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义”子旗化为灰烬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徐晃猛地转头,目光如电,逼视着那些出声反对的人:“这面旗还能象征什么?留着它,只会成为朝廷追剿的靶子,成为兄弟们无法摆脱的枷锁!烧了!干干净净!让青龙帮,从此成为传说!”他话语中的决绝,让人心寒,也让人清醒。
众人沉默了下去。
他们知道,徐晃是对的。
这是保存火种,唯一的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青龙帮总舵陷入了一种悲壮而有序的混乱。
库房打开,钱粮清点分发;名册核对,帮众登记去向;各地分舵接到密令,开始悄无声息地收缩、转移、解散。
没有人吵闹,没有人反对。
一种无声的悲痛笼罩着所有人。
每个人在领取那份盘缠时,都红着眼眶,对着聚义堂的方向,默默地磕头,然后背上行囊,沉默地离开。
他们知道,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诀。
曾经叱咤风云的青龙帮,将从此成为历史。
徐晃亲自监督着这一切。
他仿佛不知疲倦,处理着繁杂的事务,安抚着情绪激动的兄弟,眼神始终冰冷而坚定,只有偶尔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才会流露出那刻骨铭心的痛苦与疲惫。
他去了关羽生前居住的静室。
里面陈设依旧简陋,一床,一桌,一椅,墙上挂着那柄空了的刀架。
徐晃抚摸着冰冷的刀架,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柄青龙偃月刀残留的温热与龙吟。
他在这里站了整整一夜。
他也去了张辽的居所,那里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些来不及带走的书籍和日常用品,整洁,却冰冷。
徐晃看着那张空荡荡的书桌,仿佛能看到那个白袍银甲、冷静睿智的身影,正伏案疾书,运筹帷幄。
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压下。
数日后,总舵的人已散去大半,只剩下一些核心骨干和负责善后的人员。
这一日,黄昏。
残阳如血,将天空染成一片凄艳的橘红。
巨大的广场上,堆积起了如山的杂物——废弃的兵器架、破损的旌旗、一些带不走的档案文书……以及,那面从聚义堂取下,叠放整齐的巨大“义”字旗。
所有尚未离开的帮众,自发地聚集在广场四周,人人缄默,神情肃穆。
徐晃站在那堆杂物前,手中举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
跳动的火焰映照着他憔悴而坚毅的脸庞。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面殷红的“义”字旗,仿佛看到了周雄托付时的殷切,看到了关羽执掌时的威严,看到了无数兄弟在这面旗下立下的誓言,看到了那些热血沸腾并肩作战的岁月……
所有的影像,都定格在洛阳宫门外,那个青衫浴血独挡千军的决绝背影上。
徐晃一咬牙,将手中的火把掷向了那堆杂物,掷向了那面象征着青龙帮荣耀与信念的旗帜!
“轰——”
火焰升腾而起!
贪婪地吞噬着一切!
木材噼啪作响,布帛在火中卷曲、焦黑,那面巨大的“义”字在烈焰中痛苦地扭动,化为灰烬!
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也映红了广场上每一张悲戚而决绝的脸。
没有人说话,只有火焰燃烧的咆哮声,以及那压抑不住的低低啜泣声。
徐晃挺直了脊梁,就像那柄永不弯曲的开山钺,静静地站在火堆前,看着这一切燃烧,看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最后一缕火苗熄灭,只剩下满地灰烬和袅袅青烟,徐晃转过身,面向那些留下来眼含热泪的兄弟。
他抱拳,环视一周,声音沙哑:
“诸位兄弟,保重!”
没有更多的言语,所有的嘱托、所有的情义、所有的悲壮,都融于这六个字之中。
众人纷纷抱拳还礼,声音哽咽:“徐护法保重!”
然后,他们默默地,最后看了一眼那片灰烬,转身各自离去,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
偌大的总舵,转眼间,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徐晃一人,以及那满地狼藉的灰烬。
残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最后一丝光亮也被夜幕吞噬。
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灰烬,打着旋儿,飘向未知的远方。
徐晃独自站在废墟前,站了许久,许久。
直到月上中天,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他才缓缓动了一下。
他走到总舵大门前,那两尊盘绕的青龙石雕,在月光下依旧怒目利爪,栩栩如生。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石雕冰冷的头颅,仿佛在告别老友。
然后,他背起自己的行囊,将那柄开山钺重新负在背后,最后望了一眼这片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地方,迈开脚步,踏着月光,头也不回走向了沉沉的夜色。
他没有明确的方向,只是向着东方,向着那片广袤而未知的天地,走去。
背影孤独,却带着一种卸下重担后的释然,以及一种融入天地的苍茫。
刀已归天地,人亦如飘萍。
自此,江湖再无青龙帮。
http://www.hlys.cc/47114/1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