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工科大明 >第227章 宏图细描 暗流筑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7章 宏图细描 暗流筑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皇极殿的退朝钟声余音未散,陆仁便深知,“详拟条陈”四字背后,是比朝堂激辩更为艰巨的挑战。

  他不仅要拿出一份无懈可击的技术蓝图,更要在这张蓝图上,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为这座梦想之城打下坚实的人心与利益地基。

  翌日,陆仁便以工部尚书兼格物院掌院的身份,联合了工部左侍郎、户部一位精于算学的郎中、顺天府一位熟悉京畿地理的通判,以及西山格物院在建筑、水利、算学领域的顶尖学员和匠师,正式成立了“新城规划专班”。

  专班驻地就设在西山格物院一处僻静院落,对外宣称进行“重大工程技术研讨”,实则夜以继日地为新城计划殚精竭虑。

  灯火通明的房间内,巨大的京城周边沙盘和铺满桌案的设计图成了他们的战场。

  技术深化是根基。 陆仁将他超越时代的理念与当下的技术能力紧密结合:

  标准化与预制件: 他提出“建筑构件标准化”的概念。“门窗、楼梯、楼板,乃至部分墙体,皆可在工坊内预先以水泥、钢筋批量制作,运至工地如同搭积木般组装,可大幅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统一!”一位格物院老匠师初闻此论,惊为天人,随即带领团队投入到标准构件模具的设计中。

  施工机械革新: 针对五层楼房的建材吊装难题,机械所的学员们在陆仁的启发下,改进了大型滑轮组,并开始设计一种以人力或小型改良蒸汽机驱动的、带有木质动臂和铁制挂钩的“起重吊杆”图纸。虽然简陋,却已是迈向机械施工的关键一步。

  材料性能突破: 冶金所和材料所的压力巨大。新城建设需要更优质的水泥和钢材。经过反复试验,他们通过调整石灰石与粘土配比、提高煅烧温度,得到了早期版本的“高标号水泥”,凝结后硬度显着提升。同时,对熟铁筋的轧制工艺进行改良,使其韧性和强度更适用于楼房承重。

  精准测量与核算: 算学学员们运用三角测量法等新知识,带着改良后的罗盘、尺规和水平仪,对预定区域进行了数次精确勘测,绘制出等高线地图。户部的郎中和商会的老账房们则一起,根据勘测数据、材料单价、人工成本(包含了培训流民的成本),开始构建极其复杂的财务模型,力求预算精确到每一两银子。

  试点策略是关键。 陆仁深知一口吃不成胖子,他果断提出了“由点及面”的策略。“我们不求一步到位。

  首期,只规划建设一个‘示范小区’,包括三至五栋五层住宅,一段一里长的‘样板大道’,以及配套的地下排水管网。同时,建设几套不同规格的‘示范庭院’,展示古今融合的建筑风格。以此作为展示窗口,让所有质疑者亲眼看到成果,感受其便利与坚固。”

  就在专班埋头苦干之时,京城各方势力已然闻风而动。新城的巨大利益蛋糕,无人愿意被排除在外。

  保守派的御史们并未闲着,暗中搜集材料,酝酿着在陆仁提交条陈时发动更猛烈的攻势,核心论点便是“擅改祖制,靡费国帑,勾结商贾,其心可疑”。

  然而,更复杂的是那些并非全然反对,而是试图分一杯羹的势力。

  几位与皇室关系密切的勋贵,派了府中得力的清客门人,辗转找到英国公张懋或直接拜访陆仁,言语间或暗示京城砖石木料供应他们颇有门路,或询问这“建筑公司”是否还需“得力之人”入股襄助。

  他们的诉求直白而强烈:如此巨大的工程,岂能由工部和那格物商会独揽?

  甚至一些徽州、山西的商帮代表,也通过各种渠道递来名帖,表达了对参与新城商铺建设、或是未来商业区经营的浓厚兴趣,同时也隐晦地担忧格物商会形成垄断。

  面对这些暗流,陆仁展现出了与其工科专家身份不符的政治敏锐度。他深知,完全拒绝这些地头蛇,计划将举步维艰。

  分化与拉拢成为必要手段。 他与谢迁进行了一次深谈。谢迁经历江南风波,深知改革之艰,虽对与商贾合作仍有保留,但更明白此事若成对国家的益处,且与陆仁已是事实上的政治同盟。他为其分析了朝中各方势力的真正诉求和可争取的对象。

  陆仁据此调整了策略。他授意专班在制定“大明第一建筑公司”章程时,明确了核心工程(如主干道、主要排水系统、示范小区主体结构)必须由公司直属队伍承建,以保证质量和规划统一。

