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粮票流通,信任生根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同盟集市的开市,为粮票的推广提供了绝佳的土壤,但庄民们对“纸片子”的疑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消除。不少庄民依旧习惯以物易物,对粮票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人私下说:“这粮票今天能换粮,明天说不定就没用了,还是手里有实物踏实。”为了打破僵局,宋阳推出了“强制推行 信用保障”的组合拳。首先,同盟内部的所有官方支付,全部改用粮票:民兵参加训练,补贴不再发放粮食,而是按训练时长发放相应面值的粮票;工匠在工坊做工,工资按月用粮票结算;同盟采购庄民的粮食、草药、木材等物资,也一律用粮票支付,不再接受实物结算。
这个规定一开始引发了不少抱怨。民兵张二拿着刚领到的两张一斗票,心里犯嘀咕:“以前直接发粮食,现在发这纸片子,万一换不到粮,一家人喝西北风?”工匠王铁也有点不满:“俺们辛辛苦苦做工,就想要点实在的,这粮票要是没人认,不就白干了?”
宋阳早有准备。他下令公库在各庄设立“粮票兑换点”,由各庄庄头负责,承诺“随时兑换,不限数量”。张二带着疑虑,拿着粮票去了兑换点,庄头二话不说,给他兑换了两斗玉米。“真能换!”张二又惊又喜,立刻拿着玉米回家,逢人就说:“粮票是真的能换粮,同盟没骗人!”
王铁也试着用粮票去集市买了东西,顺利换了布匹和盐,比以前扛着粮食交易方便多了。“看来这粮票是真管用。”王铁彻底放下心来,以后再领工资,也不再抱怨,反而觉得粮票携带方便,交易快捷。
其次,宋阳加大了粮票信用的宣传力度。他让周文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粮票使用须知》,张贴在各庄和集市显眼处,明确粮票的兑换规则、防伪标识、使用场景;让市吏们在集市上主动引导庄民使用粮票,讲解粮票的好处;还让公库每月公开粮食储备和粮票发行量,让庄民知道,粮票的背后有充足的粮食做支撑,不用担心“兑付不了”。
渐渐地,粮票的便携性和便利性被越来越多的庄民认可。在同盟集市上,用粮票交易的人越来越多:农民卖了粮食,拿着粮票就能直接去买农具、布匹;工匠卖了工具,用粮票就能买粮食、盐和生活用品;商人批量采购,不用再组织车队运输物资,一张粮票就能结算,效率大幅提升。
有个来自周家庄的商人,以前带着布匹去各村交易,一来一回要几天,损耗还大。现在他直接在同盟集市上用粮票批量采购粮食和草药,再把布匹卖给其他商人,一天就能完成交易,利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粮票和集市,真是救了我们这些做买卖的!”他逢人就夸。
粮票的流通,不仅激活了同盟的经济,还增强了同盟的凝聚力。庄民们拿着印有“北地保民同盟”字样的粮票,心里多了一份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张小小的纸,不仅能换粮食、买东西,更代表着同盟的信用和实力。以前各村庄之间的交易壁垒被打破,商品流通更加顺畅,粮食、盐、农具、布匹等物资在同盟内自由流动,让整个同盟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经济共同体。
几个月后,同盟集市上已经很少有人以物易物,粮票成了绝对的主流货币。市吏们收取的交易税也越来越多,这些税收被用于修缮集市、改善学堂和医馆的条件、补贴贫困庄民,形成了良性循环。公库的粮食储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交易活跃、农业丰收,越来越充足,进一步巩固了粮票的信用。
宋阳站在集市中央,看着庄民们用粮票轻松交易,脸上露出了笑容。粮票的成功推行和同盟集市的繁荣,标志着同盟的经济血脉彻底打通,从军事、教育、医疗到经济,同盟的各项体系已经完善,成为了一个真正独立、强大、有凝聚力的实体。
清军的威胁依旧存在,但宋阳知道,他已经为同盟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精锐的军队、完善的防御、凝聚人心的约法、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还有活跃的经济。这一切,都将成为对抗清军的强大力量。乱世之中,同盟不仅能守住家园,更能活得越来越好。
http://www.hlys.cc/47126/3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