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事了拂衣隐江南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英国公府一夜倾覆,张辅下狱,府邸查封,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北京城的权力中心掀起了滔天巨浪。朝野震动,百官惊惧,各种猜测与流言如同野火般蔓延。有人拍手称快,认为铲除了国之蛀虫;有人兔死狐悲,担忧这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更多的人,则是将惊惧的目光投向了那座西山别院,投向了那位神秘归来、手段通天的四皇子殿下。然而,作为这场风暴的中心,朱高燨却已然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在英国公府被锦衣卫接管后的翌日清晨,西山别院那层无形的结界悄然散去。朱高燨携着苏怜雪,如同寻常离京的旅人,未惊动任何眼线,一步踏出,便已远离了帝都的喧嚣与纷扰。他没有选择返回那座象征权力巅峰的紫禁城,也没有去理会后续的朝堂风波,对他而言,此间事了,尘缘已了。
缩地成寸,天涯咫尺。不过半日工夫,两人已置身于数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
时值暮春,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苏州、杭州,而是来到了一处名为“南浔”的静谧古镇。镇子依水而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橹声欸乃,吴音软语,处处透着与北方帝都截然不同的温婉与闲适。
朱高燨在镇子边缘、靠近一片竹林与溪流的地方,买下了一处看似普通、实则幽静宽敞的院落。院中有小楼一座,池塘半亩,几株老梅,几丛修竹,简单收拾后,便成了一处绝佳的隐居之所。
当苏怜雪踏进这处小院,看着清澈的溪水从院外潺潺流过,听着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湿润草木清香时,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彻底松弛下来。她深吸一口气,眼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轻松与喜悦。这里,没有囚牢的阴冷,没有帝都的压抑,只有令人心安的宁静与祥和。
“喜欢这里吗?”朱高燨站在她身侧,轻声问道。
“喜欢!”怜雪用力点头,转身看向他,眼眸亮如星辰,“很喜欢!谢谢燨哥哥!”
朱高燨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眼中也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柔和。他抬手,指尖流光闪烁,一道道玄奥的符文悄无声息地融入小院的墙壁、地面乃至虚空中,布下了一层比西山别院更为精妙、与周围山水地脉完美融合的隐匿与防护阵法。从此,这处小院将成为真正与世隔绝的桃源,外人难以察觉,亦无法闯入。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真正的隐居。朱高燨褪去了所有的光环与威仪,如同一位寻常的富家公子。他有时会在院中静坐,神识遨游太虚,感悟天地法则;有时会与怜雪一同打理院中的花草,甚至亲手烹制几样清淡的菜肴;更多的时候,则是耐心指导怜雪修行,将更系统的筑基法门传授给她。
苏怜雪也彻底放下了过往的阴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她用心学习吐纳导引,感受着体内那缕元气日渐壮大带来的轻盈与力量;她学着侍弄花草,将小院点缀得生机盎然;她甚至开始尝试学习女红厨艺,想要将两人的生活打理得更加温馨。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恬淡满足的笑容,气质愈发沉静出尘,仿佛洗尽了铅华,焕发出内在的光彩。
这一日,春雨初歇,空气清新。朱高燨带着怜雪,租了一艘小小的乌篷船,泛舟于镇外的河道之上。细雨如酥,烟波浩渺,两岸垂柳如烟,桃花似火,恍如置身画卷之中。
怜雪坐在船头,伸出手接住檐角滴落的雨水,感受着那冰凉的触感,看着身旁执伞而立、青衫如玉的朱高燨,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幸福。她忽然想起什么,轻声问道:“燨哥哥,我们……会一直留在这里吗?”
朱高燨目光掠过如画的山水,淡淡道:“世间无不散之筵席,此地亦非久居之所。待你筑基有成,寿元绵长,我们可踏遍千山万水,览尽世间风光。”
他的话语平淡,却为怜雪勾勒出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未来。不再是困于一隅的担惊受怕,而是携手同游天地的自在逍遥。怜雪眼中绽放出憧憬的光芒,用力点头:“嗯!我一定努力修行!”
朱高燨看着她雀跃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对他而言,这万丈红尘,诸天万界,或许唯有身边这一缕温情,值得他稍稍驻足,护其安然。
小船悠悠,驶向烟雨深处。船夫在船尾哼唱着古老的吴歌,曲调婉转悠长。朱高燨的神识如水银泻地,悄然覆盖四方。他能“听”到镇上茶馆里说书人讲述着京城英国公倒台的惊天内幕,也能“看”到更遥远的北方,帝都之内,因他离去而重新洗牌的权力格局,以及某些人松了一口气又或是更加忌惮的复杂心绪。
甚至,在极南方的瘴疠之地,一股极其微弱、带着刻骨仇恨与不甘的“暗香”痕迹,如同风中残烛,仍在苟延残喘。
但这些,都已与他无关,亦不足以扰动他此刻的心境。
船行至一处荷塘,新荷初绽,亭亭玉立。朱高燨取出一支紫竹洞箫,凑至唇边,一缕空灵悠远、涤荡尘心的箫音缓缓流淌而出,与这江南烟雨融为一体。
苏怜雪托腮静听,看着他的侧影,只觉得岁月静好,莫过如此。
一曲终了,万籁俱寂,唯有雨打荷叶之声,淅淅沥沥。
http://www.hlys.cc/47143/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