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重返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仁和医院神经外科的走廊,对沈屹而言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消毒水的气味,脚步的回声,推车滚轮与地板的摩擦——这些曾经构成他日常生活的元素,此刻却带着一种陌生的重量。

  李振华主任走在他们身侧,白大褂下摆随着步伐翻飞。“手术室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做了调整,”他说,“视觉提示系统安装完毕,你的助手也接受了相关培训。”

  沈屹点头,注意力集中在控制自己的呼吸节奏上。今天是他在术后第一次重返手术台,选择的是一台相对简单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先天性脑积水,手术风险低,但对他个人而言,意义重大。

  白夜走在他另一侧,沉默但存在感强烈。根据他们的“关系协议”,今天他作为观察者陪同,但不会介入任何医疗决策。

  “紧张吗?”在更衣室外,李主任难得地放柔了语气。

  沈屹如实回答:“比我的第一台手术还要紧张。”

  李主任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记住,技术和经验不会因为听力损失而消失。它们在这里。”他指了指沈屹的心脏和头部。

  更衣室内,沈屹换上熟悉的手术服。布料摩擦皮肤的感觉,镜中那个戴着手术帽的身影,一切都如此熟悉,又如此不同。他左侧的听觉世界永远寂静,但视觉变得异常敏锐——他能注意到光线最细微的变化,能捕捉到每个人最微妙的表情。

  白夜站在门口,已经穿上参观服。“我会在观察室,”他说,声音平稳,但沈屹能看出他眼中的紧张,“按照协议,如果你需要,就看向摄像头。”

  这是他们约定的信号——不是语言,而是一个眼神,一次对视。在手术室里,语言可能被误解,但那个专属的视觉信号只属于他们两人。

  沈屹点头,然后做了一个他们私下约定的手势——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形,其他三指伸直。意为“一切正常,相信我”。

  白夜的嘴角微微上扬,回以相同的手势。

  手术室的自动门在沈屹面前滑开。无影灯已经亮起,患者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和护士各就各位。新安装的视觉提示系统在墙面上投射出柔和的灯光,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仪器状态和团队成员的需求。

  “大家早上好。”沈屹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平稳而清晰。他特意站在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在他右前方视野内的位置。

  “早上好,沈医生。”团队成员齐声回应。他们都知道今天手术的特殊意义。

  洗手,消毒,戴手套。每一个步骤都像一场仪式,唤醒他身体里沉睡的记忆。当他的手指握住手术刀时,那种熟悉的重量和平衡感让他几乎喟叹出声。

  “手术开始,时间上午九点十七分。”

  刀尖精准地划开皮肤,熟悉的组织层次在眼前展开。沈屹的全副心神沉浸在这个微观世界里,左耳的寂静反而成为一种优势——没有杂音干扰,他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手术进行到关键阶段时,监护仪的报警声突然响起——是来自他左侧的声音。沈屹没有听到,但他注意到了视觉提示系统闪烁的红光,同时麻醉师迅速打出手势。

  “血压下降,”麻醉师简洁报告,“可能是分流管刺激所致。”

  沈屹点头,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给予升压药,调整分流管位置。”

  他的声音冷静,手指稳定。在团队的完美配合下,危机很快解除。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一次看向观察室的窗口,没有寻求那个承诺的支持。他不需要。

  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沈屹放下器械,深吸一口气:“手术结束,时间十一点零三分。”

  团队成员轻声鼓掌。少年得救了,而沈屹,也完成了一场对自己的救赎。

  在观察室里,白夜缓缓松开一直紧握的拳头,掌心满是深深的指甲印。他目睹了全程,包括那个小小的危机和沈屹如何专业地化解它。那种专注和掌控力,与他记忆中那个站在手术台前的沈医生毫无二致,甚至更加沉稳。

  更衣室里,沈屹刚换回便服,白夜就推门而入。没有言语,他直接走上前,将沈屹紧紧拥入怀中。

  “你看到了吗?”沈屹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激动,“我做到了。”

  白夜的下巴抵在他的发顶,手臂收得更紧:“我从未怀疑。但你...你不需要看我一眼。”

  沈屹退开少许,注视着他的眼睛:“因为我知道你在那里。这就够了。”

  这一刻,他们都明白,某种平衡已经被重新定义。沈屹找回了他的翅膀,而白夜学会了不将它们禁锢。

  午餐时,他们在医院食堂与林晓阳和陈墨会合。

  “太棒了,沈医生!”林晓阳几乎要扑上来拥抱,被陈墨及时拉住,“整个科室都在谈论你今天的手术!那个新来的副主任脸都绿了!”

