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理论”风险没人信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车间的空气里,弥漫着松香和机油混合的独特气味。

  一排排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低头在流水线上忙碌,动作单调却熟练。

  【咔哒】,【咔哒】。

  机械臂规律地落下,将元件压入绿色的电路板。

  张汉玉没有坐在自己的工位上。

  他站在生产线末端的一张检测台前,手里拿着一块刚刚下线的【P-2型信号采集卡】。

  他的手指,抚过电路板上一条比头发丝还细的铜制走线。

  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他拿起放大镜,凑了上去。

  问题就在这里。

  一条关键的信号线,距离旁边的地线层,太近了。

  近到超出了安全冗余的范围。

  在干燥环境下,它能正常工作。

  可一旦环境湿度上升,或者温度出现细微波动,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微弱的容性耦合就会产生。

  这会给采集到的模拟信号,引入无法预测的噪声。

  一个幽灵般的错误。

  “小张,看什么呢?”

  一个浑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是车间的老师傅,刘建国。

  他嘴里叼着一根没点的烟,手上满是黄色的老茧。

  “刘师傅。”

  张汉玉转过身,将手里的电路板递过去。

  “您看这块板子,这条走线的设计,好像有点问题。”

  刘建国接过板子,只扫了一眼,就笑了起来。

  “问题?能有什么问题?”

  他用指甲弹了弹电路板,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可是德国人设计的图纸,咱们厂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咱们就照着图纸生产,都快两年了,从来没出过岔子。”

  “理论上存在风险。”

  张汉玉坚持道。

  “这条走线和地线的间距,小于0.3毫米。在高频信号下,很容易产生干扰。”

  刘建国的笑容消失了。

  他把电路板拍在桌上,声音也大了起来。

  “理论?小张,你是个学生,懂理论,我不跟你犟。”

  “可这里是车间,不是你的课堂。”

  “这里讲的是产量,是合格率。”

  他指着身后一整面墙上挂着的“向科学要产量,向技术要效益”的红色条幅。

  “现在厂里的合格率是百分之九十九。你告诉我,你那个什么‘理论上’的风险,在哪儿呢?”

  周围几个技术员都围了过来,看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他们的眼神里,带着看热闹的戏谑。

  又一个想拿车间当试验田的学院派。

  “刘师傅,我不是那个意思。”

  张汉玉试图解释。

  “我只是觉得,既然发现了隐患,就应该及时修正。改动很简单,只需要在制版的时候,把这条线稍微挪动一下。”

  “说得轻巧!”

  刘建国把烟屁股往地上一丢,用脚尖狠狠碾碎。

  “改图纸?你知道要走多少流程吗?要打报告,要技术科审批,要总工签字!来来回回,一个月都下不来。”

  “这一个月,生产线停了,产量算谁的?你的?”

  他的声音,在嘈杂的车间里异常刺耳。

  “小刘,怎么回事?”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是车间主任。

  刘建国立刻换上一副笑脸。

  “没事,主任。跟小张探讨技术问题呢。”

  他把张汉玉拉到一边,压低了声音。

  “小子,别给我找事。你就是个来实习的学生,安安分分干完活,拿了鉴定走人。”

  “这批货是军工订单,出了问题,你我都担不起责任。”

  张汉玉看着刘建国。

  他从对方的眼睛里,看不到对技术的敬畏,只看到了对流程的服从,对责任的恐惧。

  他知道,再说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他沉默地拿起那块电路板。

  “好,刘师傅,我们用事实说话。”

  他走到一台【A-3型示波器】前,将电路板接上测试夹。

  “我们模拟一下高湿环境。”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喷壶,对着电路板,轻轻喷了一层水雾。

  然后,他打开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电源。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那块小小的荧光屏幕上。

  一条绿色的波形线,平稳地延伸着。

  安静。

  流畅。

  没有任何多余的噪点。

  刘建国的脸上,露出一抹讥讽。

  “看到了吗?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周围传来压抑的嗤笑声。

  张汉玉的眉头,紧紧锁起。

  不应该。

  绝对不应该。

  除非……

  他猛地想到了一个可能。

  这种耦合噪声,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随机的、间歇性的。

  就像一个藏在暗处的刺客,只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出致命一击。

  想在一次简单的测试中复现它,无异于大海捞针。

  “行了,别耽误大家干活了。”

  刘建国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工人们散开。

  他走到张汉玉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一些。

  “小伙子,有想法是好事。但工厂不是实验室,经验比理论更重要。听我的,没错。”

  他说完,转身走开,留下一个宽厚而固执的背影。

  张汉玉独自站在示波器前。

  绿色的光带,映在他的瞳孔里,像一道无法逾越的深渊。

  他输了。

  输给了经验主义,输给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合格率。

  可他知道,剩下的那百分之一,一旦在关键时刻出现,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他不能就这么放弃。

  直接对抗行不通,他需要一个支点。

  一个能理解他的理论,同时又具备话语权的人。

  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人的人。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张脸。

  那张在咖啡厅里,因为他的话而震惊,最终却选择相信的脸。

  林婉清。

  她正在研究741运放,她会明白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性。

  她是电子所的人,她的身份,足以让车间主任和总工程师重视。

  张汉玉关掉示波器。

  他将那块被他做过手脚的电路板,小心翼翼地用防静电袋包好,放进了自己的帆布书包。

  这是唯一的物证。

  他脱下工装,换上自己那件洗得发白的衬衫。

  他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他径直走出充满着松香和汗水味道的生产车间,走进了下午的阳光里。

  教学楼和实验楼的红砖墙,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温暖。

  他记得苏晓萌说过,林婉清通常下午都会在三楼的模拟电路实验室。

  他迈开长腿,朝着那栋楼走去。

  他不知道这次求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或许会被再次拒绝,或许会得罪更多的人。

  但他必须去。

  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一块小小的电路板。

  而是未来中国制造的信誉。

  他走到实验楼下,抬头望去。

  三楼的一扇窗户开着,白色的窗帘在风中轻轻飘动。

  他的脚步,停顿了一下。

  然后,他迈步走上了台阶。
  http://www.hlys.cc/46715/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