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第181章 双龙出世定天伦,大明江山有后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1章 双龙出世定天伦,大明江山有后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这消息传来,寝宫内顿时一片欢腾,唯有柳雨嫣的笑容,微微顿了顿——她懂,同为帝王妃嫔,同为皇子生母,往后的日子,难免会有比较,会有牵绊。

  但她很快又缓过神来,轻声道:“既是双喜,便传本宫的话,给王娘娘送些补身的参汤和锦缎,祝她母子平安。”

  而隔壁王翠环的寝宫内,此刻也是一片忙乱后的欢喜。

  王翠环刚经历过生产的剧痛,身体还虚弱得连说话都费劲,却死死盯着产婆怀里的襁褓,眼中满是期待。

  当听到“是位小皇子”的喊声时,她紧绷的身体瞬间松弛下来,眼泪混着脸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砸在锦被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拿来……让我看看我的儿……”王翠环声音沙哑,伸手接过襁褓。

  当产婆告知,她的孩子仅比柳雨嫣的孩子晚出生一个时辰,算得上“同年同月同日生”时,

  她苍白的脸上,突然绽开狂喜的笑容,连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同年同月同日生……我的儿,你也是陛下的亲生骨肉,你的命,不会差!”

  她抱着襁褓,轻轻晃着,嘴里喃喃自语:“娘知道,娘只是个普通妃嫔,可你不一样,你和大皇子一起降临,这就是你的机缘。

  往后日子还长,谁知道会有什么变数?说不定,你也能走进庙堂,也能……”

  话说到一半,她突然顿住,没敢再往下说,可眼中的光芒,却藏不住那份“望子成龙”的私心——

  哪个母亲不盼着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尤其在这深宫里,孩子的前程,便是母亲的依靠。

  她越想越激动,胸口剧烈起伏着,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两眼一翻,直直昏厥了过去。

  “娘娘!娘娘您醒醒!”宫女们顿时慌了,赶紧喊来太医。守在殿外的太监,将这一切看得分明,不敢耽搁,立刻快步往乾清宫跑去——

  朱允炆此刻正在乾清宫处理东瀛捷报,宫里出了这等“双喜加惊”的事,必须立刻禀报。

  乾清宫内,朱允炆正拿着当时朱杰送来的战报,指尖划过“石见银山尽归大明,倭寇有生力量尽灭”的字句,脸上满是欣慰。

  可没等他细想后续的安抚百姓、整顿矿场之事,就见太监跌跌撞撞跑进来,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将后宫的事一一禀报,连王翠环昏厥前的喃喃自语,都如实说了出来。

  朱允炆手中的战报,“啪”地落在案上。

  他沉默了片刻,指尖轻轻敲着案几,心中渐渐清明——

  他懂王翠环的私心,女人望子成龙,本无可厚非,可这深宫里的私心,若是不加以约束,很容易变成祸端。

  他想起当年吕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位,不惜暗害其他皇子,最终搅得宫廷动荡、百姓不安的往事,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凝重。

  “传本王的话,让太医好生照料王娘娘,务必保她母子平安。”

  朱允炆沉声道,“另外,派两名得力的宫女,分别去两位皇子的寝宫,照料皇子起居,记住,凡事需公正,不可偏私,每日将皇子的情况如实禀报,不得有半分隐瞒。”

  太监领命而去后,朱允炆走到殿外,望着后宫方向那片尚未消散的赤云,心中五味杂陈——新生命的降临,本是天大的喜事,可这喜事背后,却已藏着权力的隐忧。

  他暗暗下定决心,往后一定要好好教导两个孩子,让他们懂得“百姓为重、皇权为轻”的道理,绝不能让当年的祸事重演。

  可没等他多想,突然,皇宫深处传来九声丧钟—

  “当!当!当!”钟声沉闷而悠长,一下接着一下,瞬间压过了后宫的欢喜,也压得整座应天城,都安静了下来。

  紧接着,一名面色惨白的传旨太监,跌跌撞撞地跑来,跪在朱允炆面前,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陛下……陛下……永乐皇帝……驾崩了!”

  朱允炆浑身一震,手中原本要端起的庆功酒盏,“啪”地摔在地上,碎片四溅,酒水混着泥土,溅在他的龙袍下摆上。

  他望着天边那片渐渐淡去的赤云,又望着宫墙内迅速飘起的素白孝幡,突然觉得胸口发闷——老皇帝的离世,与新皇子的降生,竟在同一日发生,这究竟是天意轮回,还是命运对大明王朝的考验?

  耳边传来群臣“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低声催促,朱允炆缓缓攥紧腰间的玉佩,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他突然意识到,大明王朝的重担,从这一刻起,已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肩头;

  而两个新生皇子的未来,也将在这场“新生命与旧王朝更迭”的碰撞中,走向一条充满未知,却又必须肩负起“百姓福祉”的道路。

  九声丧钟过后,应天城彻底没了往日的热闹。原本挂在街巷里的红灯笼,被百姓们匆匆换下,换成了素白的孝布;

  原本准备欢庆东瀛大捷的锣鼓,也被收了起来,连街边的小贩,都压低了叫卖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穆与哀伤。

  皇宫内,更是一片素白。乾清宫的檐角,挂起了长长的白幡,随风飘动,猎猎作响;殿内的烛火,换成了惨白的羊角灯,三百六十盏灯同时点亮,将丹墀照得通明,却照不散殿内的凝重。

  鎏金龙纹柱下,满朝文武按品阶肃立,蟒袍玉带被素白的孝带系着,青铜官印挂在腰间,却没了往日的威严,反倒透着几分沉重。

  “时辰到,请掌印太监启遗诏匣。”钦天监监正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跟随朱棣多年的老太监,此刻头发已白了大半,脸上满是皱纹,眼眶红肿,却依旧强撑着精神,颤巍巍地爬上九龙金漆屏风下的木梯。

  他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正大光明”匾额的边缘,那里是朱棣当年亲自指定的遗诏存放处,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人动过......

  当他的指尖探入匾额后方的暗格时,老太监摸到了一只朱漆描金的密匣——

  匣身刻着细密的龙纹,边缘因常年存放,已有些磨损,却依旧透着皇家的威严……
  http://www.hlys.cc/47109/1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