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的挑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当熟悉的赛道消失,曾经的优势化为乌有,无力感便如潮水般涌来。在大学这个更广阔的竞技场,我发现自己除了会做题,几乎一无所有。

  大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昭阳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看着成绩单上那个熟悉的、靠前的位置,她心里却没有多少喜悦,只有一种惯性使然的麻木。做题、考试,这是她过去十几年人生中唯一熟练掌握、并能借此获得认可和生存空间的技能。

  然而,这种凭借单一技能带来的安全感,在期中考试之后,迅速上冻、碎裂。

  课堂讨论,是她遇到的第一道坎。

  西方经济学课上,戴着金丝边眼镜、风度翩翩的李教授抛出一个案例,关于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的平衡。

  “有哪位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李教授目光扫视全班。

  昭阳低下头,手指紧张地抠着笔记本的边缘。她能把市场失灵的理论背得滚瓜烂熟,能精准画出供需曲线的变化,可让她结合现实案例谈“看法”?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她哪里懂得什么市场竞争?她连菜市场都很少去,对物价的认知还停留在外婆攥着毛票与小贩讨价还价的层面。

  前排一个男生自信地举起手,侃侃而谈,引用了最新的财经新闻数据和某位知名经济学家的观点,逻辑清晰,见解独到。李教授赞许地点点头。

  昭阳看着那个男生,他叫周哲,来自上海,据说父母都是金融从业者。他手腕上那块低调却价值不菲的手表,他言谈间自然流露的对国际形势的认知,都让昭阳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差距。

  这差距,不是靠多做几道题就能弥补的。

  紧接着是思修课的小组课题展示。要求围绕“当代青年社会责任”进行调研和报告。

  昭阳所在的小组,苏曼妮自然是核心。她迅速拉了一个微信群,分工明确。她负责整体策划和最终的PPT美化,另一个男生负责数据收集,孙薇负责联系采访对象。

  “昭阳,”苏曼妮看向她,语气还算友善,“你文笔好像不错,期中论文分数很高。报告的统稿和文字部分就交给你了,可以吗?”

  昭阳点了点头。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她埋头查阅资料,字斟句酌地撰写报告,反复修改,力求完美。她交上去的文稿,结构严谨,论述清晰。

  然而,在小组讨论时,她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话。

  苏曼妮正在演示她精心制作的PPT,动画效果流畅,配色高级,还插入了她自己拍摄、剪辑的街头采访视频。孙薇分享着她采访一位青年企业家时得到的鲜活观点。周哲则在激烈地争论着报告的核心论点是否足够有冲击力。

  他们讨论着“社交媒体影响力”、“跨界合作”、“公益创新模式”……这些词汇对昭阳来说,遥远得像外星球的语言。

  她坐在角落,像个局外人,只能默默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她不太理解的时髦词汇。她那份自认为倾注了心血的文字稿,似乎只是这个光鲜展示中,最不起眼、最容易被替代的一环。

  真正的打击来自社团招新,所谓的“百团大战”。

  热闹的操场,各式各样的社团摊位,琳琅满目的宣传海报。音乐社前有人抱着吉他弹唱,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听众;街舞社的成员随着动感音乐即兴舞蹈,引来阵阵喝彩;辩论社正在举行小型表演赛,辩手们口若悬河,气场强大。

  昭阳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像个误入华丽宴会的灰姑娘,手足无措。

  她在一个看起来相对“安静”的文学社摊位前停下。负责招新的学姐热情地递给她一张报名表。

  “同学,对文学有兴趣?平时
  http://www.hlys.cc/47093/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