  沈屹微笑:“只是一台常规手术。”

  “但对很多人来说,意义非凡。”陈墨推了推眼镜,“你向所有人证明了,身体上的局限不意味着能力的局限。”

  白夜始终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水杯。

  饭后,林晓阳和陈墨回去工作,白夜和沈屹并肩走向停车场。

  “你在想什么?”沈屹问,敏锐地察觉到白夜的沉默。

  白夜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我为你感到骄傲,无比骄傲。但我也意识到...我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克服那种恐惧。”

  “我不需要你克服它,”沈屹平静地说,“我只需要你信任我,就像我今天信任你一样。”

  白夜的目光在他脸上逡巡,然后缓缓点头:“我还在学习。但今天的你...让我更容易学会这门课。”

  回到公司,沈屹受到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大家显然已经听说了他成功重返手术台的消息。

  “沈总,有几位记者想采访您,”助理迎上来说,“关于您作为听障医生重返手术台的经历。”

  沈屹皱眉:“替我婉拒。我不是为了上头条才做这件事的。”

  白夜却插话:“也许你应该考虑接受。”

  沈屹转头看他,有些惊讶。

  “你的故事可以激励很多人,”白夜解释,“不仅是医生,所有面对身体挑战的专业人士。而且,”他微微一笑,“这对公司形象也有好处。”

  沈屹思考片刻,最终点头:“只接受一家专业医学媒体的采访,不谈个人生活,只谈技术和适应策略。”

  采访安排在第二天下午。令沈屹意外的是,白夜主动提出陪同,但不会出现在采访中。

  “为什么?”沈屹问。

  白夜帮他整理着领带:“因为我知道那些问题会触及你的私人领域。我想在那里,以防你需要...支持。”

  采访过程中,沈屹确实多次感到不适。记者的问题虽然专业,但总试图挖掘他作为听障医生的“内心挣扎”。

  “在手术中,您是否感到过不安?毕竟,您无法像以前那样依靠双耳听觉...”

  沈屹正要回答,目光瞥见采访室外的白夜。他站在玻璃墙后,双手插在口袋里,神情平静,但眼神坚定。忽然,他抬起手,轻轻碰了碰自己的左胸,然后指向沈屹。

  他们的私人信号——我在这里,与你同心。

  沈屹微微一笑,转向记者:“医学从来不是关于完美,而是关于适应和创新。我失去了一部分听力,但获得了新的视角。这对我的医疗实践而言,不是障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丰富。”

  采访结束后,记者由衷地说:“沈医生,您的故事和您开发的技术,将会改变很多人的看法。”

  走出采访室,白夜正在等他。

  “你说得很好。”白夜说,眼中充满骄傲。

  “因为你在那里。”沈屹简单回应。

  当晚,沈屹在书房整理手术笔记,白夜则在客厅处理工作邮件。这种日常的平静,比任何激情时刻都更让沈屹感到安心。他们已经找到了共处的方式——彼此独立,又紧密相连。

  睡前,白夜拿出他们的“关系协议”,在第三条“定期评估这段关系是否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后面打了一个勾。

  “我认为我们都在进步。”他说,将本子递给沈屹。

  沈屹浏览着协议,在下面补充:“允许偶尔的退步和脆弱,因为完美不是目标,真实才是。”

  白夜看着那行字,眼神柔软:“我越来越爱你了,沈屹医生。”

  “而我越来越爱你了,白夜总裁。”

  夜深了,沈屹在黑暗中感受着枕边人的呼吸。他的左耳依然寂静,但那种寂静不再空洞。它被信任、理解和共同成长填满,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宁静。

  第二天清晨,沈屹醒来时,发现枕边放着一份礼物。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副定制的手术眼镜,镜腿上有微小的视觉提示灯,可以与手术室的系统无线连接。

  附着的卡片上,白夜工整地写道:“不是为了弥补缺失,而是为了增强已有。永远为你的专业骄傲。——爱你的夜”

  沈屹戴上眼镜,走到镜前。镜中的他,依然是那个医生,却也是一个全新的人。带着伤疤,带着局限,但也带着从未有过的完整。

  在厨房,白夜正在准备早餐。沈屹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搁在他的肩上。

  “谢谢。”他轻声说。

  白夜转身,吻了吻他的额头:“不客气。现在,吃饭。你今天有门诊,记得吗?”

  沈屹微笑。是的,他记得。生活已经重新开始,以新的方式,带着所有的挑战和可能。

  而这一次,他准备好了。

  【小剧场】

  林晓阳:“墨哥,沈医生现在做手术还戴特制眼镜,帅得简直像科幻片里的主角!”

  陈墨:“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那副眼镜整合了视觉提示系统,能有效补偿单侧听力丧失带来的信息缺失。”

  林晓阳:“说人话!”

  陈墨:“科技改变生活,爱情激发创新。”
  http://www.hlys.cc/47127/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