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示弱之姿,铺垫人心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宋阳从三方帐篷回到庄内时,赵老蔫已经按他的吩咐,将准备“进献”的粮食和物资搬到了庄西的空地上。阳光下,十几袋陈粮堆得不算高,袋口敞开着,露出里面混着少量麸皮的小米和高粱——这是宋阳特意选的,既显得有“诚意”,又能暗示庄子刚遭清军攻城,存粮本就不多;旁边的木匣里,装着二十两碎银和几块成色一般的银锭,是之前从流民那里收来,或是和张大户交易时攒下的,算不上贵重,却足够让贪利者心动。“小哥,这粮食可是庄里省出来的,要是都给了大顺军,咱们自己的口粮就更紧了。”赵老蔫蹲在粮袋旁,心疼地扒拉着里面的小米,“还有这银子,够打造十把好刀了。”
宋阳蹲下身,拿起一把小米,指尖捻着麸皮,轻声道:“赵叔,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大顺军刚败,最缺的就是粮食和银子,咱们把这些送出去,换的是他们暂时不找咱们麻烦,甚至能借他们的名头挡一挡明军和清军。等熬过这阵子,粮食还能再种,银子还能再挣,可要是现在得罪了大顺军,他们和其他两方联手,咱们连种粮的机会都没有了。”
他又叮嘱王二柱:“你让人把庄里受伤的队员都安排在西墙根下的草棚里,让妇女们在旁边缝补破衣裳,孩子们就拿着红薯干在旁边吃——等下大顺信使过来,让他正好能看到这些。记住,别刻意演,就按平时的样子来,越真实越好。”
王二柱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宋阳则回到屋里,换了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袖口还补着一块补丁——这是他之前穿的旧衣服,特意找出来穿上,就是为了显得“落魄”。一切准备妥当,他让人去请大顺信使,只说“有要事相商,备好薄礼,望信使务必赏光”。
半个时辰后,大顺信使带着两个扈从,慢悠悠地走进宋家庄。刚过寨门,就看到西墙根下的景象:十几个受伤的护庄队员躺在草棚里,有的胳膊上缠着渗血的布条,有的腿上打着夹板,正低声呻吟;几个妇女坐在草棚外,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满是破洞的粗布护心,线轴上的线都快用完了,只能拼接着用;两个半大的孩子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黑乎乎的红薯干,小口小口地啃着,看到信使过来,怯生生地往后缩了缩。
信使的脚步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他之前听人说宋家庄“富庶有粮,能抗清军”,可眼前的景象,却像是刚遭了灾的破庄子。
宋阳早就候在粮堆旁,见信使过来,立刻快步上前,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语气却透着一股难掩的委屈:“李信使,让您久等了。庄里条件简陋,没什么好招待的,只能让您在这儿说话,您别见怪。”
信使打量着宋阳的旧衣服,又看了看旁边的粮堆,皱眉道:“宋庄主,你这庄子……怎么看着这么落魄?之前不是说,你还能抵抗清军攻城吗?”
“嗨,那都是外人瞎传!”宋阳叹了口气,伸手引着信使走到粮堆旁,拿起一袋粮食,打开袋口给信使看,“您看,这都是陈粮,还混着麸皮,是庄里最后的存粮了。之前清军攻城,咱们虽然勉强打退了,可死了十几个兄弟,伤了二十多个,粮食也被抢了不少——要不是庄民们省吃俭用,早就断粮了。”
他指着西墙根的草棚,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无奈:“那些受伤的兄弟,连像样的草药都没有,只能用些艾草灰止血;孩子们更是可怜,一天就吃两顿红薯干,连口白米都吃不上。我这当庄头的,看着心里难受,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信使的眉头皱得更紧,却没说话——他虽然贪利,却也经历过大顺军败逃的惨状,知道“缺粮少药”的苦,宋阳的话,倒让他有了几分共情。两个扈从站在一旁,看着草棚里的伤员,眼神也柔和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戒备。
宋阳见信使态度松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第一步示弱,算是成了。他知道,光有表面的“惨状”还不够,接下来,得用“心向闯王”的态度,彻底打消信使的疑虑,再抛出“利诱”的筹码,让信使心甘情愿地帮他在李自成面前“美言”。
他示意赵老蔫把木匣拿过来,打开盖子,露出里面的碎银和银锭,声音带着几分恳切:“李信使,这是庄里能凑出来的所有银子,还有这十几袋粮食,虽然不多,却是我和庄民们的一点心意。我知道闯王现在难处,刚退了清军,急需粮草重整队伍,这些东西,就算是我宋阳献给永昌皇帝的,只求能帮闯王一点点忙。”
信使的目光落在银锭上,眼神明显亮了——他这次来,除了拉拢宋家庄,也有“筹粮”的任务,要是能带着这些粮食和银子回去,不仅能交差,还能从中克扣一部分,自己也能得些好处。但他还是按捺住贪念,看着宋阳道:“宋庄主有这份心,闯王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高兴。只是,光有这些还不够——你也知道,现在明军和清军都盯着你这庄子,你要是真想跟着闯王,总得表个更实在的态吧?”
宋阳知道,信使这是在提条件了。他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疲惫换成了几分坚定,语气却依旧带着委屈:“李信使,我不是不想表态,是实在力不从心啊!您听我跟您细说……”
http://www.hlys.cc/47126/1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