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河北之危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127章节:河北之危

  漳水的秋汛刚过,浑浊的河水裹挟着败叶冲击着邺城的护城堤。郭子仪站在北城门箭楼,手掌抚过城砖上的刀痕——那是几个月前唐军收复邺城时,与安庆绪叛军激战留下的印记。他身上的朔方军铠甲沾着未干的露水,目光越过城外的芦苇荡,望向东北方范阳的方向,眉头拧成了川字。

  “节度使,李光弼大人的信使到了!”亲兵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郭子仪转身,见一名浑身尘土的骑兵跪在阶前,怀中护着一封蜡丸密信。展开信纸,李光弼苍劲的字迹跃然纸上:“史思明悉发范阳、魏州之兵,号二十万,已过邢州,锋指邺城。肃宗陛下命九大节度使会剿,吾率河东军三万先行,明日可至。”

  郭子仪捏紧信纸,指节发白。史思明这只老狐狸,自安庆绪死后吞并其部,如今已是安史叛军的唯一核心。邺城作为河北腹地的枢纽,北控幽燕,南接中原,是唐军楔在叛军心脏的钉子,史思明必然不惜一切代价来夺。他快步走下箭楼,甲叶碰撞声在空荡的城门洞回响:“传我将令,命衙内兵马使李忠义加固城防,城外民房尽数拆毁,漳水沿岸布设绊马桩;再派快马去魏州,告知崔光远节度使,务必袭扰史思明后路!”

  次日清晨,邺城东门迎来了第一支援军。李光弼身着银甲,骑在一匹乌骓马上,身后的河东军阵列严整,陌刀手在前如林,弩箭手在后如墙。“子仪兄,别来无恙!”李光弼翻身下马,与郭子仪相拥,“史思明老奸巨猾,此次来势汹汹,不可小觑。陛下虽命九大节度使会师,但未设统帅,这兵权调度怕是要费些周章。”

  郭子仪叹了口气,引着李光弼登上城楼:“我已让人在城西扎下主营,各路节度使到后,先开军事会议。眼下邺城守军仅五万朔方军,史思明号称二十万,实则不下十万精锐,我们必须集中兵力,坚守待变。”他指向城外的防御工事,“漳水我已命人筑坝拦水,若叛军攻城,便开坝淹其阵脚;城墙之上增设床弩与投石机,备好猛火油与滚木礌石。”

  接下来的三日,九大节度使的兵马陆续抵达邺城外围。淮西节度使鲁炅带着岭南的藤甲兵,兵锋刚劲;兴平节度使李奂的神策军衣甲鲜明,携带着长安运来的新式连弩;范阳节度使侯希逸的幽蓟骑兵善长奔袭,马蹄踏过尘土飞扬;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节度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也相继率军赶到,二十万大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与邺城东北方向的史思明叛军形成对峙。

  军事会议设在郭子仪的主营大帐,帐中九张案几围成一圈,沙盘上标注着邺城及周边的山川河流。郭子仪居中而坐,沉声道:“诸位将军,史思明据范阳、魏州之地,拥兵十万,如今兵临邺城,意在打通河北与河南的通道,威胁东都洛阳。我军虽众,但各部习性不同,需统一调度方能破敌。”

  话音刚落,许叔冀便抚着胡须开口:“郭公所言极是,但我滑濮军刚从雍丘赶来,将士疲惫,若要正面迎敌,还需朔方军与河东军打先锋。”他话音刚落,鲁炅猛地拍案而起:“许将军此言差矣!叛军势大,当同心协力,怎可推诿?我淮西军愿为前锋,与史思明决一死战!”

