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工科大明 >第145章 朝堂释惊雷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5章 朝堂释惊雷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西山那一声撼动夜幕的巨响,不仅惊散了陆仁家中的火锅宴,更是在京城这座帝国心脏掀起了层层波澜。

  五城兵马司的巡夜兵丁最先被惊动,那声响动远超寻常火烛走水或工坊事故,沉闷而极具威慑,方向直指西山。

  值夜军官不敢怠慢,一边派人飞马前往西山方向查探,一边急报上官。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很快,京营也被惊动,甚至有副将以为发生了兵变或大规模民乱,已然开始点验兵马,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陆仁深知此事可大可小,必须尽快处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误会。他一面令李振等人迅速清理试验现场,封锁消息,一面派快马持西山和工部的公文,直奔兵部值班衙门,先行报备“西山军工试验场因试验新式火器,声响略大,惊扰地方,并无意外,亦无人员伤亡,详情容后禀明”。

  处理完这些,他不敢耽搁,立刻准备车马,要亲自入宫面圣解释。刚要出门,朱厚照就像个尾巴一样粘了上来,兴奋地两眼放光:“先生!我也去!我去跟父皇说!我亲眼所见!那动静,带劲极了!”

  陆仁一个头两个大,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这位小祖宗是现场目击者(虽然是远远看着),又是太子,他若帮着说话,或许比自己去解释效果更好,便无奈应允,只再三叮嘱:“殿下,到了陛下面前,需谨言慎行,一切由臣来应答,您万不可夸大其词,尤其不可渲染爆炸细节,以免陛下和诸位大人担忧。”

  “知道啦知道啦!啰嗦!”朱厚照满口答应,迫不及待地爬上了马车。

  皇宫此时已是灯火通明。那一声巨响,宫内亦清晰可闻,早有太监急报弘治帝。皇帝本就因身体不适未曾安寝,闻讯后更是心惊,立刻召来了当晚值守的兵部尚书刘大夏、首辅刘健、次辅谢迁等重臣。

  暖阁内,气氛凝重。弘治帝面色苍白,倚在榻上,不时低咳几声。刘大夏眉头紧锁,担忧的是京城防务是否出了纰漏;刘健面色不豫,对西山屡屡弄出“大动静”已是颇有微词;谢迁则相对沉稳,但眼中也带着探询。

  “西山方向…又是西山!”弘治帝声音虚弱,却带着一丝不满和忧虑,“白日里刚说了要安稳,这深更半夜,又是什么试验能弄出这般动静?竟惊动了五城兵马司和京营!陆仁呢?让他立刻来见朕!”

  正说着,内侍来报:“陛下,工部郎中陆仁求见,言明为西山巨响之事。呃…太子殿下也一同来了。”

  “照儿?”弘治帝一愣,“他怎么也搅和进去了?宣!”

  陆仁和朱厚照一前一后进入暖阁。陆仁神色沉稳,躬身行礼:“臣陆仁,叩见陛下。惊扰圣驾,臣罪该万死。”

  朱厚照则按捺不住兴奋,草草行了个礼,就窜到弘治帝榻前,抢着说道:“父皇!父皇!您听见没?那声儿!轰隆隆!像打雷一样!是先生他们弄出来的!可厉害了!”

  弘治帝被他吵得脑仁疼,瞪了他一眼:“闭嘴!站到一边去!让你先生说话!”朱厚照这才悻悻地缩到一旁,但眼睛还是滴溜溜地转,一脸“你们快问我呀”的表情。

  刘健率先发难,语气严肃:“陆郎中,西山又是何事?深更半夜,巨响惊动京师,兵马司、京营皆被惊动,险些酿成混乱!你西山行事,何以总是如此…如此惊世骇俗?就不能安稳些吗?”

