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武宗”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弘治皇帝朱佑樘揉着微微发胀的太阳穴,望着御案上一份来自东宫讲官们的联名奏疏,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
奏疏中,几位饱学老臣痛心疾首地陈述太子朱厚照近日的“劣迹”:或于讲读之时酣然入睡,鼾声微作;或借口出恭,一去不回,后被发现在御花园爬树掏鸟窝;更甚者,竟将墨汁偷偷滴入某位讲官的茶盏之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老臣们词恳意切,直言太子天资聪颖,然心性跳脱,不喜拘束,若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恳请陛下严加管教。
“唉……”弘治帝长长叹了口气。他这个儿子,自小聪明伶俐,精力旺盛,就是对那些枯燥的经史子集提不起半分兴趣,反而对骑射、嬉戏、乃至各种奇巧玩意儿充满好奇。他何尝不想严加管教?但每每看到儿子那酷似其母的眉眼和活泼好动的模样,严厉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加之自己身体素来不强,国事繁忙,对太子的管教难免力有未逮。
侍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最是善于体察圣意。见皇帝愁眉不展,他小心翼翼地躬身,尖细的嗓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关切:“皇爷,可是为太子爷的事儿烦心?”
弘治帝将奏疏推给他看,苦笑道:“你看看,这帮老先生,又要来告状了。照儿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萧敬快速浏览了一遍奏疏,心中了然。他沉吟片刻,低声道:“皇爷,奴婢斗胆说句实话。太子爷天纵聪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只是现今东宫的诸位讲读先生,皆是学问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臣。先生们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这年岁上,与太子爷相差实在悬殊了些。老成持重有余,只怕……少了几分活泼趣味,难以引动太子爷的向学之心啊。”
他偷偷抬眼觑了觑皇帝的脸色,见其若有所思,便继续道:“奴婢愚见,太子爷这个年纪,正是好动好奇之时,或许……或许需要一位年纪稍轻、学识既好,又或许能懂得太子爷些许心思,能寓教于乐、加以引导的师傅,从旁辅助,或能收奇效?”
弘治帝闻言,眼睛微微一亮。萧敬这话,可谓说到了他的心坎上。那些老臣固然学问好,但一个个古板严肃,连他自己有时都觉得沉闷,何况一个八九岁的顽童?找一个年轻些、有活力、又能压得住场的师傅……这倒是个新思路。
“年轻些的……学识要好……还要懂得引导……”弘治帝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脑中飞快地过滤着合适的人选。忽然,一个身影跳入他的脑海——那个在经筵上讲解《尚书》,将“格物致知”融入经义,言辞新切、沉稳又不失朝气的少年状元,陆仁!
他年纪轻,与厚照相差不过七八岁,沟通起来障碍想必小很多。他是状元,学问根基扎实,尤其难得的是那份“格物”的心思,或许能投了厚照那孩子喜好新奇物事的性子?而且经筵之上,观其言行,沉稳有度,并非轻浮之辈。
“萧敬,”弘治帝心中已有决断,“传旨翰林院,让修撰陆仁,即日起,暂充东宫侍读,辅助诸位讲官,教导太子经史,尤重引导太子明晓事理,培养器识。”
“奴婢遵旨!”萧敬心中暗喜,这差事可不容易,但若办好了,便是天大的功劳和圣眷。他立刻躬身领命,下去拟旨传令。
旨意传到翰林院时,陆仁正在校勘《太宗实录》。闻听此命,他心中不由一震。
教导太子朱厚照?
这可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宗”皇帝!那个行事荒诞不羁、离经叛道、最终落水受惊而早逝的顽童天子!现在,自己竟然要去给他当老师?
陆仁瞬间感到肩头压上了一副千斤重担。他知道,这位小太子绝非易与之辈,聪明是真聪明,但顽劣也是真顽劣,而且极有主见,厌恶束缚。这差事,办好了可能是青云梯,办砸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没有选择。圣旨已下,唯有迎难而上。而且,他心中也隐隐生出一丝挑战欲和责任感。历史上的朱厚照之所以变成那样,与成长环境、教育方式恐怕不无关系。如今他还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心性未定,或许……或许自己能做点什么,稍微扳一扳他那即将跑偏的人生轨迹?至少,也能为自己的未来,铺下一块或许至关重要的基石。
收拾心情,陆仁换了官服,跟着传旨太监,第一次踏入了东宫范围。
东宫的气氛与翰林院截然不同,少了几分书卷的沉静,多了几分属于孩童的……躁动?引入的太监小声提醒道:“陆修撰,太子爷这会儿刚午歇起来,心情……嗯,或许不太爽利,您多担待。”
刚走进书房院子,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嬉笑声和什么东西被打翻的声音。引路太监脸色一苦。
进入书房,只见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讲官正面色尴尬地站在一旁,地上散落着几本书和一支摔断的毛笔。一个穿着明黄色小龙袍、脑袋上扎着总角髻、眉眼极其灵动俊秀的小男孩,正背着手,踮着脚,试图去够书架顶层的一个锦盒,对进来的陆仁等人恍若未见。想必这就是太子朱厚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子殿下,新任侍班陆修撰前来觐见。”引路太监硬着头皮通报。
朱厚照这才回过头,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毫不怯生地上下打量着陆仁,撇了撇嘴:“又来个老头儿……嗯?这个好像没那么老?”他看到陆仁年轻的面孔,似乎提起了一点兴趣,但随即又扬起下巴,带着天家的傲慢与孩童的顽皮,“喂,新来的,你都会什么?会不会爬树?会不会斗蛐蛐?会不会学猫叫?”
旁边的老讲官们闻言,脸色更加难看,纷纷咳嗽示意。
陆仁心中暗笑,果然是个下马威。他不慌不忙,上前一步,依礼参拜,声音平静无波:“臣翰林院修撰陆仁,参见太子殿下。臣于爬树、斗蛐蛐之道,所知寥寥。于学猫叫……恐惊圣驾,亦不敢为。”
朱厚照没想到他回答得这么一本正经又有点噎人,愣了一下,随即眼珠一转,指着地上摔断的毛笔:“那你把它给本宫修好!修不好,就说明你也是个没用的书呆子!”
这明显是刁难。一支普通毛笔,笔头都摔散了,如何能修?
陆仁却依旧面色如常,他走过去捡起那支毛笔,看了看,道:“殿下,此笔杆虽好,笔头已散,难以复原。然臣或可为您演示,如何制作一支新笔?从选毫、梳理、到扎结、装杆,其间亦有诸多趣味与道理。”
嗯?不做学问,反而要做笔?朱厚照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过去,好奇地问:“做笔?你会做笔?”
“略知一二。”陆仁微微一笑,“格物之道,便在于知晓万物成器之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殿下若感兴趣,臣可慢慢道来。”
他没有直接说教,也没有被太子的刁难吓住,而是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将话题引向了“格物”和“制作”,这正好投合了朱厚照喜好动手、探究新奇事物的性子。
朱厚照歪着脑袋,打量着这个看起来不一样的新老师,眼中的挑衅之色稍减,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探究的兴趣。
陆仁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这第一关,总算勉强过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要教导好这位极具个性的未来皇帝,前方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已然看到了切入点——用“格物”的趣味和实学,来吸引这颗不安分的心。
一场特殊的较量,就此在东宫书房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http://www.hlys.cc/47157/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