畅地滑过桌面,没有一丝残影。

  “多任务处理!”

  又有人惊呼。

  这在国外最先进的系统上,也是刚刚才实现的功能。

  “各位老师,请看这里。”

  张汉宇打开了那个文档程序。

  他开始输入。

  “长江后浪推前浪。”

  屏幕上,汉字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行云流水。

  “现在,我们同时运行一个高负载程序。”

  他点开了旁边的一个演示程序,屏幕上开始飞速计算圆周率。

  然后,他切回文档。

  继续输入。

  “世上新人换旧人。”

  输入依旧流畅,没有任何延迟。

  台下,彻底安静了。

  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拥有现代化图形界面、支持多任务处理、并且完美兼容中文的操作系统,诞生了。

  那位年纪最大的老教授,慢慢地站了起来。

  他的嘴唇在颤抖,花白的胡子也在抖动。

  “孩子……”

  他望着台上的张汉玉。

  “我搞了一辈子计算机,就想看这么一天。”

  “你做的,不是一个产品。”

  老教授的声音带着哭腔。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东西!”

  “我们中国自己的信息时代,从今天,从你这里,开始了!”

  话音落下,整个会场,掌声雷动。

  经久不息。

  陈景明也在鼓掌,他用尽了力气,手掌拍得通红。

  但他没有看台上的张汉-玉。

  他的脸颊上,有两行滚烫的东西,正无声地滑落。

  他终于懂了。

  张汉玉给他的,不是一个公司的重担。

  而是一张通往新世界的,无价的船票。

  * * *

  沪市。

  一家精致的咖啡馆里,舒缓的爵士乐流淌着。

  林婉清搅动着杯子里的咖啡,听着对面的朋友眉飞色舞地讲着鹏城科技圈的八卦。

  “你是不知道,金杉那个张汉玉,真是个疯子!”

  “几亿的身家说不要就不要了,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搞什么操作系统。”

  “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有人说他走火入魔。”

  朋友喝了一口拿铁,咂了咂嘴。

  “不过啊,最近有风声传出来,说他那个叫‘盘古’的系统,好像真搞出名堂了。”

  “连京城好几个国宝级的专家,都跑去给他站台。”

  林婉清的手,停住了。

  她抬起头,窗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那个曾经在她面前,因为赚到第一桶金而手舞足蹈的少年。

  那个曾经迷失在财富里,变得让她陌生的男人。

  似乎,又变回了最初的模样。

  不,他没变回去。

  他找到了那条,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路。

  那条路,比通往财富自由,要艰难得多,也光荣得多。

  林婉清的嘴角,轻轻向上弯起一个弧度。

  她为他感到骄傲。

  发自内心地。

  * * *

  夜,深了。

  鹏城的灯火,在窗外汇成一片璀璨的海洋。

  张汉玉站在研发中心的顶楼,没有开灯。

  他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纯粹地,只思考技术本身了。

  不用考虑财报,不用应付饭局,不用在虚伪的商业互吹中消磨时间。

  他感觉自己变得前所未有的轻盈,也前所未有的强大。

  口袋里,一张从英文报纸上撕下来的小纸条,被他捏得有些潮湿。

  上面有一个他反复琢磨的词。

  Inte。

  因特网。

  一个正在大洋彼岸,掀起全新风暴的东西。

  他知道,盘古系统,只是一个起点。

  他要做的,是在那场即将席卷全球的风暴到来之前,为这片土地,造好最坚固的船。

  1989年的春天,改革的春风正劲。

  张汉玉推开了通往天台的门,风迎面吹来,带着南海的潮湿与生机。
  http://www.hlys.cc/46715/1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