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工科大明 >第140章 顽龙需出海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0章 顽龙需出海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紫禁城的深宫高墙,似乎也圈不住日渐长大的太子朱厚照那颗愈发躁动不安的心。

  弘治帝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疲惫地靠在龙椅上。御案上,摊开着几份来自东宫讲官言辞恳切却又充满无奈与沮丧的奏报。

  “太子殿下天资聪颖,然心思飘忽,于经史子集殊无耐心。今日讲《尚书》,臣言尧舜禹汤,殿下竟问‘彼时可有大炮否?若有,纣王岂非一炮了账?何须武王伐纣那般麻烦’…臣…臣无言以对。”

  “殿下于课上常神游物外,或摆弄袖中蝈蝈,或偷画臣之丑相…规劝之,则嬉笑应对,或假意昏睡…”

  “殿下近日迷于蹴鞠,竟将小太监分为两班,于文华殿庭院内角逐,喧哗之声震天,踢碎窗玻璃数块,撞倒香炉一座…”

  “更有甚者,殿下私令太监于宫中设市,自扮富商,令宫女太监扮作商贩百姓,买卖瓜果泥人,以鹅卵石充银钱,嬉闹终日,全无体统…”

  一份份奏报,如同重锤,敲在弘治帝的心上。他近年龙体愈发违和,时常感到精力不济,对朝政已是勉力支撑,对太子更是寄予了厚望。他知道这个儿子聪明,甚至可称得上狡黠,可这份聪明劲儿全然不用在正道上,反而变着法地折腾,将那些饱学鸿儒的讲官气得吹胡子瞪眼,束手无策。

  “照儿…朕的照儿…”弘治帝喃喃自语,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虑与失望,“如此心性,将来如何克继大统,担起这万里江山,亿兆生民?”

  他想起了陆仁。那个与自己儿子年岁相仿的年轻人,同样聪明绝顶,却沉稳干练,心思缜密,于国于民已立下赫赫实功。为何同龄人之间,差距如此之大?难道真是天生圣贤与顽劣之别?

  “传陆仁。”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不易察觉的期盼。

  陆仁很快奉召入宫。他敏锐地察觉到暖阁内的低气压和皇帝眉宇间的疲惫与愁绪。

  “臣陆仁,叩见陛下。”

  “陆卿平身。”弘治帝挥挥手,示意内侍将那几份东宫讲官的奏报递给陆仁,“陆卿,你先看看这个。”

  陆仁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已然明了。对于太子朱厚照的“斑斑劣迹”,他早有耳闻,甚至上次暂代东宫侍讲时已有领教,只是没想到如今变本加厉至此。

  “陆卿,你都看到了。”弘治帝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太子如此行径,长此以往,朕心实忧。朕…朕近来身体不佳,更恐时日无多…若不能将太子引入正途,朕…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话语中竟透出一丝英雄末路的悲凉。

  陆仁心中一震,连忙躬身:“陛下春秋鼎盛,只需静心调养,龙体自会康健,万勿作此想。至于太子殿下…”他沉吟片刻,谨慎措辞,“臣斗胆直言,殿下并非愚钝顽劣之辈。”

  “哦?”弘治帝抬起眼,“此话怎讲?”

  “陛下,殿下所问‘纣王若有炮如何’,虽看似离经叛道,却跳出了经义窠臼,思考的是武力与技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此问本身,实则蕴含了…嗯…另一种思路。”陆仁努力为太子的奇葩问题找补,“殿下好蹴鞠,可见其精力充沛,有争胜之心;好扮市井游戏,可见其对宫外世界充满好奇。只是…只是这些精力与好奇心,未曾引导至正途之上。”

  弘治帝若有所思:“依你之见,该如何引导?”

  “陛下,”陆仁抬起头,目光坦诚,“传统经史讲授,于殿下而言,或许确如嚼蜡,枯燥乏味。殿下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所见所闻,无非宫墙殿宇、经书礼仪,对外面真实的世界、百姓的生计、军国的实务,全然陌生,却又充满本能的好奇。这份好奇心无处发泄,便只能以各种…标新立异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陛下,堵不如疏。既然殿下对宫外充满好奇,对实务或许更有兴趣,为何不让他亲眼去看看,亲手去试试?”

  “你的意思是?”