  但同时,也预留出了一部分“次级标的”,如普通民居的内部装修、部分围墙修筑、区域内绿化、以及非核心地段的商铺建设等。

  “这些次级工程,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陆仁对专班的核心成员解释道,“允许符合资质的民间工匠队伍乃至有实力的商号参与竞标。所需的标准砖石、木材,也可向多家合格的供应商采购,而非独家。”

  这一方面引入了竞争,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将部分利益让渡出去,化潜在的阻力为助力,将这些勋贵、皇亲和大商人的利益与新城绑定。他甚至考虑,在未来新城商业区的地皮发售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早期的“合作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月后,当陆仁再次站在皇极殿上时,他带来的不再仅仅是几张构想图,而是厚厚数卷、装帧精美的《新城一期示范工程规划条陈》,以及一个按比例缩小的、栩栩如生的沙盘模型。

  沙盘上,棋盘状的道路网络、功能清晰的分区、小巧而结构清晰的五层楼房模型、以及用不同颜色标识出的地下管网系统,瞬间吸引了所有官员的目光。连最初激烈的反对者,也忍不住凑近观看。

  陆仁的陈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他首先展示了京城市政问题的详细调查报告,用事实说明了改革的紧迫性。然后,他重点阐述了试点策略:“首期工程,仅聚焦于三百户规模的示范小区与一里样板路,预算精确核算为白银四十五万两。由户部、内帑、格物商会各出资十五万两,风险可控。”

  他逐一回应质疑:

  针对“劳民伤财”: 他展示了采用标准化预制件和简易机械后,预估的工期缩短和长期维护成本的降低数据,并强调此举将吸纳流民,培训工匠,实为“以工代赈,培育新业”。

  针对“官商勾结”: 他详细解读了“大明第一建筑公司”的章程,强调了工部的主导权、独立的审计监察机制(提议由都察院派驻御史),以及公开招标的环节,承诺“阳光运作,账目公开”。

  针对“违背祖制”: 他避开了直接争论,而是强调新城是“解决现实民生困境之补充”,而非取代旧城,并展示了融合传统建筑美学的庭院设计,表示“新城之魂,仍是华夏风骨”。

  支持派的官员纷纷附议,认为此规划思虑周详,值得一试。先前一些中间派官员,在看到如此具体的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后,态度也发生了动摇。

  这时,太子朱厚照再次出列,他指着沙盘上那些小楼房,语气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兴奋:“父皇,儿臣觉得这楼房比旧城大杂院亮堂多了!还有这下水道,以后下雨就不怕脏了!用水泥盖房子,又快又结实,这正是格物之用的体现!而且……而且内帑出了钱,将来还能赚回来,儿臣觉得划算!”

  他虽然不懂复杂的经济账,但这番充满画面感且站在“格物”和“收益”角度的发言,反而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打动人心。

  反对派御史还想再辩,但气势已不如前。他们发现,陆仁不仅画了一张大饼,更连怎么种麦子、怎么磨面、怎么烤制都规划得一清二楚,难以找到新的攻击点。

  弘治帝端坐龙椅,将殿下百态尽收眼底。他看到了陆仁团队的准备充分,看到了支持者的理由,也看到了反对者后续的无力。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太子对此事的积极态度,以及内帑增收的清晰前景。那份详尽的规划,尤其是有限的试点和严密的监管方案,最终打消了他最大的顾虑。

  “众卿之意,朕已明了。”弘治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京城积弊,确需革故鼎新。陆卿所呈条陈,思虑缜密,尤以试点先行,风险可控。朕心甚慰。”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陆仁身上:“准卿所奏!着即成立‘大明第一建筑公司’,依章程办理。划拨西山与京城之间官地五千亩,用于新城一期示范工程建设。工期定为一年,所需资金由户部、内帑、西山格物商会按议定份额拨付。工部总揽,陆仁负总责,一应事宜,务必秉承公心,精益求精,按期呈报工程进展。一年后,朕要亲眼查验成效,再议后续!”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陆仁深深一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圣旨下达,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开。

  西山脚下那片原本寂静的土地,很快被插上了标志性的界桩。

  来自格物院的技术人员和第一批招募的、正在接受培训的工人开始进驻,搭建临时工棚,平整土地。

  陆仁站在即将发生巨变的土地上,迎着初春的风,心中充满了豪情与紧迫感。

  他知道,赢得朝堂的许可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将纸面上的宏图变为现实,才刚刚开始。

  脚下这片土地,即将成为验证他工科兴国理念的最大试验场。
  http://www.hlys.cc/47157/2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