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满分答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毕业答辩的阶梯教室里,空气沉闷得像一块湿透了的抹布。

  头顶的老式吊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搅动的不是凉风,而是人群的焦虑与闷热。

  张汉玉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膝盖上放着他那份厚厚的毕业设计报告。

  报告的纸页边缘已经有些卷曲,被他反复翻看得十分陈旧。

  它的分量,却远不及他中山装内侧口袋里那封信的一角。

  那封来自北京的信,像一块冰,又像一团火,硌着他的胸膛。

  讲台上,一个同学正在结结巴巴地汇报着关于模拟电路优化的课题,声音在空旷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微弱。

  答辩席上的几位教授神情各异。

  德高望重的老系主任王教授面带微笑,不时点头。

  而以严苛着称的孙国栋教授,则双臂抱在胸前,眉头拧成一个疙瘩,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

  “下一位,张汉玉。”

  随着念到他的名字,教室里响起一阵微不可闻的骚动。

  他站起身,穿过一排排桌椅,走向讲台。

  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木质地板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他将幻灯片一张张插入投影仪,巨大的白色幕布上,出现了一行醒目的标题。

  【关于DJS-130机型兼容IBM-PC指令集的本土化改造与系统优化方案】

  标题打出的瞬间,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

  连一直面无表情的孙国栋,也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这个标题太大了,大得像一句狂言。

  DJS-130是国产机,而IBM-PC是遥远大洋彼岸的工业明珠,两者在体系架构上几乎是两个物种。

  要做兼容,无异于天方夜谭。

  “各位老师,同学,我的毕业设计,核心思路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嫁接与改造。”

  张汉玉的声音响了起来,平静,清晰,没有一丝紧张。

  他没有立刻陷入复杂的技术细节。

  “我们国家需要计算机,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让每一个县级工厂,每一所中学,甚至未来的每一个乡镇企业,都能用得起、用得会的计算机。”

  “我的方案,目的只有一个——成本。”

  “通过对DJS-130机型进行有限的硬件改造,并利用微程序控制技术,在软件层面模拟实现IBM-PC的核心指令集,我们可以用不到十分之一的成本,打造出一台能够运行海量国外成熟应用软件的‘中国PC’。”

  他的话语,像一颗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

  嫁接。

  改造。

  成本。

  这些词汇,远比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二进制代码,更能冲击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

  他开始讲解技术细节,从逻辑单元的修改,到总线协议的转接,再到他自己编写的、用于指令翻译的微码。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只剩下他清朗的声音和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

  那些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此刻全都探着身子,满脸的难以置信。

  那些教授们,脸上的表情从审视,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了深深的震撼。

  汇报结束,张汉玉放下粉笔,微微鞠躬。

  长久的沉默之后,孙国栋第一个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干涩。

  “张汉玉同学,你的设想很大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了一块CPU。这种底层硬件的改动,风险极高,一旦失败,就是一堆废铁。”

  “孙教授,您说的没错,风险确实存在。”

  张汉玉没有回避。

  “所以我设计的核心,并非完全的硬件改造,而是一种‘软硬结合’的思路。关键的指令集兼容,我主要通过写入控制存储器的微程序来实现。这就像是给计算机的大脑装上一个翻译官,而不是给它换一个大脑。”

  “翻译官?”

  孙国栋咀嚼着这个词。

  “对,翻译官。性能会有损耗,大约是原生执行效率的百分之七十。但是,换来的是我们能够立刻拥有一个庞大的、成熟的软件生态。用三成的性能损失,换取整个应用层面的巨大飞跃,我认为值得。”

  “那BIOS呢?”

  另一个教授追问,语气急切。

  “最关键的,基础输入输出系统!IBM-PC的BIOS是他们的核心机密,你怎么解决?”

  张汉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淡的笑容。

  “关于BIOS,我并没有完全照搬。我根据我们国家常用硬件的接口标准,重写了一个兼容版本。代码和编译好的文件,都在我提交的软盘里。”

  【轰——】

  这句话,像一枚炸弹,在所有人的脑子里炸开。

  重写一个兼容BIOS!

  这工作量,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孙国栋猛地站了起来,死死地盯着张汉玉。

  “你一个人写的?”

  “是。花了三个月。”

  孙国栋坐了回去,身体深深地陷进椅子里,半天没说一句话。

  系主任王教授清了清嗓子,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好了,答辩环节到此结束。请张汉玉同学到外面等候,委员会需要合议。”

  张汉玉走出教室,门在他身后关上。

  走廊里很安静,他能听到自己心脏有力的跳动声。

  不知过了多久,门开了。

  王教授站在门口,满面红光地看着他,像看着一块绝世的璞玉。

  “张汉玉同学,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一致决定……”

  王教授顿了顿,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庄重。

  “你的毕业设计,满分!这是我们计算机系成立以来,第一个满分!”

  话音未落,教室里,几个一直坐在后排、穿着与学生格格不入的人,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

  一个穿着蓝色干部装的中年人抢先一步,挤到张汉玉面前。

  “张汉玉同志!我是北京708所的!我代表我们所,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的项目,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你需要做的,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些!”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个穿着笔挺西装、头发梳得油亮的年轻人也挤了过来,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

  “张先生,你好!我系上海万国贸易公司嘅代表。我哋可以俾你每个月五百蚊嘅工资,仲可以送你去美国硅谷学习一年!食宿全包!”

  五百元!

  这个数字让整个走廊瞬间沸腾。

  在这个普遍工资只有三四十块的年代,这是一个足以让人疯狂的数字。

  去美国硅谷,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赐良机。

  本地计算机厂的代表急得满头是汗,一把拉住张汉玉的胳膊。

  “汉玉!你可是我们星城培养出来的人才!别听他们的!只要你来我们厂,我立刻向上面打报告,给你成立一个独立的实验室,你当主任!”

  一时间,张汉玉被围在了中间。

  北京的国家级研究所。

  上海的高薪外贸公司。

  本地的国营大厂。

  三条截然不同的路,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时,一直沉默的孙国栋教授也走了过来。

  他拍了拍张汉玉的肩膀,力道很重。

  他的眼神复杂,有欣赏,有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种期盼。

  “去北京。”

  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你的舞台,不应该在星城这么小的地方。”

  张汉玉看着眼前一张张热切的脸,听着耳边一句句诱人的承诺。

  他感觉中山装口袋里的那封信,又开始发烫。

  林婉清那句清冷的问话,在他脑海里轰然作响。

  【张汉玉,你在等什么?】

  他没有回答任何一个人。

  他只是默默地从讲台上,拿起了自己那份已经被翻得卷了边的毕业设计报告。
  http://www.hlys.cc/46715/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