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宋阳的难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夜幕降临时,宋家庄的庄门紧闭,城头的火把烧得噼啪作响,映着护庄队员警惕的脸庞。庄外的难民们蜷缩在临时搭起的草棚里,那是宋阳让人用树枝和茅草赶搭的,虽然简陋,却能挡些寒风。草棚外,李氏带着药农还在给最后几个生病的难民喂药,药汤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飘在黑压压的难民群上空。宋阳站在庄墙的阴影里,看着下方的景象,一个刚喝了药的孩子,在母亲怀里慢慢睁开眼睛,小声喊了句“娘”,妇人立刻把脸埋在孩子的头发里,肩膀微微颤抖。不远处,几个汉子正围着一堆篝火低声交谈,手里比划着什么,王二柱乔装成难民混在其中,时不时点头附和,眼神却在悄悄记着每个人的样貌。
“小哥,赵叔那边核完粮了。”账房先生轻手轻脚地走到宋阳身边,递上一本新的粮册,“要是收留三百人,优先收老弱妇孺和有手艺的,每天按最低标准供应稀粥,再让他们参与冬耕和工坊劳作,粮食能撑到明年三月。要是收留五百人,最多撑到正月底,而且明年的春耕种子就得挪用一半,风险太大。”
宋阳接过粮册,指尖划过“三百人”那一行,三百人,意味着要放弃两百人,让他们在寒冬里自生自灭。可这已经是目前能承受的极限,再多一人,庄里的粮窖就会见底,明年春耕没了种子,全庄人都得饿肚子。
他正思忖着,王二柱从庄外的密道摸了进来,脸上还沾着泥土,脱下破袄露出里面的护庄队号服,语气凝重:“小哥,摸清了!难民里有两百一十三个汉子,其中三十多个看着像当过兵的,手里的破麻袋里藏着短刀;还有个领头的,是杭州城里的小商人,叫张茂,一直在串联汉子们,说要是庄里再不收留,就一起冲庄门!”
“冲庄门?”宋阳眉头一皱,“他有多少人响应?”
“大概五十多个汉子,都是年轻力壮的,没老没小,不怕死。”王二柱压低声音,“我还听到他们说,要是冲不进去,就去黑风山投靠土匪,说土匪许了他们抢了宋家庄后,分粮食和女人。”
宋阳心里一沉,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事。走投无路的难民,要么变成待宰的羔羊,要么变成伤人的狼。那个叫张茂的商人,显然是看到了难民们的绝望,想借机闹事,哪怕投靠土匪也在所不惜。
“李铁锤那边呢?”宋阳问。
“刚让人来报,说要是能加十个铁匠、二十个木匠,突火枪的打造速度能提高三成,月底前能多造二十把,震天雷也能多做五十枚。”账房先生补充道。
宋阳点点头,转身往粮窖走去。粮窖在庄西的山脚下,入口用石板盖着,掀开石板,一股阴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窖里的粮食堆得像小山,小麦、红薯、土豆分门别类地码放着,墙上挂着油灯,映得粮食泛着金黄的光。赵老蔫正拿着木尺量粮食的高度,见宋阳进来,叹了口气:“小哥,这粮看着多,真要是八百张嘴吃,转眼就没了。我算过,要是收留三百人,就得让庄民们每天少吃半块窝头,开春前肯定得勒紧裤腰带。”
宋阳伸手摸了摸堆在身边的小麦,麦粒饱满坚实,是庄民们用汗水换来的收成。他想起晒谷场上庄民们翻粮时的笑容,想起孩子们啃着红薯干时的满足,心里像被揪了一下,要是为了收留难民,让庄民们饿肚子,他这个领袖,算不算失职?