  “鲁将军勇悍,可嘉!”李光弼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众人,“但史思明麾下有‘曳落河’精锐,皆为契丹、奚族勇士,冲击力极强,不可轻举妄动。依我之见,可分三路布防:郭子仪公率朔方军守邺城正面,依托城墙与漳水防御;我率河东军与侯希逸的骑兵驻于城北,防备叛军迂回;鲁将军与崔光远将军率军驻于城南,截断叛军粮道;其余诸位将军率军居中策应,随时支援各路。”

  众人纷纷点头,唯有季广琛迟疑道:“若史思明声东击西,主攻一路,我军分散布防,恐难以及时支援。”郭子仪道:“季将军顾虑有理,我已在各路之间埋设烽火台,一旦遇袭,白日举烟,夜间点火,援军须在一个时辰内赶到。此外,我已命人联络邺城周边的乡勇,让他们协助打探军情,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及时知晓。”

  会议刚散,斥候便来禀报:“史思明大军已至邺城东北五十里的洹水,正在安营扎寨,其先锋将令狐彰率一万骑兵,已逼近城北的安阳桥。”郭子仪立刻与李光弼赶往城北,站在安阳桥对岸的高坡上望去,只见叛军骑兵如黑云般铺展开来,令狐彰的认旗在阵前飘扬。

  “来得好快!”李光弼握紧腰间的横刀,“侯希逸,你的幽蓟骑兵可敢与之一战?”侯希逸是个三十余岁的壮汉,闻言大笑道:“李将军放心,我幽蓟男儿最善骑射,还怕这些契丹杂碎?”说罢翻身上马,高声道:“儿郎们,随我冲!”一万幽蓟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与令狐彰的叛军骑兵在安阳桥畔展开激战。

  一时间,马蹄声、兵器碰撞声、喊杀声震天动地。侯希逸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刺穿一名叛军骑兵的胸膛,鲜血喷溅在他的脸上。令狐彰见状,拍马迎了上来,两人刀枪相交,战在一处。令狐彰的刀法刚猛,侯希逸则灵活多变,枪尖如毒蛇出洞,屡屡逼得令狐彰险象环生。

  李光弼在高坡上看得清楚,叛军骑兵虽悍勇,但阵型散乱,当即下令:“河东军弩箭队准备,目标叛军阵中!”三百架床弩同时发射,弩箭如暴雨般落在叛军阵中,瞬间倒下一片。侯希逸抓住机会,高声道:“两翼包抄!”幽蓟骑兵立刻分兵两路,从两侧迂回,将叛军骑兵包围在中间。令狐彰见势不妙,虚晃一刀,率军突围而走,留下数千具尸体。

  首战告捷,唐军士气大振。但郭子仪却忧心忡忡:“史思明故意让令狐彰小败,意在试探我军虚实。他必然还有后招,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果不其然,次日清晨,史思明便亲率大军抵达邺城城下,在城南列阵,派使者送来劝降书。

  劝降书上,史思明以“裂土封王”引诱郭子仪,称若郭子仪投降,便与他共分河北之地。郭子仪看罢,冷笑一声,将劝降书撕得粉碎,对使者道:“回去告诉史思明,我郭子仪深受皇恩,誓与叛军不共戴天!若他识相,速速束手就擒,尚可留全尸;若敢顽抗,定让他身死族灭!”

  史思明见劝降不成,立刻下令攻城。十万叛军推着云梯、冲车,如潮水般涌向城南的城墙。鲁炅亲自在城头指挥,高声道:“床弩放!滚木礌石往下扔!”床弩的弩箭穿透叛军的盾牌,将数人钉在一起;滚木礌石砸落,叛军惨叫着被砸成肉泥。但叛军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地冲向城墙,不少人已爬上云梯,与唐军展开近身搏斗。

  “崔将军,快率军从侧翼夹击!”鲁炅对着城下大喊。崔光远早已率军在城南的树林中埋伏,闻言立刻下令冲锋。唐军从侧翼杀出,叛军腹背受敌,阵型大乱。鲁炅抓住机会,打开城门,率军冲出,与崔光远的军队前后夹击,叛军大败,死伤万余人,史思明被迫率军后退十里。

  连续数日,史思明轮番攻打邺城的东、南、北三门,都被唐军击退。但唐军也损失惨重,鲁炅在攻城战中被流矢射中左腿,无法再指挥作战;侯希逸的幽蓟骑兵伤亡过半,战斗力大减。更糟糕的是,唐军的粮草渐渐短缺,二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巨大,负责押运粮草的李奂派人来报,粮草在途中被史思明的部将高庭晖率军劫走。