  陆仁再次躬身,从容应答:“陛下,诸位大人,请息怒。今夜巨响,确系臣之过。是西山军工试验场,在进行一项新式火器的最终试爆验证。因估算不足,声响远超预期,惊扰京师,臣甘领罪责。”

  “新式火器?”兵部尚书刘大夏立刻抓住了关键词,追问道,“何种火器?竟有如此声势?莫非是更大口径的火炮?”他首先想到的是重炮试射。

  “非也。”陆仁摇头,“并非火炮,而是一种单兵即可携带、投掷使用的小型爆炸火器,臣暂命名为‘手雷’。”

  “手雷?”刘大夏疑惑地重复了一遍,显然从未听过此名。

  这时,朱厚照又憋不住了,跳出来比划着:“刘尚书!就是这么大!这么圆!像个铁西瓜!上面有个小揪揪,一拉,然后使劲扔出去,砰!就能炸开!能炸这么大一个坑!”他手舞足蹈,极力想描述那震撼场面。

  “殿下!”陆仁赶紧打断他,生怕他下一句就说出破片纷飞、人马皆碎的细节,“陛下,刘尚书,此物尚在试验阶段,殿下所言仅是初步效果。其原理乃是以燧发点火引信,引爆内部改良火药,以铁壳预制破片杀伤近距离之敌。旨在弥补火铳与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尤其适用于近战、守城及丛林山地作战。”

  弘治帝和刘大夏都是懂军事的,闻言顿时若有所思。单兵投掷的爆炸物?这倒是个新思路。

  但刘健的关注点仍在“惊扰”上,他皱眉道:“纵然是利器,试验亦当谨慎!岂能如此鲁莽,闹得满城风雨?若惊扰民舍,引发火灾,乃至伤及无辜,该当何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仁坦然道:“刘阁老教训的是。此次试验场地已特意选在僻静山坳,建有防护掩体,且清空了周边人员,本已做足预案。实乃臣低估了其声响传播之远,此确为臣思虑不周,甘受惩处。日后所有试验,必当选择更偏远之地,并提前通报各方。”

  谢迁此时开口,语气缓和:“陛下,臣以为,陆郎中研制新器,初衷亦是强军卫国。虽声响略大,惊扰圣听,然既未造成实际损害,且听其所述,此物若成,于军旅大有裨益。可否念其初犯,功过相抵?”

  朱厚照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又插嘴道:“父皇!真的厉害!比放炮仗响多了!以后打仗,咱们的兵每人带几个,看见鞑子就扔过去,炸得他们人仰马翻!看他们还敢不敢来抢我们的粮食!”他倒是时刻记着黄米粥的事儿。

  弘治帝看着儿子那副急于证明的样子,又听了几位大臣的话,心中的怒气稍平。他身体不适,更关心实际效果。他看向陆仁,缓缓问道:“此物…果真有用?造价几何?可能量产?”

  陆仁心中一定,知道关键来了,恭敬答道:“回陛下,据初步试验,威力确远超预期,于特定战术环境下,效用极大。其外壳可铸铁,引信机构亦不复杂,造价远低于同等威力之火炮。一旦定型,西山兵器坊可快速量产。”

  刘大夏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是带过兵的人,立刻意识到这种可以单兵携带、瞬间投送爆炸伤害的武器在战场上的价值,尤其是在短兵相接或突袭战中。

  “陛下,”刘大夏转向弘治帝,“若陆郎中所言非虚,此物确为军中利器。些许声响惊扰,与军国大利相比,微不足道。臣建议,责成陆郎中尽快完善此器,严格测试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小批量生产,交付边军试用,观其效果。”

  弘治帝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他虽不喜折腾,但于强军有利之事,他还是支持的。“也罢。陆卿,此事便依刘尚书所言去办。然则,绝不可再如今日这般,闹得京师不宁!所有试验,必须万无一失,若伤及一人,朕唯你是问!”

  “臣,遵旨!谢陛下隆恩!”陆仁松了口气,连忙领命。

  朱厚照也高兴起来,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仿佛这手雷是他造出来的一般。

  一场因巨响引发的朝堂风波,总算有惊无险地平息。

  然而,陆仁知道,“手雷”的出现,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条充满硝烟与力量的军工之路,必将引领着大明,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而那位小太子,似乎也已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乐此不疲。
  http://www.hlys.cc/47157/1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