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第135章 季陵居士仅存6首诗,all唐诗天花板( ̄▽ ̄)~*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35章 季陵居士仅存6首诗,all唐诗天花板( ̄▽ ̄)~*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七玥又打开了下一个视频,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唐朝的。

  谁让唐朝诗人多呢??(*′?`*)?

  其他朝代的老祖宗们一看:

  “哇!!!又是唐朝?天幕,你啥时候才能讲讲我们国家和朝代的历史名人??o(′^`)o”

  ~~~

  然后,天幕当然是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天幕已经开始了它的介绍:

  “他一生仅存6首诗,却每一首都是唐诗“天花板”~

  一人独占唐代七绝和五绝之最~

  在诗歌上的成就,即便是李白,杜甫也无法企及~

  他一生仕途坎坷,辗转漂泊,却在35岁那年迎娶了18岁的小娇妻,妥妥的人生赢家~

  他就是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季陵居士?王之涣”。

  公元688年,王之涣降生于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可是顶级门阀,声名显赫~

  虽说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在官场的地位有所下滑,但往日的荣耀犹存,家底依然殷实~

  所以王之涣小时候日子过得相当滋润,接受的也是当时最优质的教育~

  年少时的王之涣性格洒脱豪迈,浑身透着一股侠客劲儿~

  别的文人都爱舞文弄墨,他却痴迷于舞剑高歌~

  与他交往的都是出身名门的富二代,官二代,这些年轻人凑到一起,整天在长安街头横冲直撞,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活的那叫一个肆意潇洒~

  据说,有一回,为了给朋友出气,王之焕带着兄弟们把一个贪官揍的鼻青脸肿,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连当地刺史都惊动了,可见的年轻时是多么天不怕地不怕~

  随着年龄渐长,王之涣的人生开始画风突变,也许是街头的打打杀杀玩腻了,又或许是突然想通了,人生该有新方向~

  他开始潜心研读诗书,短短10余年,他便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成功闯入文学圈,成为小有名气的文人~

  奇怪的是,当时文人都挤破头,参加科举考试,他却偏偏不凑这个热闹…

  其实人家是因为家里不差钱,没必要靠科举改变命运。而且骨子里带着傲气,瞧不上科举这一套~

  直到35岁,在他人的推荐下,王之涣才踏入仕途,担任衡水县主簿一职~

  在任期间,他工作认真负责,连县令都对他赞不绝口,甚至还将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女儿许配给了有家室的王之涣~

  可见王之涣的魅力有多大~

  可官场哪有那么好混,王之涣性格直来直去,不懂圆滑,很快就遭人陷害诽谤~

  才高气盛的他,怎会为了这小小的官职而折腰~

  于是,在39岁这一年,王之涣一怒之下辞了官,回家过起了悠闲日子~

  这一闲就是15年,靠着家里的积蓄,他衣食无忧,没事儿就到处旅游~

  每到一处名胜古迹,他便触景生情,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有一次,他游历到家乡附近的蒲州鹳雀楼,站在楼上,王之焕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他诗兴大发,当即写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虽然用词简单,但气势磅礴,蕴含哲理,很快就在长安城里火了起来~

  酒店老板把食客在屏风上招揽客人,小孩都能背的滚瓜烂熟,连唐玄宗听了都拍手叫好,还赏赐他象征身份的金龟带

  也是因为这首诗,原本默默无闻的“鹳雀楼”成了天下闻名的四大名楼之一,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必游之地。

  在外游历期间,王之涣结识了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大诗人,几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作诗,互相切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

  开元年间,一个下雪天,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人在旗亭喝酒~

  正喝得高兴,来,一群歌女在亭子里唱诗,三人一时兴起,决定打赌,看这些歌女唱谁的诗最多,谁就赢~

  比赛开始,第一个歌女开口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听后满脸得意,赶忙在墙壁上画了一道记号,说道“这是我的诗~”

  接着又有人唱了高适的诗,高适也赶紧画了一笔,随后又一首王昌龄的诗被唱起,他更是乐开了花~

  眼瞅着别人都得分了,王之涣却颗粒无收,心里有点慌~

  不过他灵机一动,指着最漂亮的歌女说:

  “前面那些都是普通歌手,这位一看就是实力唱将,肯定会唱我的诗,要是她没唱,我当场认输,以后退出诗坛~”

  大伙听了都哈哈大笑,等着看结果,没想到那歌女一张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三人相视大笑,这场有趣的比赛也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旗亭画壁”的典故不仅展现了王之涣对自己诗歌的自信,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与影响力。

  王之涣的?《凉州词》堪称唐诗里的“天花板”,诗中描绘的黄河、孤城、羌笛勾勒出一幅苍凉壮阔的塞外图景~

  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把边疆战士的思乡情和塞外的荒凉寂寞刻画的入木三分,被后世誉为“唐诗七绝之首”~

  天宝元年,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55岁的王之涣决定再次踏入仕途,做的文安县尉~

  尽管官职依旧卑微,但他依然兢兢业业,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可惜命运弄人,上任没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无情的夺走了他的生命,年仅55岁~

  都说古人活的不累,可你看,王之涣写的那句“更上一层楼”,现在谁不是嘴上喊着躺平,暗地里偷偷卷~

  每当我们加班到凌晨,盯着城市灯火看的时候,那不就是当代打工人版的“白日依山尽”么?”

  视频结束

  七玥:“博主大大,说的好有感触呀……”
  http://www.hlys.cc/47097/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