  “粮草被劫,军心必乱!”郭子仪在大帐中焦急地踱步,甲叶碰撞声都带着焦躁。帐外传来士兵的争吵声,是滑濮军与神策军为了半袋糙米扭打在一起。李光弼面色凝重地按住剑柄:“史思明这招釜底抽薪太狠!二十万大军每日需粮千石,如今存粮只够支撑五日。我建议集中朔方、河东两军主力,主动出击夺回粮道,其余各部留守邺城。”话音刚落,帐帘被掀开,许叔冀带着怒气闯进来:“李将军这是要让我滑濮军当挡箭牌?我部将士连饭都吃不上,如何守城?”季广琛也附和道:“郭公、李公,不如遣使向长安求援,待粮草续上再做打算。”郭子仪刚要反驳,亲兵慌张来报:“节度使,史思明派使者送来了一封帛书,说是给各位将军的。”

  帛书竟是史思明亲笔所写,分致九大节度使,给郭子仪许以“燕王朝堂太尉之位”,给许叔冀承诺“永镇滑濮,世享富贵”,对鲁炅则以“岭南之地为采邑”相诱。许叔冀看完脸色微变,悄悄将帛书塞进袖中。郭子仪当众撕毁帛书,怒喝:“竖子敢尔!”但他眼角余光瞥见许叔冀的动作,心中一沉。李光弼低声道:“史思明意在分化我军,如今人心浮动,唯有速战。我愿率河东军为先锋,子仪兄率朔方军压阵,若能击溃高庭晖的粮队,尚能挽回颓势。”郭子仪点头应允,刚要传令,季广琛却道:“我郑蔡军新募之兵居多,恐难当大敌,需留守休整。”许叔冀立刻附和,崔光远也以“魏州防线不可空”为由推脱,帐中顿时陷入僵局。

  最终议定,仅郭子仪、李光弼、侯希逸三部共八万兵马出战,其余五部留守邺城。次日黎明,唐军刚过漳水,就见高庭晖的粮队在前方河滩列队,看似松散实则暗藏杀机。“不对劲,粮队阵型太整,恐有埋伏!”李光弼勒住马缰,话音未落,两侧芦苇荡中突然响起号角,史思明亲率五万“曳落河”精锐冲出,黑甲如潮,弯刀映着晨光闪着寒芒。“郭子仪、李光弼,本王在此等候多时!”史思明的吼声震彻河滩,“许将军、季将军,本王的承诺依旧有效!”

  郭子仪心头一凉,转头望向邺城方向——城南的烽火台毫无动静,显然留守的节度使们坐视不理。“杀!为了大唐!”他挺起长枪率先冲锋,朔方军士兵虽饥疲,仍紧随其后。李光弼命侯希逸的骑兵袭扰叛军侧翼,自己率河东军陌刀队结成方阵,抵挡“曳落河”的冲击。陌刀劈砍间,叛军骑兵纷纷落马,但“曳落河”悍不畏死,倒下一批立刻有另一批补上来,唐军阵线渐渐被压得弯曲。

  激战至正午,唐军已斩杀叛军万余人,自身也伤亡过半。侯希逸左肩中箭,幽蓟骑兵仅剩三千,仍死死缠住叛军右翼。就在此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狂风从西北席卷而来,飞沙走石迷得人睁不开眼。“天助我也!”史思明高声下令,“全军冲锋!”叛军借着风势猛冲,唐军逆风作战,弩箭射不远,陌刀挥舞也滞涩许多。更糟的是,阵后突然传来骚乱——许叔冀竟率滑濮军打开邺城西门,引叛军入城,城南的季广琛部见状也自行溃散。

  “邺城失守了!”这个消息如惊雷般在唐军中炸开,本就动摇的军心彻底崩溃。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河东军与朔方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李光弼挥刀斩杀一名逃兵,怒吼:“稳住!随我杀出去!”但败势已无法挽回,他被两名亲兵护住,在乱军中奋力突围。郭子仪一枪挑翻叛军百夫长,回头却见儿子郭旰正与三名“曳落河”缠斗,身上已多处负伤。“旰儿!”他策马冲去,刚将郭旰护在身后,一支冷箭突然射中郭旰的后背,箭头穿透甲胄,鲜血瞬间染红了战袍。

