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危机就是机会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再次进入游戏,王秀发现自己正身处一个颇为热闹的官署之中。

  周围都是穿着各式官服的人,来来往往,行色匆匆。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已经不是布衣,而是一身代表着从六品武散官官阶的浅青色官服。

  看来,在自己退出的这段时间里,老祖宗王缙已经走马上任了。

  宣节校尉是个散官,没有具体职司,但需要到兵部的一个下属机构“武库署”挂名当值。

  说白了,就是个每天来点个卯,然后就可以到处闲逛的清闲职位。

  对于那些只想混个官身,吃皇粮的官僚子弟来说,这或许是个美差。

  但对于王秀来说,也不赖。

  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准备那份将要震惊朝堂的奏疏。

  “王校尉,早啊。”一个同样穿着浅青色官服,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笑着跟他打招呼。

  王秀搜索了一下王缙的记忆,认出这是武库署里的一位同僚,名叫赵德。

  “赵兄早。”王秀学着他的样子,拱手回礼。

  “听说王校尉昨晚被请去辽阳郡王府赴宴了?啧啧,真是羡煞我等啊。”赵德一脸羡慕地说道。

  王秀心里一动。

  看来李多祚并没有忘了自己,还在刻意拉拢。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有李多祚这个新晋郡王当靠山,至少暂时没人敢找他麻烦。

  坏事是,这会让他“政变功臣”的标签贴得更牢。

  他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大腿,并且在不得罪李多祚的前提下,悄无声息地完成阵营的转移。

  “哪里哪里,王爷只是随便叫过去说了几句话而已。”王秀谦虚地应付着。

  他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聊,便找了个借口,溜达到了武库署里存放档案和图籍的房间。

  这里,就是他接下来几天要奋斗的地方。

  他要以查阅武库资料为名,在这里完成那份关于“姚州蛮”的惊天奏折。

  接下来的几天,王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

  白天,他操控着王缙,在武库署里装模作样地翻阅各种陈旧的竹简和卷宗,实际上是在脑海里,将自己在现实世界查到的资料,整理、消化,并转化成符合唐代语境和思维模式的文字。

  晚上,他便回到家中,在书房里奋笔疾书。

  他不敢用纸,因为这个时代的纸张很贵,他一个刚上任的小官,如果大量消耗纸张写一些“没用”的东西,很容易引起怀疑。

  他用的是更原始,但也更隐蔽的方法——在沙盘上书写、推演。

  写了改,改了再写。

  他不仅要指出姚州地区即将发生叛乱,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叛乱的根源。

  他从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论文里得知,姚州蛮的叛乱,并非偶然。

  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官员的横征暴敛,以及对蛮族风俗的不尊重,导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只谈军事镇压,是下策。

  他要提出的,是一套“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首先,他建议朝廷立刻派遣廉洁干练的使臣,前往姚州调查安抚,罢免贪官污吏,减轻当地蛮族的赋税和劳役。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只要能缓和民族矛盾,叛乱就算不发生,也会大大降低规模。

  其次,如果叛乱依然爆发,他建议朝廷在军事上,要以“围”代“剿”,切断叛军的补给线,同时派遣使者招降,分化瓦解其内部。

  避免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朝廷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

  最后,也是最点睛的一笔,他建议在平定叛乱之后,在姚州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改良版。

  即尊重当地蛮族首领的管理权,承认他们的世袭地位,但要求他们必须将子弟送往京城学习,接受大唐的教化。

  这一招,叫文化融合,长远来看,是解决边疆民族问题的根本之道。

  当王秀将整套方案在沙盘上推演完毕时,他自己都忍不住为这个计划的周密和长远而赞叹。

  这份奏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从六品武官的眼界和格局。

  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顶级战略家的眼光和手腕!

  王秀相信,只要这份奏疏能被呈递到皇帝李显的案头,就绝对不可能被忽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奏疏写好了,但怎么递上去,又是一个难题。

  他一个武库署的小官,根本没有直接上奏的资格。

  他的奏疏,必须通过上级官员层层上报。

  但这样一来,这份天大的功劳,很可能就会被他的某个上级给冒名顶替了。

  王秀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他必须找到一个方法,让这份奏疏,能以“王缙”的名义,直接出现在皇帝面前。

  他思来想去,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两个人身上。

  一个,是他的老上司,辽阳郡王李多祚。

  通过李多祚递上去,最直接,也最方便。但问题是,这会让他和李多祚捆绑得更深,不利于他后续的“跳槽”计划。

  另一个,就是他未来的投资目标,相王李旦。

  如果能想办法,通过相王府把奏疏递上去,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仅能让他进入李旦的视线,还能向这位未来的皇帝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价值,为日后的投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他跟李旦非亲非故,怎么才能把奏疏送到他手里呢?

  王秀再次陷入了沉思。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他现在的危机,是和“政变功臣”派系捆绑太深。

  而他的机会,就是利用这份即将到来的危机,为自己创造一个接触新靠山的机会。

  他想到了一个人。

  张柬之。

  神龙政变的第一功臣,如今的汉阳郡王,当朝宰相。

  王秀知道,张柬之虽然现在位极人臣,但很快就要被武三思排挤了。

  而排挤他的一个重要罪名,就是“居功自傲,广结党羽”。

  如果……

  如果自己这个被视为“李多祚党羽”的小官,突然上了一份惊世骇俗的奏疏。

  那么,作为李多祚政敌的武三思一派,会怎么想?

  他们肯定会认为,这是李多祚在背后指点,是“政变功臣”派系在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安插亲信,干预国政。

  这无疑会加剧武三思对张柬之、李多祚等人的猜忌和打压。

  这正是王秀想要的!

  他要主动“引火烧身”!

  他要让武三思一派,把自己当成一个靶子来攻击。

  当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张柬之、李多祚一党的时候,他再出人意料地,去找相王李旦“求救”。

  以李旦的政治智慧,他一定会明白,王缙此举,是在向他递投名状!

  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和过去的派系做切割!

  这个计划,非常冒险,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玩死。

  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

  王秀的心,因为这个疯狂的计划而剧烈地跳动着。

  他知道,自己正在走一根极细的钢丝。

  但为了家族的未来,为了那“不朽世家”的梦想,他愿意赌上这一把!
  http://www.hlys.cc/4674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