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合纵连横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巡视归来,邓安在灯下枯坐良久,最终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平舆陈家族长陈华的。
信中先是诚挚感谢陈家以往的大力支持,问候陈到在军中的情况自然是褒奖有加,随后笔锋一转,还是厚着脸皮写道。
“……然洛阳新定,残破不堪,仓廪空虚,百姓嗷嗷待哺。安虽竭力筹措,犹恐难支……
若蒙族长不弃,能再施以援手,解我粮草之困,安铭感五内,他日必当厚报!此情此景,安绝不敢忘!”
写到这里,邓安自己都觉脸上有些发烫,这人情债,是越欠越大了。
另一封则是写给结拜兄弟孙策与周瑜的。除了叙旧和说明自己已占据洛阳的现状外,也委婉地提及了眼下最大的困难——
“……洛阳经董卓之祸,十室九空,粮秣尤为紧缺。公瑾若有余力,能否周转些许,以解燃眉之急?权当兄暂借,日后定当加倍奉还!”
放下笔,邓安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说到底,我在这乱世根基还是太浅了……” 他麾下猛将谋士渐具雏形,却缺乏真正深耕地方、能提供持续钱粮支持的世家大族作为臂助。
此刻,他算是真切体会到了孙坚那般勇冠三军,为何仍要屈居袁术之下的无奈。
没有显赫出身与深厚的地方网络,在这讲究门第与关系的时代,确是步步维艰。
“平舆陈家……这份人情,算是结结实实欠下了。还有屯田,急需精通此道的人才啊……” 他叹息一声,只觉得前路漫漫。
然而,就在第二天清晨,邓安刚起身,戏志才便与徐庶联袂而来,两人眼中虽带着一丝熬夜的疲惫,但精神却颇为振奋。
“主公可是在为钱粮与根基之事忧心?”戏志才开门见山地问道。
邓安无奈点头:“知我者,志才也。确是为此事烦恼,昨夜书信求援,亦是无奈之举。”
徐庶笑道:“主公不必过于忧虑。我与志才兄昨夜商议,针对洛阳现状与周边形势,思得数策,或可解眼下之困,并为长远计。”
戏志才接过话头,条理清晰地陈述起来:
“其一,寻访名士,以正名分,掌屯田。
原司空种皓之子,司隶校尉种拂,因罢官现避居洛阳南部。此公乃司隶本地名士,人脉深厚,且忠君爱国。
主公可亲自往访,向其陈说‘诛董卓,迎天子’之志,邀其出山。可委任其与冯芳共同负责流民安置与屯田事宜,以其声望协调周边坞堡,必能事半功倍。”
“其二,笼络本地豪强,稳根基,通商贸。
洛阳杜氏,世代居此,以经商与坞堡自保,手中握有洛阳周边三座私仓,存粮颇丰。
主公可与其结盟,承诺保护其粮仓与家族安全,并允许其垄断洛阳周边重建之贸易,作为交换,请其开放粮仓,缓解我军粮草之困,并提供本地情报。
亦可酌情任用其家族子弟,统合其私兵,以为我用。”
“其三,联结邻郡士族,借声望,御外侮。
颍川钟氏,乃天下名门。其族中俊杰钟繇虽在长安,但其堂弟钟演统领族兵留守颍川。
主公可遣使结好,承诺保护钟氏在颍川之产业,并提议与我军结盟,共同抵御来自南阳袁术部将张勋的侵扰。得其背书,我军在颍川一带行事将便利许多,亦可借其声望吸引人才。”
“其四,争取边缘将领,分化敌势。
驻守汝南的李通,名义依附袁术,然袁术屡屡截留其粮饷,双方已生龃龉。李通以侠义闻名江、汝,统领乡勇五千。
主公可暗中联络,开放洛阳周边部分屯田权,助其解决粮草问题,联合对抗袁术派来监视压榨他的部将李丰。此前我军过境阳安,他既肯借道,说明此事大有可为。”
“其五,招安地方武装,御险要,增兵力。
河内豪强张晟,聚众万余盘踞崤山,劫掠为生,既不附董亦不附袁,控制着洛阳西部通道。
若能招安此人,许以‘崤关都尉’之职待迎回天子后正式任命,并划拨洛阳西部荒地供其屯田,可使其部众成为我军西部屏障,阻隔董卓或袁绍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
然其部众军纪涣散,需派心腹大将监督整编,谨防反噬。”
听完戏志才这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合纵连横”之策,邓安只觉豁然开朗,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好!好一个‘破局之策’!就依二位先生之言!志才,你即刻草拟文书,选派得力人手,分头行动!元直,协调各方,务必使此策顺利推行!”
他走到窗前,望着晨光中逐渐清晰的洛阳城郭,豪气顿生。
缺粮?少人?无根基?那就去争,去夺,去联合!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主动出击,方能于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http://www.hlys.cc/47137/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