  “父亲!”郭旰用尽最后力气将长枪刺入一名叛军胸膛,栽倒在马下。郭子仪目眦欲裂,狂吼着挥枪乱刺,枪尖上沾满了叛军的鲜血。李光弼策马赶来,死死拉住他的马缰:“子仪兄!留得青山在!邺城已失,再不走就全军覆没了!”此时狂风更烈,叛军在风中如鬼魅般冲杀,唐军尸横遍野,漳水被鲜血染成暗红。郭子仪望着邺城方向升起的叛军狼头旗,又看了看倒在血泊中的儿子,终是咬碎牙,在亲兵的护卫下向西突围。侯希逸率残骑断后,身中数刀仍死战不退,最终仅率百余骑跟随郭子仪撤离。

  史思明率军进入邺城时,城内已一片混乱,投降的唐军士兵蹲在街边,头埋得几乎贴到地面。他身着鎏金黑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扫过街巷中散落的唐军旌旗与兵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我命令,”他勒住马缰,声音透过亲兵的嘶吼传遍全城,“所有降兵原地整编,朔方军旧部单独造册,三日内敢私藏兵器者,屠其营帐!”一名降兵试图起身逃跑,被身后的“曳落河”精锐一刀砍倒,鲜血溅在斑驳的城墙上。

  史思明翻身下马,径直走向唐军曾经的节度使府——如今已成为他的临时治所。途经西城防时,他停下脚步,指尖划过郭子仪加固过的城砖,对身旁的副将令狐彰道:“郭子仪倒是会筑城,这夯土竟比范阳城墙还厚三分。”令狐彰躬身道:“大王,唐军虽败,但漳水大坝仍在其控制中,需派重兵驻守南岸,以防他们决堤淹城。”史思明点头:“你带五千人去接管大坝,再把城外的绊马桩尽数回收,改作守城的拒马。范阳兵甲已足,待休整三月,便直取洛阳。”

  郭子仪与李光弼收拢残部,仅得三万余人,退保洛阳。沿途皆是溃散的唐军士兵,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见了郭子仪的大旗,纷纷跪地哭求收容。行至安阳桥时,郭子仪勒住马缰,回望邺城方向,城头的狼头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一把尖刀刺在他的心上。“都怪我!没能约束诸将,才致此大败!”他一拳砸在马鞍上,鲜血从指缝渗出。李光弼叹息道:“非你之过,陛下不设统帅,宦官鱼朝恩在后方掣肘,这仗本就难打。我们当速回洛阳整兵,再图收复河北。”

  当晚,郭子仪在洛阳城外的营寨中处理军务,亲兵送来一封皱巴巴的书信,信封上沾着尘土与血渍。“节度使,是从邺城逃出来的民壮带来的,说有西域的消息。”郭子仪拆开书信,李倓的字迹跃然纸上:“叔父台鉴,侄率西域军团收复焉耆,打通龟兹通道,不日将联合同罗部,袭扰吐蕃侧翼,以分安史叛军之势……”

  郭子仪的手微微颤抖,连日的疲惫与悲痛似乎被这封信驱散了些许。他走到营寨高处,望着西北方向的星空,那里是西域的方向,是大唐最后的希望之地。“李倓……好样的。”他低声自语,“河北虽失,但西域未丢,只要大唐的旗帜还在飘扬,我们就还有机会。”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光弼手持一份军报走来:“史思明在邺城称帝,国号大燕,封史朝义为怀王,正整顿兵马,欲攻洛阳。”郭子仪转过身,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传令下去,加固城防,募集新兵,待春汛过后,我必亲率大军,再渡漳水,收复邺城!”

  夜色深沉,洛阳城的灯火与远处叛军的营火遥相对望,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河北的土地上,大唐的龙旗虽暂时倒下,但在西域的戈壁滩上,另一场收复河山的征战正酣。郭子仪知道,这场平叛之战注定漫长。
  http://www.hlys.cc/47053/2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