可他又想起庄外那个快冻僵的孩子,想起妇人抱着孩子跪在地上的模样,想起李氏红着的眼眶。那些难民不是敌人,只是被战火逼得走投无路的普通人,和当年逃荒的庄民们一样,只是想找个地方活下去。
从粮窖出来,宋阳没回书房,径直往工坊去。工坊里的炉火还在烧着,火星溅在墙上,像点点星光。李铁锤正举着铁锤打铁,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落在火红的铁坯上,发出“滋啦”的声响。见宋阳进来,他放下铁锤:“小哥,刚试了试,要是加二十个木匠,火器架的打造速度能翻倍,护庄队的突火枪就能尽快配齐。就是工坊里的空间不够,得在旁边再搭个棚子。”
宋阳看着工坊里忙碌的工匠,有的在熔铸铅弹,有的在组装震天雷,有的在打磨枪管,每个人都专注地做着手里的活,脸上带着对安稳日子的珍惜。他知道,这些工匠大多也是之前收留的流民,正是因为有了宋家庄的庇护,他们才能重新拿起工具,靠手艺活下去。
离开工坊时,已经是深夜。庄外的难民们大多睡了,草棚里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只有几个守夜的汉子还在篝火旁抽烟,火星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宋阳走到庄东的哨塔下,望着远处的黑风山,那里隐在夜色里,像一头蛰伏的野兽,随时可能扑过来。他又望向江南的方向,那里的战火虽远,却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无数难民赶到了宋家庄的门口。
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玉佩的温润透过粗布传来,让他混乱的心绪稍微平静了些。他想起之前靠智谋周旋三方时的谨慎,想起黄金发展期时的全力建设,想起联盟巩固时的步步为营,可现在,这些智谋、建设和联盟,在五百条人命的重量面前,都显得有些无力。
“小哥,您还没睡?”李氏提着一盏油灯走过来,油灯的光映着她疲惫却温和的脸,“哨点的汤药还剩一些,我再去给守夜的难民送点,免得他们冻着。”
宋阳跟着她往哨点走,路上沉默了许久,才轻声问:“李氏,要是收留三百人,让庄民们少吃点,你觉得他们会有怨言吗?”
李氏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庄民们都是善良的人,之前收留流民时,不少人家主动腾房子、送粮食,没一个有怨言的。他们知道,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要是那些难民真的被逼成了土匪,遭殃的还是咱们庄。”
宋阳心里一动,停下脚步。他想起四方联盟的初衷,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互相帮衬,在乱世里活下去。现在面对难民,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收留一部分人,不仅是救他们,也是在消除潜在的威胁,更是在给宋家庄积累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就算粮食紧些,只要庄民们团结,总能熬过难关。
回到议事堂时,宋阳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让人连夜把赵老蔫、王二柱、李铁锤等人叫来,在油灯下宣布了决定:“第一,明天开始,分三批收留难民,优先收留老弱妇孺和有手艺的工匠,共三百人。剩下的两百人,给他们每人发三天的干粮和草药,劝他们往镇上去,那里有官府的临时安置点。”
“第二,收留的难民必须严格审查,有手艺的当场考核,老弱妇孺要找同乡作证,青壮年汉子单独安置在庄外的临时棚里,由护庄队看管,观察十天后再决定是否纳入庄内。”
“第三,粮窖里拿出三百石粮食作为难民的口粮,庄民们从明天起,每天的口粮减少一成,由赵叔负责调配;工坊旁搭新棚,让新来的工匠尽快投入生产,由李铁锤负责;王二柱带护庄队加强巡逻,尤其是庄外的临时棚和粮窖,防止奸细作乱。”
众人听着他的决定,脸上的担忧渐渐散去,这个决定既回应了主收派的恻隐之心,也兼顾了主拒派的安全顾虑,虽然艰难,却是目前最稳妥的选择。王二柱虽然还有些担心,却还是点了点头:“我会安排队员严加看管,绝不让奸细有机可乘。”
赵老蔫也道:“口粮调配的事交给我,保证庄民和难民都能吃到饭,绝不厚此薄彼。”
天快亮时,众人散去,议事堂里只剩下宋阳一人。他推开窗户,寒风裹着一丝曙光涌进来,落在他脸上。庄外的难民们已经醒了,草棚里传来动静,他们大概也能猜到,今天会有结果。宋阳望着东方渐渐亮起来的天际,心里清楚,这个决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收留的难民需要安置,粮食需要节省,安全需要防范,还有黑风山的土匪、江南的溃兵,都在虎视眈眈。
可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挣扎,因为他知道,作为领袖,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安危,也不能只谈空洞的道德,而是要在夹缝中找到一条能让更多人活下去的路。这条路或许艰难,或许充满风险,但只要庄民们团结,只要手里的火器足够锋利,只要胸膛里的勇气还在,宋家庄就能扛过这场人道主义危机,在乱世里继续稳稳地走下去。
窗外的曙光越来越亮,照亮了庄墙上的“顺”字旗,也照亮了庄外难民们充满期盼的脸庞。宋阳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出议事堂,新的一天开始了,他要去面对那些等待收留的难民,也要去面对宋家庄充满挑战的未来。
http://www.hlys.cc/47126/2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