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长安血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联军主力依照荀攸制定的“闪电计划”,以惊人的速度向西推进。一万一千骑兵作为锋锐,在邓安、秦琼、段煨的亲自率领下,沿着渭水南岸的官道疾驰。
后续程咬金、武松率领的一万洛阳步兵以及段煨麾下的一万五千步卒,亦紧随其后,日夜兼程。
沿途城邑,见段煨旗号与如此庞大的军容,大多望风披靡,不敢阻拦。
联军几乎未遇像样的抵抗,每日强行军近四十汉里,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穿透了弘农郡。
短短十日左右,联军先锋骑兵便已抵达长安城东郊的霸上!
昔日汉高祖刘邦曾在此驻军,如今,邓安与段煨的大旗亦在此竖起,遥指不远处那座巍峨又略显残破的帝都。
兵贵神速,抵达当日,邓安便依照荀攸事先谋划的步骤,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手持以“征南中郎将邓安”、“华阴镇东将军段煨”联名签署的文书,入长安城求见吕布。
使者当着吕布及其麾下将领的面,慷慨陈词,言明董卓已诛,国贼已除,然长安历经动荡,非天子久居之地。
洛阳乃大汉旧都,宫室完备,更利朝廷安定。提出愿与吕将军“共护献帝东归洛阳”,并许下重诺:若吕布同意献城并护送天子,邓安与段煨愿联名上表天子,保奏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并领“徐州牧”之职!
此举可谓极具诱惑,既给了吕布更高的军职和实实在在的节钺之权,又将富庶的徐州许给了他,为其指明了一条脱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的出路。
然而,端坐于上的吕布,听完使者之言,脸色却是阴晴不定。
他身旁的王允微微摇头。
吕布猛地一拍案几,怒喝道:“邓安小儿!段煨匹夫!尔等是何身份,也敢妄议天子行止?长安乃朝廷所在,陛下安危自有本将军与王司徒护卫,何需尔等操心!
什么奋威将军、徐州牧,休要在此胡言乱语!念你是使者,饶你不死,滚回去告诉邓安,速速退兵,否则,休怪本将军方天画戟无情!”
使者无功而返,将吕布的拒绝回报。
邓安与荀攸、段煨等人对此结果并不意外。
吕布此人,刚愎自用,又新获诛杀董卓之大功,正志得意满,欲与王允共掌朝政,岂会轻易将手中的“奇货”——天子,拱手让人?
更何况,邓安大军压境,在他眼中更像是来抢夺权力和功劳的对手。
“既然温侯不领情,那便只能兵戎相见了。”荀攸平静地说道,眼中没有丝毫波澜。
邓安点头,立刻下令:“按公达先生之计行事!”
一万一千骑兵迅速行动起来,如同四股铁流,分赴长安四门,以游骑巡弋的方式,切断了长安对外的所有通道,实行封锁。
主力则集中于防御相对薄弱、且联军来自东面的——东门!
程咬金、武松率领的步兵主力以及段煨的步卒也陆续抵达,立刻开始伐木造梯,赶制简易攻城器械。
一时间,长安东门外,人喊马嘶,尘土飞扬,大战前的压抑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攻城战在联军抵达霸上的第三日正式打响!
战鼓擂响,号角凄厉!数以万计的联军步兵,如同潮水般涌向长安东城墙。
云梯被奋力架起,悍勇的士卒口衔利刃,顶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箭雨、滚木礌石,奋力向上攀爬!
段煨麾下的凉州兵熟悉关中战法,负责以强弓硬弩压制城头。
邓安军的洛阳步兵则承担了主要的攀城任务。
程咬金挥舞大斧,在城下督战,吼声如雷;
武松更是身先士卒,几次凭借超凡的武艺和敏捷,险些直接跃上城头,都被吕布亲自带人逼退。
吕布手持方天画戟,身影在城头不断闪现,所过之处,联军士卒如同草芥般被扫落城下。他怒吼连连,激励着并州军拼死抵抗。
与此同时,按照荀攸的计策,联军阵中安排了大量嗓门洪亮的士兵,一边作战,一边齐声向城头喊话,目标直指那些被吕布雇佣的羌族叟兵:
“城上的叟兵听着!董卓已死,朝廷给你们几个钱卖命?!”
“为了一点钱财,把命丢在这长安城头,值吗?!”
“吕布自身难保!再不逃,等破城之时,鸡犬不留!”
“现在倒戈,既往不咎!还有赏钱拿!何必为将死之人陪葬?!”
这些话语,如同毒刺,不断钻进那些本就纪律涣散、唯利是图的叟兵心中。
他们看着城外密密麻麻、似乎无穷无尽的联军,又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同伴,眼神开始闪烁,抵抗的意志迅速瓦解。
攻城战异常惨烈,联军士卒死伤枕藉,但攻势一波猛过一波。
邓安甚至派出了精心挑选的敢死队,携带火油等引火之物,试图攀上城墙点火,制造更大的混乱。
双方在东城墙一线展开了殊死搏杀,僵持不下。
转眼间,三日已过,长安城墙下已是尸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护城河水,但城池依然掌握在吕布手中。
然而,城内守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叟兵,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
决定胜负的契机,似乎就在这僵持中,悄然孕育。
http://www.hlys.cc/47137/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