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不要过来,我有病 >第125章 萧玥——光影之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25章 萧玥——光影之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萧煜城在巴黎的左岸风云初起,他在颐园的妹妹萧玥,同样在自己的艺术疆域里,掀起了一场名为“数字敦煌”的视觉风暴。

  这个想法源于一次偶然的灵感碰撞。萧玥在整理哥哥从世界各地寄回的艺术资料时,看到了一批敦煌壁画的超高精度数字扫描文件。那历经千年依旧绚烂的色彩、流畅而富有生命力的线条、以及壁画本身承载的厚重文化内涵,深深震撼了她。同时,她也关注到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日益增长的兴趣,以及对沉浸式体验的热衷。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中形成:为什么不利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将静态的、遥远的敦煌壁画,转化为一个可以身临其境、互动体验的动态艺术空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物数字化展示,而是一次真正的艺术再创造,是古典美学与未来科技的对话。

  她立刻行动起来。首先,她需要组建一个跨领域的团队。她找来了顶尖的数字艺术家、编程工程师、音乐制作人,甚至还有研究敦煌学的年轻学者。说服这些心高气傲的专业人士参与一个如此前卫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并非易事。萧玥拿出了她在商业谈判中学到的技巧,以及她作为艺术管理者对项目的激情与清晰愿景。

  “我们不是在复制敦煌,”她在项目启动会上对团队成员说,“我们是在用这个时代的语言,重新诠释和激活敦煌。我们要让那些沉睡在石壁上的飞天、佛陀、本生故事,活过来,与今天的观众呼吸同一片空气,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项目推进过程中,挑战层出不穷。技术层面,如何将二维的壁画无缝转化为三维的虚拟空间,并保持其艺术神韵?如何设计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文化庄重感的互动环节?内容层面,如何取舍浩如烟海的敦煌素材?如何确保学术上的准确性,避免“魔改”的诟病?

  萧玥展现了惊人的统筹能力和决断力。她亲自参与每一次创意讨论,在艺术表现和技术可行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当工程师认为某个互动效果无法实现时,她会鼓励他们寻找替代方案;当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法偏离主题时,她会温和而坚定地将方向拉回。她还需要协调预算,确保这个投入不菲的项目能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以证明其可持续性。

  那段时间,萧玥几乎以艺术中心为家。她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敦煌壁画的打印稿、概念设计图和技术架构图。她与团队成员们一起熬夜,讨论细节,解决难题。父亲萧景睿偶尔来看她,看到女儿眼中燃烧的斗志和忙碌的身影,既心疼又骄傲,只是默默让助理送来各种补品和零食,并加大了在集团内部对女儿项目的资源倾斜。

  “数字敦煌”的展览筹备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前期宣传时,一些保守的评论家和传统文化保护者提出了质疑,担心这种“科技炫技”会损害敦煌艺术的严肃性和原真性。压力一度让团队有些士气低落。

  萧玥站了出来。她没有选择硬碰硬地反驳,而是主动邀请了几位持批评态度的学者和媒体人,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内部预览和研讨会。在沉浸式的展厅里,当嘉宾们戴上VR设备,亲眼看到飞天环绕身边飞舞,伸手“触摸”到斑驳的壁画细节,耳边萦绕着根据古谱复原创作的梵音时,许多人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一位原本持强烈反对意见的老教授,在体验结束后,沉默良久,对萧玥说:“萧总监,我依然认为保护文物本体是第一位的。但是……我必须承认,你这种方式,或许真的能让更多年轻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亲近和理解我们的文化瑰宝。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普及和教育。”

  这番话,给了萧玥和团队极大的鼓舞。展览正式对外开放时,盛况空前。门票提前一周售罄,社交媒体上充满了惊叹和好评。观众们排着长队,只为亲身感受那穿越时空的光影奇迹。展览不仅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更赢得了业内的专业认可,被誉为首个成功将顶级文化遗产与尖端数字艺术完美结合的标杆性案例。

  站在熙熙攘攘的展厅外,听着里面传来的阵阵惊叹,萧玥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这不仅仅是她个人事业的巅峰,更是她向父亲、向哥哥、向所有人证明,她萧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同样可以在家族事业中开辟出独树一帜的天地,甚至引领新的风潮。

  她成功地在古典与现代、艺术与商业、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游刃有余的“光影之间”。她的成功,也悄然改变了父亲萧景睿对“艺术投资”的看法,开始更加重视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颐园的花园里,那抹明黄色的身影,变得更加自信和耀眼。
  http://www.hlys.cc/47108/1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