  “臣恳请陛下,准许太子殿下移驾西山,入格物学院学习一段时日。”陆仁清晰地说道,“西山并非只有机器轰鸣,格物学院所授,也并非奇技淫巧。其核心乃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之理。有算学、地理、几何、力学、乃至农学、工学的初步知识。这些学问,皆源于实际,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在那里,殿下可以亲眼看到粮食如何增产,钢铁如何炼成,火器如何制造,河流如何治理;可以亲手演算数据,操作模型,甚至参与一些简单的实验。知识于他,将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创造改变的真实力量。此其一也。”

  “其二,西山环境与宫中截然不同。那里有来自各地的工匠、学员、流民,各有故事。殿下接触不同的人,了解民间疾苦,或能培养其仁爱之心与责任感。且学院有严格的作息与纪律,并非肆意妄为之地。”

  “其三,”陆仁看向皇帝,语气诚恳,“臣虽不才,愿尽力引导殿下。臣与殿下年岁相差不大,或能稍解其逆反之心。臣可结合殿下兴趣,譬如他好武备,便可从火器原理引申至算学、物理;他好奇工巧,便可从机械传动引申至力学、几何。潜移默化,或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弘治帝听得极为认真,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陆仁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他一直以来苦恼于太子的教育,想的无非是更换更严厉的讲官,增加课时,却从未想过换一个全然不同的环境和方法。

  让太子离开紫禁城,去西山?这在大明开国以来,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守旧臣子的强烈反对。

  但是…回想起陆仁创造的种种奇迹,回想起他那套截然不同却行之有效的思维和方法,再想想太子如今在宫中的状态…弘治帝的心动了。

  他身体的情况自己最清楚,他怕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太子慢慢成熟了。或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陆卿,”皇帝的声音凝重起来,“你所言,确有道理。然太子出宫,非同小可。安全如何保障?礼仪如何维持?朝野物议如何平息?”

  陆仁早已思虑周全:“陛下,安全方面,可派精锐侍卫便装随行,西山本身亦有严密护卫。太子身份可暂不公开,仅以普通勋贵子弟身份入学。礼仪方面,可择一清净院落作为太子居所,内侍跟随伺候,日常起居仍依宫规,只是白日前往学院与众人一同学习。至于朝野物议…”陆仁微微一笑,“陛下可言太子需静心读书,暂离宫闱喧嚣。且西山乃陛下关注之重地,太子前往,亦可视为陛下重视格物之学、体察实务之姿态。待日后太子学有所成,言行有所进益,物议自然平息。”

  弘治帝沉吟良久,暖阁内静得能听到铜壶滴漏的细微声响。这是一场赌博,赌的是陆仁的方法能否真的点化那条顽龙。

  最终,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和对陆仁能力的信任占据了上风。弘治帝猛地睁开眼,目光变得锐利而坚定:“好!朕便准你所奏!就让太子去你那西山格物学院!陆卿,朕将太子的教导,托付于你了!莫要辜负朕望!”

  “臣,定当竭尽全力,引导太子殿下!”陆仁郑重叩首,心中也感责任重大。

  数日后,一道旨意下达东宫:太子朱厚照需静心向学,即日起移居西苑(对外宣称),由工部郎中陆仁随侍讲读。

  旨意一出,东宫讲官们面面相觑,不知陛下此举是何深意。而朱厚照本人,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则是爆发出巨大的惊喜和兴奋!

  离开这沉闷的皇宫?去那个据说有无数新奇玩意儿的西山?虽然还有个陆仁要管着自己,但总比整天对着老头子们念经强多了!

  他几乎是蹦跳着吩咐太监宫女赶紧收拾行李(主要是他的弹弓、蛐蛐罐、皮球等“宝贝”),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灿烂笑容,仿佛一只即将出笼的鸟儿。

  弘治帝站在乾清宫的高台上,遥望着太子仪仗远去的身影,目光复杂,充满了期盼、担忧,还有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然。

  “照儿,望你此次…真能明白为父的苦心,明白何为江山之重啊…”

  而陆仁,则已在西山开始紧急布置。专门收拾出一处清幽独立又便于安保的院落,挑选最可靠的人员,调整课程计划,思考着如何将那条即将到来的“真龙”,引导上一条或许能改变其命运,甚至改变大明命运的新途。

  顽龙即将出海,是掀起更大的风浪,还是能驯服波涛,驶向新的航程?一切,才刚刚开始。
  http://www.hlys.cc/47157/1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